川东北地区平安1 井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重大突破及意义
2022-03-04何文渊何海清王玉华崔宝文蒙启安郭绪杰白雪峰王有智
何文渊 何海清 王玉华 崔宝文 蒙启安 郭绪杰 白雪峰 王有智
(1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2 黑龙江省陆相页岩油重点实验室;3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4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0 引言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对海相页岩油效益开发取得的成功,掀起了世界范围内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热潮[1-4]。近年来,中国充分利用海相页岩油的研究和勘探实践经验,开展陆相页岩油地质研究,加大勘探攻关、开发试验和产能建设力度,相继在鄂尔多斯盆地[5]、准噶尔盆地[6]、松辽盆地[7]和渤海湾盆地[8]实现了页岩油的重大发现及开发,建立了陆相页岩油富集模式[9-10]、储层评价参数[11-12],形成了关键的勘探开发技术[13-19],对支撑中国陆相页岩油“甜点”预测和产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盆地是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基地,赋存多种类型的天然气资源[20-22],然而石油勘探开发却步履维艰,近20 年来石油产量逐年萎缩。侏罗系作为四川盆地唯一的产油层系,历经两次石油会战,但均未获得工业性突破,主要原因是砂岩和介壳灰岩储层具有特低孔、特低渗特征[23],常规油气的勘探方向实现商业开发难度大。2020 年,借鉴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做法,立足“大战略、大场面、规模发现”的勘探思路,系统开展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基础地质研究,重新评价侏罗系页岩油勘探潜力,在仪陇—平昌流转区块侏罗系凉高山组部署风险探井——平安1井,获日产油112.8m3、日产气11.45×104m3,目前试采139 天累计产油3206.65m3、累计产气366.39×104m3,具有高产、稳产的特征,实现了侏罗系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坚定了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信心,打响了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油勘探“科技战”。本文基于平安1 井页岩油气勘探实践,充分分析岩心、薄片、录井、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系统剖析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明确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为开拓四川盆地页岩油战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地质概况
川东北地区在中—新生代经历了米仓山和大巴山向盆地方向的逆冲与推覆,在这种构造背景下,形成了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23]。川东北地区构造走向主要呈北西向,发育挤压性、压扭性逆断层,平面上为“两隆夹一凹”的构造格局(图1)。侏罗系为一套以三角洲—湖泊相为主的典型陆源碎屑岩沉积,厚度为1500~4000m[24]。底部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顶部与白垩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川东北地区侏罗系自下而上发育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凉高山组,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上侏罗统遂宁组、蓬莱镇组;白垩系及以上地层缺失[25-26]。
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主要为一套细粒沉积,厚度为100~260m,从东北至西南方向地层逐渐减薄,通江—万源一带最厚达260m(图2)。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和旋回性,将凉高山组划分为凉上段、凉下段,凉上段进一步分为3 个亚段(图1)。凉下段沉积时期,湖盆处于广盆浅水氧化环境,沉积中心位于中东部,岩性以紫红色泥岩夹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凉上段沉积时期,前陆盆地形成且前渊坳陷逐渐扩大,沉积中心自下而上逐步向西北迁移,其中凉上1、凉上2 和凉上3 亚段发育3 套富有机质页岩。
图1 川东北地区构造纲要图(左)及平安1 井凉高山组综合柱状图(右)Fig.1 Structural outline of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left) and comprehensive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Lianggaoshan Formation in Well Ping’an 1 (right)
图2 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厚度图Fig.2 Thickness map of Lianggaoshan Formation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2 平安1 井凉高山组地质特征
2.1 岩性特征
平安1 井完钻井深为3980m,水平段长817m,整体岩性为泥页岩夹粉砂岩,钻遇暗色泥页岩515m、粉砂质泥岩91m、粉砂岩211m。其中,凉上1 亚段厚度为45.4m,凉上2 亚段厚度为71.8m,凉上3 亚段厚度为44.5m,岩性以页岩、纹层状页岩为主,夹不等厚砂岩,局部发育厚层页岩。页岩厚度一般为1~3m,单层厚度最大为9m;夹层厚度一般为0.1~2m,单层厚度最大为6m。
凉上1 亚段页岩黏土矿物平均含量为44.3%、石英含量为46.9%,含少量方解石、黄铁矿(表1),凉上2 亚段页岩黏土矿物平均含量为48.6%、石英含量为45.9%,凉上3 亚段页岩黏土矿物平均含量为48.4%、石英含量为46%,整体具有高长英质特征(图3)。
图3 平安1 井凉高山组页岩全岩矿物组成特征Fig.3 Bulk rock mineral composition of Lianggaoshan Formation shale in Well Ping’an 1
表1 平安1 井凉高山组页岩富集层评价参数表Table 1 Evaluation parameters of shale enrichment layers of Lianggaoshan Formation in Well Ping’an 1
2.2 物性特征
凉上1 亚段页岩孔隙度为0.86%~4.66%,平均为2.84%,凉上2 亚段页岩孔隙度为1.26%~1.91%,平均为1.63%,凉上3亚段页岩孔隙度为1.23%~2.61%,平均为1.71%。页岩孔隙以粒间孔(图4a)、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图4b),局部发育微裂缝(图4c)。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可见平安1 井凉上段页岩中普遍发育页理缝,页理缝呈连续或断续的平直状或微弱波状平行于层理面分布,在肉眼和显微镜下均可见(图4d、e),镜下显示页理缝宽30~300μm,页理缝线密度为500~1000 条/m。岩心表面可见裂缝呈砖墙缝状,网格直径为1~9cm,顺层缝与斜交缝交织成网状,裂缝局部呈开启状,裂缝长度为1~10cm,宽度为0.1~0.8mm,密度为400~1000 条/m(图4f)。
图4 平安1 井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Fig.4 Po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 in Well Ping’an 1
2.3 地球化学特征
从平安1 井页岩取心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揭示,凉上段3 套页岩均具有较好的含油性(图5)。凉上1亚段页岩TOC 值为0.57%~2.56%,平均为1.35%,凉上2 亚段TOC 值为0.5%~1.88%,平均为0.64%,凉 上3 亚 段TOC 值 为0.50%~0.99%, 平 均 为0.68%;凉上1、凉上2 和凉上3 亚段镜质组反射率分别为1.66%、1.55%和1.51%,整体演化程度较高(表1)。凉上段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其中腐泥组含量为43.33%~86%,镜质组含量为4.67%~18.67%,壳质组含量为2.67%~8.33%,惰质组含量为6.67%~32.67%。
图5 平安1 井凉高山组页岩油气综合评价图Fig.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hale oil and gas of Lianggaoshan Formation in Well Ping’an 1
2.4 脆性特征
凉上段页岩具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的优势,凉上1亚段脆性矿物含量为40.6%~74.7%,平均为54.8%,凉上2 亚段脆性矿物含量为42.5%~70.4%,平均为51.3%,凉上3 亚段脆性矿物含量为39.5%~71.3%,平均为50.4%(表1)。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不含蒙皂石,具有较好的可压裂性。
3 平安1 井页岩油富集高产条件
四川盆地侏罗系具有形成页岩油气藏的地质条件[26]。平安1 井的突破证实了凉高山组3 套页岩具有高产特性,展现了侏罗系页岩油气广阔的勘探前景。
3.1 前陆盆地背景形成的3 期湖盆,为凉高山组广覆式页岩发育奠定了基础
下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时期,川东北地区为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前渊坳陷区[27],沉积了一套富有机质页岩。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受大巴山强烈挤压影响,前陆盆地快速沉降,烃源岩埋深大、热演化程度高,大量生成油气。
凉高山组沉积主要受大巴山的控制,该组沉积期为前陆盆地初始形成期,具有幕式压降的特征,凉下段沉积时期为平缓广盆浅水环境,随着前渊坳陷从东北向西南逐渐扩大,凉上段沉积时期水体逐渐变深,表现为深盆深水环境(图6),凉上1 亚段沉积范围较小,为浅湖—半深湖沉积;凉上2 亚段为三角洲—浅湖—半深湖沉积,三角洲主要位于川东地区,半深湖沉积范围扩大;凉上3 亚段为三角洲—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湖盆面积最大(图6)。沉积中心具有自东向西迁移特点。3 期较强烈的幕式压降形成了3 套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平面上广覆式分布,为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图6 四川盆地凉高山组凉上段沉积相平面图(a)及剖面图(b)Fig.6 Sedimentary facies map (a) and section (b) of the Upper Lianggaoshan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
3.2 凉高山组页岩品质好、成熟度高,是一套有效的烃源岩
富有机质页岩的类型与沉积环境、古水深和古气候密切相关,而沉积环境直接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28]。前人研究表明,随着沉积环境的变迁,富有机质页岩平面上具有分带性、纵向上具有旋回性的特点。
四川盆地凉高山组沉积期湖盆宽且浅,半深湖—深湖沉积范围主要分布在川东北靠近大巴山一带,湖盆水体升降频繁,导致陆源有机质和湖盆有机质在垂向上频繁叠置。平安1 井揭示凉高山组发育多个富有机质页岩段,表现出较好的旋回性,其中凉上1 亚段沉积时,水体相对较深,沉积的页岩质纯、厚度大,各项地球化学指标相对较好;而凉上2、凉上3 亚段沉积时,水体较为动荡,页岩中夹大量薄层粉砂,陆源碎屑生产力较强,陆源母质比例逐渐升高,这两套页岩品质稍差。综合前人研究[24]和钻井资料,平安1 井所处的川东北地区整体演化程度较高,Ro普遍大于1.5%,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
3.3 凉高山组页岩孔隙结构好、裂缝发育,是一套有效的储层
川东北地区现今构造格局受米仓山、大巴山、华蓥山等多期次非同步、异方位的逆冲推覆交替活动控制,盆内各坳陷带的盆—山耦合过程具有强烈的阶段性和迁移性。北东走向的华蓥山在晚三叠世—白垩纪北西向大巴山的挤压作用影响下[29-30],于华蓥山断裂带西侧形成一系列北西向的褶皱带,受不同方向挤压作用,形成了现今复杂的孔—缝体系,这些复杂的网状裂缝,极大地改善凉高山组页岩的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是凉高山组页岩油气高产的关键因素。
结合钻井和露头现象,认为川东北地区发育多尺度孔—缝体系,为页岩油气的储集提供了丰富的储集空间。平安1 井岩心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孔隙度为0.86%~4.66%,储集空间以微纳米级无机孔缝为主,占比为78%;大孔和介孔占99%,孔径平均为10.29nm,孔隙结构较好(图7)。
图7 平昌地区平安1 井凉上段页岩孔径分布图Fig.7 Pore size distribution histogram of the Upper Lianggaoshan Formation shale in Well Ping’an 1 in Pingchang area
3.4 凉高山组原油品质好、地层压力系数大,是一套高效的产层
平安1 井揭示凉高山组原油品质较好。平安1 井原油密度为0.7698~0.8367g/cm3,气油比为590~1097m3/m3,显示原油具有较好的流动性。∑C21-/∑C22+烷烃含量为4.06,反映油质较轻,与大庆古龙页岩油相似。
微观含油性研究表明,网状缝发育处见明显原油富集分布(图8a),以轻质组分为主,基质部分也见原油呈零散状分布,含油量为0.73%~2.13%(含油量为单位视域岩石样品中原油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凉上1 亚段页岩及粉砂岩含有原油轻重组分,页岩含油性优于粉砂岩,页岩平均含油量为2.27%,粉砂岩平均含油量为1.33%;原油呈零散状分布于基质或页理缝中,少部分呈团簇状富集(图8b—d)。凉高山组压力系数高,为1.30~1.88,具有超压特征。从油气流动性质到可压裂性,均证实凉高山组页岩具有较好的改造基础和产出能力。
图8 平安1 井油气组分分布特征图Fig.8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components in Well Ping’an 1
在精细评价的基础上,基于烃源岩演化程度,首次将川东北地区划分稀油区、轻质油区和凝析油气区。稀油区主要分布在营山构造以西,营浅1 井已证实凉高山组凉上段页岩储层产油效果好,预测有利面积2032km2;轻质油区主要分布在龙岗至大巴山前大部分地区,平安1 井钻探证实凉高山组3 套页岩储层发育且产出能力好,预测有利面积7570km2;凝析油气区主要分布在元坝—通江一带,预测有利面积3380km2。初步估算川东北地区页岩油资源量为26.75×108t、页岩气资源量为1.72×1012m3(图9),展示了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气的巨大勘探潜力,有望成为页岩油气增储上产的新基地。
图9 川东北地区页岩油气类型分布图Fig.9 Distribution of shale oil and gas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4 结论
(1)平安1 井首次在凉高山组获日产油112.8m3、日产气11.45×104m3的高产突破,证实了川东北地区页岩油气的巨大勘探潜力,这是大庆古龙页岩油的观点、技术和工艺在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的具体实践和成功复制。
(2)平安1 井钻探证实凉高山组凉上段发育3 套优质页岩。凉高山组页岩富含有机质、成熟度高、转化率高,是一套有效的烃源岩;凉高山组页岩孔隙结构好,裂缝发育,是一套有效的储层;凉高山组原油品质好、气油比高、压力系数大,是一套高效的产层。
(3)综合评价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有利面积近13000km2,估算页岩油资源量为26.75×108t、页岩气资源量为1.72×1012m3,资源前景广阔,是今后页岩油气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