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湿热蕴脾证疗效观察
2022-03-04彭景,杨燕
彭 景,杨 燕
(1.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080;2.重庆市九龙坡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重庆 400080)
慢性胃炎多由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阳性率为50%~80%[1]。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水肿、黏膜糜烂以及充血等情况,常规治疗,病情可缓解,但复发率较高[1]。本研究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湿热蕴脾证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2岁,平均(43.58±8.97)岁;病程1~11年,平均(7.46±3.46)年;非萎缩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12例,Hp阳性2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4~61岁,平均(43.16±8.69)岁;病程1~12年,平均(7.52±3.51)年;非萎缩性胃炎16例,萎缩性胃炎14例,Hp阳性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参考《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①内镜检查。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在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出血、斑块、粗糙或伴水肿,充血渗出为非萎缩性胃炎;在内镜下见黏膜红白相间,且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或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并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为萎缩性胃炎。可能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出血等。②病理诊断。胃黏膜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没有则为非萎缩性胃炎。中医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辨证为湿热蕴脾证,主症为脘腹痞满、疼痛,餐后加重,便溏不爽,小便短黄。次症为食少纳呆、恶心欲吐、口苦、口臭,精神倦怠,舌红苔黄腻,脉儒数。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至80岁;③对研究药物无过敏史,依从性好;④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辨证不属于湿热蕴脾证;②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合并全身器质性病变;④有精神疾病;⑤正在服用抑酸药、抗酸药、胃黏膜保护药等;⑥妊娠期或哺乳期;⑦依从性差。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西医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Hp阴性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阳性者用四联疗法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西医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91]10mg;枸橼酸铋钾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20098)0.6g,饭前30min口服,早晚各1次。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03263)1g,克拉霉素分散片[海润(秦皇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207]0.5g,饭后30min口服,早晚各1次。连用14天。
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半夏15g,黄芩15g,党参15g,香附15g,黄连10g,大枣6枚,木香10g,藿香10g,佛手10g,槟榔10g,干姜6g,甘草3g。舌苔滑腻加茯苓15g、白豆蔻10g,胃脘泛酸加乌贼骨20g、煅瓦楞子20g、白及15g,纳差加麦芽10g、谷芽10g,胃黏膜糜烂加丹皮15g,肠鸣加莱菔子15g、枳实10g。日1剂,水煎3次,3煎合1煎,每次服200mL,分早晚3次服用。持续治疗1个月。
3 观察指标
观察Hp阳性率(14C呼气测定),并计算Hp根除率。中医临床证候,主症为胃脘痛、上腹痞满、大便溏,次症为食少纳呆、恶心欲吐、精神倦怠等,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舌脉不计分,症状越严重积分越高。
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显效:胃脘痛消失,其他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疗效指数大于等于70%。有效:胃脘痛明显好转,其他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明显好转,疗效指数在30%~69%。无效:胃脘痛无明显改善,甚至逐渐加重,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小于29%。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症状积分比较 (分,±s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症状积分比较 (分,±s )
组别 例 胃脘痛 上腹痞满 大便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4.67±0.29 1.23±0.04 4.59±0.41 1.21±0.06 4.42±0.31 1.25±0.07对照组 30 4.60±0.32 2.94±0.11 4.56±0.39 2.79±0.09 4.40±0.28 2.97±0.11 t 0.888 80.020 0.290 80.006 0.262 72.254 P 0.378 0.000 0.773 0.000 0.794 0.00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Hp根除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Hp根除情况比较 例(%)
6 讨 论
慢性胃炎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引发,幽门螺杆菌在胃的幽门生长,主要定植于胃黏膜胃小凹中,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诱因[4]。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感染后,如不进行根除或根除失败,将会继续携带,且无自愈性。用四联疗法治疗Hp效果较好[5-7]。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多为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厚味,或饮酒无度,造成脾胃失调,气机逆乱、湿遏热伏,肝失疏泄,最终导致湿热蕴结于肺。 治当祛湿除热,理气和胃,调节气机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方寒热平调,消痞散结[8]。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半夏散结除痞、降逆和胃,半夏干姜合用补中益气、除中焦之湿,香附疏肝理气。党参、大枣、甘草防黄芩、黄连之苦寒伤阳,又可制约半夏、干姜之辛热伤阴,补中焦之虚、扶正祛邪、健脾化湿、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理气和中、散结除痞、扶正祛邪、祛湿除热、标本兼治。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湿热蕴脾证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