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2022-03-04陈刚
陈 刚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医医院,湖北 咸宁 437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病程长以及难痊愈等特征,主要是由于胃黏膜受到各种原因的反复刺激致使胃固有腺体减少,或者伴随肠上皮的化生的一种疾病。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发展成为胃癌[1]。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发病多与脾胃虚、气机失调等有关,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本研究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32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6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诊断标准。研究组男34例,女32例;年龄41~64岁,平均(52.5±4.6)岁;病程3~9年,平均(6.1±1.8)年;Hp阳性38例,Hp阴性28例;萎缩程度为轻度42例,中度24例。对照组男35例,女31例;年龄42~63岁,平均(52.4±4.7)岁;病程4~8年,平均(6.3±1.7)年;Hp阳性39例,Hp阴性27例;萎缩程度为轻度43例,中度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阿莫西林胶囊,1次0.5g,温水口服,日3次,连续治疗1个月。
研究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药用黄芪、饴糖各30g,芍药、桂枝各15g,生姜9g,炙甘草 6g,大枣6枚。泛酸加瓦楞子15g,吴茱萸10g;气滞血瘀加枳壳、延胡索各10g,胃脘灼痛加沙参、麦冬各10g。日1剂,加水500mL煎至200mL,煎2次共取汁400mL,分2次服用。1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月。
3 观察指标
胃肠功能评分。包括胃脘部胀痛、脘腹胀满、嗳气、胸闷及两肋胀满5项,每项0~3分,评估分值越高表示胃肠功能越严重。、
血清水平。取空腹静脉血4mL,离心后放置于低温环境,以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其配套试剂盒测定。
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显效:胃镜检查示胃部病变消失,胃痛、呕吐及嗳气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胃镜检查示胃部病变明显好转,且胃痛症状消失,其他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胃部病变未好转,甚至有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评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评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胃脘部胀痛 脘腹胀满 嗳气 胸闷 两肋胀满对照组 治疗前 2.13±0.47 2.06±0.38 2.11±0.45 2.11±0.45 2.11±0.40治疗后 1.54±0.23* 1.38±0.24* 1.56±0.23* 1.47±0.28* 1.54±0.23*研究组 治疗前 2.14±0.48 2.04±0.38 2.13±0.46 2.12±0.46 2.09±0.38 0.47±0.05*△ 0.51±0.07*△ 0.54±0.08*△ 0.57±0.08*△ 0.44±0.02*△images/BZ_35_450_612_631_676.png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SOD(U/mL) MDA(nmol/mL) GSH-Px(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6 24.29±2.89 32.68±3.02 8.29±1.38 6.11±1.09 23.39±2.85 47.68±3.58研究组 66 24.31±2.79 37.85±3.57 8.31±1.41 4.52±1.33 23.38±2.42 54.63±4.06 t 1.546 15.397 1.512 12.984 1.378 13.91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6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缩胃炎属于一种慢性胃炎,其临床表现为胃黏膜的固有腺体减少[2]。现阶段临床主要根据电子胃镜和病理组织学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其黏膜下血管透见。现代临床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密切联系,而长时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可以造成肠黏膜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还可以造成胃黏膜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使得胃黏膜上皮组织损伤加重,最终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失去平衡,从而促进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疾病发展,使得胃癌发病风险大大提高[3]。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因机体虚弱、感受外邪等因素引起的脾失建运,其病变虽然在胃部,但是与肝、脾存在密切联系。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性甘温,补虚升阳,还可以扩张血管和蛋白质代谢,提升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临床研究显示,黄芪含有的成分可以拮抗氧自由基,降低氧化产生的损伤,清除Hp,有利于修复损伤的胃黏膜[4]。饴糖益气氧脾、缓急止痛,芍药与饴糖联合应用可以发挥止痹痛的作用。桂枝温通经络,其含有的皮醛等成分可以减少炎性组织血管的通透性,消除水肿症状。炙甘草益气,可以辅助饴糖温中补虚,增强芍药止痹痛之功。除此之外,炙甘草还可以降低胃酸的浓度,控制病菌的生长。大枣可以补脾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本研究从健脾胃入手,使得阳气得复。而脾气旺则可以进食,另外方中含有的氨基酸、多糖等多种成分可以充分调节胃蛋白的活性,修复胃黏膜。
在氧化应激反应当中,SOD作为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第一道防线,其能够参与到清除氧自由基和细胞的自我修复中,还可以有效预防细胞凋亡和细胞核氧化裂解的功效。GSH-Px是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可以促进机体过氧化物分解,避免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且对于维持细胞膜结构功能的完整也存在重要意义。MDA作为脂质过氧化反应一种代谢产物,其能够反映出机体过氧化反应程度,也是临床常用的检测细胞氧化是否损伤的指标。临床研究显示,机体正常的血流灌注对维持胃黏膜生理和结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机体胃黏膜血流量和血流状态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存在直接影响[5]。研究显示,血清中的SOD以及GSH-Px等抗氧化酶能够清除机体自由基,达到抵抗胃黏膜上皮细胞脂质异常氧化的效果,让氧自由基维持于正常水平,与此同时起到保护胃黏膜作用[6]。黄芪皂苷能够避免髓样分化因子Toll样受体4的激活,提升SOD的活性,对治疗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效果。黄芪建中汤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参与到病理组织的恢复中,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不仅可以改善血清水平,还可以缓解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