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万邦体育观探究

2022-03-04罗惠方

当代体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思想教育

罗惠方

本研究通过民国期刊上方万邦发表的论文入手,在甄读其体育文章的基礎上,运用文本分析法、历史比较法,梳理方万邦体育观,在此基础上对其体育观点的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提炼,进一步丰富方万邦体育观内涵,有利于民国时期重要体育人物的探究与拓展,为近代重要体育人物的研究与近代体育史学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方万邦(1893-1969),福建闽侯人,我国近代著名体育教育家与学者。20世纪30年代“土洋体育之争”的主要论战者。1919年毕业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1926年赴美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专攻体育,获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安徽大学体育主任兼教授、台湾中央大学体育教授、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及校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授。其论文著作之丰,本文进一步梳理其体育观,进一步丰富其体育观内涵。

1 方万邦体育观的主要内容

民国时期(1933-1946年)方万邦在《勤奋体育月报》《教育杂志》《新体育》《大夏周报》《新中华》《健与力》等期刊上共发表70余篇与体育相关的文章,论述了青年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体育与教育的关系,涉及青年体育、国际体育及教育名著介绍、全国运动会的使命以及教育化的体育、生活化的体育、科学化的体育、普及化的体育、游戏化的体育和自然化的体育,即“六化主义”体育思想等内容,脉络清晰。

1.1 青年体育观

方万邦提出“青年是国家的元气,社会的命脉”,其高度评价青年体育的价值,认为“体育教育最迫切的问题,便是如何造就适合时代需要的新青年,以完成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伟大使命”。他非常重视青年体育,著有《青年体育》一书,指导全国青年,从事体育锻炼。方万邦在《我国现行体育之十大问题及解决途径》(1935年)一文中还论及体育与年龄的问题、体育与两性差异问题,均与青年有关。

1.2 通过对《体育概论》《世界著名教育杂志》等国际名著的研究可认识体育的观点

方万邦在《教育杂志》上发文推荐《体育概论》一书,介绍了该书于1934年由美国密西根大学体育教授史曷门博士所著,在纽约A.S.Barnes and Company书局出版,该书内容丰富能使读者明白体育各方面知识,作者对于体育现状的成因,都能用社会学的眼光及过去的影响来解释,取材精当,切合实用,尤为可取。方万邦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多篇《世界著名教育杂志摘要》,介绍世界著名教育杂志对体育教育的影响,并论及晚近体育教育的趋势、减轻体重的方法、中学男女体重课程的研究、肌肉力量的来源、美国全国体育教育标准的研究等内容。

1.3 全国运动会肩负改进体育的责任观点

1935年中国举行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方万邦借此机会,发表《六届全国运动大会特辑——全国运动会的使命》一文,叙述了中国同胞体格孱弱,精神萎靡不振,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中国要改变此种情况,得到国际上的平等对待,必须从根本上改进民族体格及精神,因此不能依赖局部发展体育和少数优越体育选手,但国内出现商业化体育,且形势严峻,学校除培养极少数运动选手外,实无体育。而全国运动会在国内运动会中规模最宏大,一方面为参加国际运动会做准备,另一方面又能推动国内各省、市、县、镇、乡村的民众体育活动,因此运用正确的方式开展全国运动会能有效推动体育的发展。该文旨在论述全国体育运动会要肩负改进体育的责任,宣扬运动的真正意义,振兴民族,发扬民族精神及普及体育。文末,方万邦对今后全国运动会的开展提出十点意见,分别为:(1)废除锦标制与含有金钱价值的奖品(2)厉行业余运动规则(3)注意运动道德与精神的陶冶(4)注意保护运动员的健康(5)节省运动会的糜费,废除门票的销售(6)增设公共体育场(7)增加有趣有价值的运动项目以资提倡(8)力倡团体与分级比赛(9)联合国内各种运动会以推动全民体育(10)准备参加国际体育的比赛与表演以发扬民族精神。

1.4 “六化主义”体育观

(1)教育化的体育。在大力提倡体育军事化、体育医学化的时代,方万邦认为体育军事化不切实用,失去体育固有的效能;体育医学化目的偏狭隘,只有体育教育化才能尽量发展体育的效能,体教融合、体医融合才能促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2)生活化的体育。从思想来源分析,这是基于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对体育生活化的思考,方万邦认为体育技能、知识和态度都是由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体育和生活密不可分。(3)科学化的体育。近现代体育主要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基本以科学性、技术化、理性型为特征。方万邦留学美国,师从美国大师威廉姆斯,他源于欧美自然体育思想学派的体育思想,强调体育的科学化,当在情理之中。(4)普及化的体育。针对当时学校和社会的“选手热”现象,方万邦在《我国现行体育之十大问题及解决途径》(1935年)一文中,把“选手体育与普及体育的问题”作为十大问题之一进行深入探讨,可见其对普及体育的重视。他认为应提倡普及体育,不应注重选手体育,只在理论上认可该观点不行,必须要落到实处才行。(5)游戏化的体育。方万邦认为游戏对于儿童的教育非常有价值,游戏能释放儿童在体育方面的天性,使儿童在游戏中得到教育和锻炼身体,满足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需求。(6)自然化的体育。方万邦留学美国并受自然体育学派代表人物威廉姆斯的影响,方万邦在自然体育观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针对当时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把自然体育和人造体育混为一谈的情况,方万邦提出人造体育的内容以成人为标准,把身体各部分分开练习,不是全身运动,会把儿童训练成木偶式的士兵,不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而自然体育包含跑、跳、攀、踢等基本动作,切合儿童的生理发展,且自然风光、新鲜空气更有利于体育锻炼。他指出自然体育不仅指自然动作和方法,更要自然环境。

2 方万邦在体育方面的历史功绩

2.1 确立了体育概念的教育属性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对体育的定义存在诸多争议。方万邦认为“体育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方法或一种工具,成为其可用为达到教育目的的工具”。他将体育定义为“以身体大肌肉活动为工具而谋求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强调体育是为“谋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他认为:体育目的的实现,必须贴合生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社会上的需要,要重民治精神的修养,生活上的需要,要注重养成娱乐习惯等。

方万邦极力反对用军事的规律、方法来实施体育的做法。他从军事与教育及其他学科的关系,对此提出批驳。他认为,体育军事化“实曾为专制的君主,野心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等所利用,所以从来的体育教材均以军事政治经济为标准,而忽视着人类的本性和生活的基础”。体育军事化终究被历史所遗弃。事实证明,方万邦对体育军事化的批判是正确的,从理论上遏止了体育军事化思潮的泛滥。

方万邦对兵式体操的否定给学校体育带来了生机。“五四运动”前后,军国民教育思想走向没落。兵式体操逐渐遭到否定,但未完全废除,还在许多学校中沿用,禁锢了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發展。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和自然主义体育的传入,为中国带来了系统的体育理论与方法,人们开始从生理、心理、社会和个人生活等方面来研究体育,这与效仿日德专为培养士兵的封建专制性质的兵式体操相比,是一大进步,也代表了当时体育发展的趋势。方万邦的体育主张扩大了体育的教育意义,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可以说这是体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加强了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育过程的研究,使学校体育更加注重体育教学。

2.2 以自然主义规范体育的目的和手段

方万邦师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体育系主任威廉士,他受自然学派思想影响很深,他的体育观属于自然体育学派。自然体育学派的基本观点在于强调体育的本质是教育的一端,教育目的即体育目的,体育是人类生活的经验和习惯,是生活的需要,体育活动必须是发展本能的活动。游戏便是这样一种活动。

方万邦将游戏列为体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手段。在其自然体育课程中,游戏包括球戏、运动、竞技、骑马和游戏。但游戏用作体育手段却远不止这些,除去全身是大肌肉活动的内容,有可供发展智慧的、有各种建筑用途的、发展艺术能力和各种户外的游戏方法,只要是朝向体育目的的方法、手段,都被他视为游戏的内容。其观点不仅提高了游戏的地位,同时也扩大了体育的内容和范畴。方万邦所用的自然化体育手段仍然是身体大肌肉活动,但更强调人的天性与个性发展。

2.3 在体育的形式和内容方面有所创新

根据方万邦的观点: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那就必须普及到每个人生活中去,生活化是将体育纳入人的生活中;普遍化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要有体育的内容,才能使体育的社会目的得以实现,以形成健全的、愉快的和有价值的人。并且要极力地“把体育的真义重要性和普遍常识灌输给每个人民,国家社会也要尽量地供给着保证体育的机会、设备和足以激起一般人体育兴趣,这样或许还可以挽救民族的危亡,而造就了民族更生的、健全的、有希望的前途!”反对“选手体育”是方万邦主张普遍化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他在多篇论文中均涉及该内容,如在《我国现行体育之十大问题及解决途径》(1935年)一文中,他把“选手体育与普及体育的问题”作为十大问题之一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应提倡普及体育,不应只注重选手体育;在《六届全国运动大会特辑——全国运动会的使命》一文中提倡通过全国运动会达到普及体育的目的。

在方万邦看来青年是国家的基使,青年的体质状况、精神面貌、道德水平等反映着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身体孱弱、精神颓废、道德堕落的青年一代绝不可能担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重任;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要寄托在身体康健、精神饱满、道德高尚的青年一代身上。方万邦不仅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且身体力行,努力促进这一宏伟事业的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体育非抓不可,不但要普及民众体育,更要发展青年体育。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方万邦倡导的体育观有积极影响。

其一,增加了对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多元化的认识。在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方万邦从教育的高度认识学校体育,并根据体育在实现教育目的中的作用,开始从生理、心理、社会等角度思考学校体育,从而使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有了多元化的思考与认识。

其二,促进了对学校体育的研究。自然体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界带来新鲜的学术气息,人们对学校体育理论的论争和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如“土洋体育”之争、普及体育和选手体育、体育教育化和体育军事化的论争等。另外,自然体育强调体育运动要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解剖以及人体测量等学科的发展。

其三,成为反对军国民体育思想和兵式体操的理论依据。军国民体育思想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传入中国后,对近代体育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但进入二十世纪后,欧美各种体育思想蜂拥而至,相比之下,这种以兵操为主的体育形态便显得落伍了,但仍有不少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倡兵操。要反对这种渐趋僵化的体育思想,必须要有更先进的思想取而代之,方万邦的自然主义体育观应运而生,成为反对兵操的理论武器。

其四,丰富学校体育内容,促进学校体育竞赛的发展。方万邦主张体育的自然化,提倡在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尽量采用诸如田径、球类等“包含许多人的自由在内”的运动,强调“多注重校内竞争游戏”,为田径、球类等西方近代体育项目进入学校创造了条件,丰富了体育内容,同时引起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校内、校际运动竞赛的开展。

1929-1933年是方万邦“六化主义”体育思想发轫期。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洋体育”“土体育”两派,方万邦认为两者都不全面,“土体育”派忽视了体育的时间性,而“洋体育”派忽视了体育的空间性,指出食“洋”不化和食“土”不化都是错误的,从而提出了“六化主义”体育思想。

1933-1936年是其“六化主义”体育思想发展期。鉴于自身在国内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以及留学美国对西方体育的认识,方万邦针对我国“六化主义”体育进行了全方位、多领域的讨论。

1937-1942年是其青年体育思想实施期。抗战时期为方万邦的青年体育思想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一定程度上符合战时的社会背景。方万邦的青年体育思想、“六化主义”体育思想内涵丰富,对中国现今的体育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体育思想的内涵仍有进一步挖掘与整理的必要。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阿吾(一首)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