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战化背景下海军飞行学员军事基础训练实践探究

2022-03-04王立镇宁玉龙张效源

当代体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战鹰课目体能训练

王立镇 宁玉龙 张效源

军事基础课程作为生长干部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培养学员军事基本素质、培育战斗精神作风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在实战化背景下,作为军事基础课程核心主体的军事基础训练,是院校开展实战化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将海军飞行学员军事基础训练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将军事基础课程有机融入四个阶段,构建了层次分明、搭配合理的“4+4”军事基础训练体系。一是解决学员入学入伍强化训练海军兵种特色不足问题;二是解决海军飞行员的体能技能训练照搬空军的训练大纲,不能突出“由陆向海,岸舰一致”训练原则的问题;三是解决实战化教学改革零打碎敲、不成体系,学员综合技能与实战技能应用能力检验手段不足的问题。

2017年,海军航空大学的成立,标志着大学由一所以学历教育为主体的院校转变为以培养海军航空兵、空中战勤及岸防兵为主的兵种院校。实战化的军事基础教学训练能够直接有效地培养学员的“实战意识”“对抗意识”“联合意识”,强化学员战斗素养,夯实学员思想基础,从而不断提升学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为贯彻习主席强军思想和军委提出的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要求,大学坚持围绕兵种特色人才培养、综合实战技能培树和军事职业素养提升等目标,对军事基础课程实训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与调整,围绕实战化教学构建和优化训练体系,强调综合应用,突出实战背景,将训练科目融会贯通,打造综合应用平台,促进学员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让部队不再为毕业学员水土不服、素质不高而苦恼,真正承担起军队优秀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历史重任。

1 教学与训练体系设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落实中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大力推进军事基础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基础学院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改革、训练方法创新、实战化竞赛平台搭建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军事基础训练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并根据院校培养目标,将培养过程划分为入学入伍、基础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和战斗技能实战检验四个阶段,将军事基础课程包含的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军事体育和综合训练四个模块融入四个人才培养阶段中,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加强的原则科学设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了层次分明、搭配合理的军事基础训练体系。为海军飞行学员军事基础训练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 教學与训练实施

2.1 入学入伍阶段

2.1.1 突出海军特色,科学凝练游泳基础“三阶十步”教学法

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和经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蛙泳‘三阶十步’教学训练法”从蛙泳基础开始,遵照人体技能形成规律(泛化→分化→巩固→动作自动化),将教学大纲规定的40学时蛙泳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步步衔接,实现了整体程序化教学,缩短了教学周期,取得了良好实效。

2.1.2 传承红色基因,创新野外综合训练模式

课题组以“传承红色基因,培塑海洋情怀,磨炼战斗意志,提高战术技能”为目的,着眼提高学员军政素质,检验入学入伍训练成效,推动学员由民到兵转变,依据教学大纲训练要求,依托大学所处胶东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大胆突破传统模式,改地点、改科目、改形式。在野外复杂地形条件下,设置实战化教学环境,连续开展步行军、爱国主义教育,训练战备基础、各种道路行军、单兵战术基础动作、战(现)场救护、防护、行军与宿营和武器操作7个军事科目训练。特别在爱国主义教育阶段,新开辟了杨子荣纪念馆和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学员的体能、技能,磨炼了意志,达到了预期目的。

2.2 基础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阶段

2.2.1 改革飞行学员组训模式

课题组按照“一年打牢基础、两年适应初教飞行、三年适应高教飞行、四年适应战斗机飞行”的递进式培养目标要求,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飞行学员军事体育训练的意见》,已由基础学院下发执行,保证了飞行学员军事体育训练有法可依。具体做法:一是构建了阶梯递进式训练考核成绩标准体系,形成了具有海军特色的飞行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办法。二是构建准备阶段“五落实”、教学阶段“八步训”、结束阶段“三关注”、训练全程“四管理”的飞行职业特项训练“八原则”的科学组训模式体系。三是充分发挥年度考核、学期考核、毕业联考、教学督查的导向作用,细分考核项目和标准,加大对体能成绩优异者的奖励和宣传力度。

2.2.2 开展军事体能周期训练模式创新研究

为解决以往军事体能训练规划性不强,缺乏理论指导等问题,实现军事体能“三年不断线”、全程有计划的目标要求,课题组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实现“基础体能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综合技能应用与实战技能提高相结合”的目标为导向。遵循系统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原则,结合学员成长阶段和教学训练实际,科学地规划军事体能训练实践,将学员在军校四年时间分为“基础体能提高期、基本技能形成期、和竞技体能保持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不同训练课目与培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体能训练,构建军事体能训练周期体系,实现军事体能生成与保持的最优化设计。

2.3 职业技能培养阶段

2.3.1 打造游泳实战化教学与训练“三步走”模式

为了突出海军院校学员海上实战化技能,进一步提高海军院校学员军事技能水平,课题组围绕增强学员海上生存和作战能力这个中心,积极开展海上实战化课目教学与训练,课题组努力探索、创新教学与训练方法,摸索出一条馆内基础教学——海上技能提高——竞赛实战检验“三步走”阶梯式教学与训练模式。培养学员水上实用技能和生存能力,提高学员海上实战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

2.3.2 按纲施训,开辟飞行学员野外生存新战场

为满足新大纲中对飞行学员野外生存训练的专项需求,2018年针对飞行学员首次按新大纲进行82学时的野外生存科目训练,课题组重点打造了金山港野外训练场地。划分了陆上和海上训练区,细分了急救、定向移动、生火、取水、觅食、隐蔽、漂浮等训练区块。按照战术背景划分了集结行军、自救互救、应对敌军搜捕、野外生存、求救联络五个阶段,同时穿插各演练科目与考核。保证了学员所用教材的内容与要求能适应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较好地兼顾了系统性和实用性。

2.3.3 紧贴飞行学员专项体能训练,创建“战鹰”综合体能训练体系

教學改革,理念先行。大学首先十分重视军事共同训练先进理论的更新与应用,于2017年引入了战勇训练方法。通过三年的改革创新与探索实践,创立了具有飞行学员特色的“战鹰”综合体能训练体系。该体系着眼海军飞行人才培养重难点问题,探索符合飞行学员体能及舰载机飞行员职业特点的军事体能训练新模式,逐步丰富空勤人员军事体能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一是解决体能训练过程管控不足问题;二是解决体能训练时空受限问题;三是解决体能组训力量薄弱问题。

2.3.4 开展帆船与舢板远航训练,强化学员海军军事综合素质

每年夏季学期,大学会在渤海湾组织学员开展帆船、舢板课目训练。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员掌握帆船、舢板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纵技术,掌握操艇、驾帆、海上求生与救生等舰员必备的海上技能,熟练的舢板操作技能,建立起适应海上生活的身体平衡感知系统和抗眩晕能力。锤炼学员意志品质,培养学员的水手技能和团结协作精神,强化学员海军职业素养和军事体能素质。

2.4 战斗技能综合运用及实战检验阶段

2.4.1 突出海军特色,开展“剑鹰”实战化军事技能竞赛

为培育具有实战对抗特色的海上训练科目体系,努力造就军事综合素质高、组织指挥能力强、适应未来作战需求的文武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自2016年开始举办“剑鹰”军事技能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竞赛完整模拟了陆战班在上级作战编成内夺取敌占岛屿的海上行动过程,分为“海上接敌”“滩涂歼敌”“搜剿残敌”三个阶段,全程昼夜连贯实施,对参赛学员的体能、心理素质、技能基础和应变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竞赛从中选择帆船、水上救生、舱面作业、海上着装游泳、通过海上障碍、舢舨、通过陆上障碍、武装泅渡、抢滩登陆、手雷投掷、自动步枪射击、手枪射击、野战救护与防护、目标搜索和指挥能力挑战等具有代表性的15个军事技能课目。这些竞赛课目是平时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内容的应用性拓展,具有实操、实弹、实爆、对抗的特点。竞赛理念遵循非常规训练理论,竞赛时增设突发情况。例如:自动步枪射击、手枪射击课目随机在弹匣内设置教练弹;在登陆艇舱门、海上浮台等晃动的平台上组织对海目标实弹射击;指挥能力挑战课目提前不告知作业内容。进一步提升竞赛难度与活力,展示战场的复杂多变性。

2.4.2 围绕飞行实战需求,打造“战鹰”军事综合体能竞赛平台

为了探究战鹰训练体系对飞行学员身体机能的训练效果,大学于2017年底举办了首届“战鹰”军事综合体能竞赛,简称“MSCC”,截至2020年,大学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战鹰”体能竞赛。在竞赛课目设置上充分考虑飞行员作战特点对身体机能的要求,尽可能达到实战化训练要求。例如,战鹰团队赛课目以某一飞行战斗班在接到紧急飞行命令后所做出的快速反应为背景,结合器材项目动作属性,划分出快速出动→紧急升空→空中交战→有效撤回四个功能区,综合考验学员快速反应、心肺耐力、抗荷、空间定向和灵敏协调等素质。

2.4.3 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竞赛

为深入贯彻军委、海军和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浓厚“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面夯实学员适飞体能基础。自2018年开始,基础学院每年定期开展分层次全员练兵比武活动,大力营造“比练赶帮超”军事体育竞赛氛围,真正叫响“新大纲,看我的,人人练起来”的口号,促动学员实现“要我练”向“我要练”“满足达标”向“追求优秀”转变。

3 实践效果

3.1 有效提高了学员军事职业素养水平

近三年,军事基础课程联考通过率均超过98%,位居全军院校前列。2016级飞行学员毕业联考取得了参考率96.9%,参考通过率100%,优秀率82.3%,优良率98.2%的优异成绩,据飞行部队反映,16级飞行学员是历年来输送的体能素质和综合素养最好的一批。19级“合训选拔”和“双学籍”飞行学员转场考核中,取得优秀率97.2%的成绩。即便受到疫情的影响,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17级飞行学员在2020年全军毕业联考中取得了通过率100%,优良率80%的优异成绩,2018级飞行学员在全军毕业联考中取得了优良率100%,优秀率93.1%的优异成绩。

3.2 固化推广了军事基础训练新模式

一是飞行学员组训改革模式、入学入伍蛙泳“三阶十步”教学法、飞行学员野外综合训练模式、游泳实战训练“三步走”模式等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效果显著;二是改革了荒岛生存训练课目,辟飞行学员野外生存新战场。在以往基础上,主要从“场地变化凸显荒岛特色、输送方式创新凸显军民融合、训练课目贴近生存训练需求”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有力支撑了课程教学;三是服务部队效果显著,课题组多人受邀前往航五旅、试训基地、护十二支队、驱三支队等基层部队开展授课与骨干培训工作,得到了部队官兵的一致认可。

3.3 紧贴飞行学员专项体能训练,创建了“战鹰”综合体能训练体系

该体系着眼海军飞行人才培养重难点问题,借助军民融合平台,探索符合飞行学员体能及舰载机飞行员职业特点的军事体能训练新模式,逐步丰富空勤人员军事体能训练理论和方法系。采取线上、线下管理全过程的训练方法,搭建完整过程考核和“战鹰”竞赛平台,打造集“融合式”执教团队,实行五级资格认证制,实现海军飞行人员全寿命周期的分阶段训练方案(共性方案)和体现特色的个性化训练方案的有机集合。经军内专家组阶段性评审,该体系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其成果经验辐射到20所军内外院校及海军航空兵部队26个团站,有效提高了基层骨干科学化组训能力,推动了《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的落地实施。

3.4 打造军事竞赛平台,培养学员战斗精神

“剑鹰”“战鹰”系列军事技能竞赛历次竞赛活动都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当代海军杂志在内的多家军地媒体参与赛事报道,极大的扩大了大学影响力。竞技对抗中可以很好地培养血性、战斗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可归纳为“三种精神”,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言放弃、坚韧不拔的拼搏战斗精神;紧密配合、同心协力的战斗精神;扛红旗、站排头、争第一的战斗精神。近年来,通过参与竞赛和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而受到各类奖励的学员达八十余人,其中12人荣立三等功,极大调动了学员投入军事技能训练的热情。

4 结论

形式决定任务,使命引领未来。随着海军远海防卫战略的确立,海军遂行作战任务日趋多样,新型飞机加速列装,“舰载”特质更加凸显,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需求数量、选才与训练标准全面提升。如何更好地培养舰载机飞行员已是大学军事基础课程必须面对的重大使命任务。随着实战化训练向纵深发展,舰载机飞行人才的军事基础训练精准化、专业化、科学化要求越来越高,呈现体能与生理、心理训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尽快研究具有舰载特色的军事基础训练大纲和评价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理论支撑下舰载机飞行员军事基础训练精准化、数据化和科学化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大学)

猜你喜欢

战鹰课目体能训练
基于Excel的军事体育考核成绩统计表的设计与实现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战鹰听令!发动对地攻击
抗疫战鹰谱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战鹰出世 扶摇穿云上九天
守卫战鹰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