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3-04马俊
马俊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前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习相应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而且其自身也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对于创新教学而言,“巧设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研究其意义、原因以及实现策略,对于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充分地调动。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从分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巧设游戏对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意义和原因出发,谈巧设游戏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以此更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 通过巧设游戏,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
1.1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和心理上的特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容易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体育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如巧设游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达到这样的目的。例如在课堂上通过使用游戏教学的方法,以更好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在游戏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很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在这一参与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正是在这一过程当中,通过教师在体育教学课程当中巧设游戏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了质的提高。而对于体育学习而言,这正是一种教师帮助学生加强身体健康锻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也能很好的养成。
1.2 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展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向学生讲述趣味性强,吸引力强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使用一定的教學方法,例如游戏不仅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而且这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教师通常采取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教学内容。而学生通常是被动式地接受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不敢想象”,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并没有也不会得到很好的重视,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相比,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巧设游戏,创新教学的方法,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可以提升其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而且也有助于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对学生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有一个很好的提高,最终直接影响着体育的教学效果。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得益于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的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即正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所采用的诸多各异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才能更好地提高。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小学生固有的特点,包括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等,教师如果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而言,那么更多的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仅仅局限于“复制”教师的思维,而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使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能力将得到很好地锻炼,而这里的能力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身体素质能力等,而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以及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而言,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2 通过巧设游戏,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原因
2.1 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良方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知识的抽象性也越来越强烈,而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进一步增加了学习难度。由于小学生大脑发育的程度还处于较低阶段,对知识的理解还处于萌芽阶段,再加上“爱玩”的性格特点,使得小学生在面对一定难度的知识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应对,加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更显得“无措”,其学习压力会进一步的增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讲解,还是在课外活动当中,即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对于学习压力的释放,这些场所的教学方式围绕的目标始终都在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其实并未能有效地达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先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教学学习,继而通过解散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活动,这样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体育教学而言,无疑是一种简化,而对于学生而言,对活泼爱玩的学生,由于好动的、好玩的性格特点,他们会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进而达到释放学习压力的目的;对内向的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待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无所事事,其内心的学习压力心理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而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巧设游戏,创新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积极参与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有效缓解其学习压力。
2.2 是适应教学发展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作为众多教学科目中的一个教学科目,其教学实施也必然需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而言,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教学过程当中的诸多环节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而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巧设游戏的方式,正是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方法创新的一种。例如在一节练习立定跳远的体育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练习,可以询问他们什么是立定跳远,然后在此基础上向他们讲解立定跳远的方法,继而通过设定游戏小组的方式,让他们自行练习并进行比赛,优胜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参与意识会很快地被调动起来,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被充分地发挥出来,不仅要活跃课堂的气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要通过课堂的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适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要求。正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多的是依靠教学方案开展教学,依靠固有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言,通常是处于忽视的状态,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巧设游戏,进行创新教学。
2.3 是由小学生的特点所决定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开展巧设游戏,创设教学的方式,也是由小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这里小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兴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成长的需要等。具体而言,对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由于小学生固有的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以及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心理,较广泛的兴趣爱好等,使得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采用巧设游戏的方式,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强烈的好奇心,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对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言,小学生,由于自己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一旦受到外力的冲击,很容易受到伤害,例如骨骼容易变形,而经过一定量的锻炼也会容易造成身体的疲劳,这些都使得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控制在一定量的范围之内,而如果在高压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反而并不能得到很好地锻炼,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巧设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的。对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如果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有时候甚至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也应该把“教”与“玩”结合起来。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而言,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讲述体育知识而教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教学,而这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要通过巧设游戏,进行创新教学。
3 通过巧设游戏,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
3.1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達成教学目标。在教学理念上,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在教学方式上,由单项的教学方式向多项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化,同时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随着教学目标的转化,教学模式也要更加地注重凸显游戏趣味性、快乐性的体育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要注重对自身角色进行有效的转化,尤其是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即不再是在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而是转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型关系,这种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将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类似于“互帮互助式”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下,学生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地向教师进行询问并很快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更有效的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更有助于因材施教。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体育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更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培训和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
3.2 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而言,要想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就需要在教学课堂中用心地设计教学步骤,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在基本的教学任务当中,教师要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体育教学知识和体育教学技能,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也可以有效地融入当中,并辅以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的优化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如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集分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集分结合”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将“教”与“玩”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以小学体育教师为学生讲述篮球比赛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可以向学生首先讲明比赛的一些基本规则,一些基本技巧,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进行实地操练。在实际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是一种游戏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对抗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在练习过程当中,不仅学到了基本的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打篮球的技能,学生的团队意识更有一定程度的加强。由于对篮球项目的学习,并不像其他的课程项目学习那样,它需要学生的不断实践,才能找到自己打球时的“感觉”。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把“教”和“玩”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满兴趣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3 教师要有好的示范带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通过自身的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以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体育演练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向学生详细地讲解一些动作的基本要领。学生在教师的这些动作的引领下,通过观察学习、模仿,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动作的基本要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示范作用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乎教师的教学效果,因为示范作用的发挥正是来自于学生的特点,即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在教学过程当中示范作用的发挥。例如,在一节篮球课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篮球理论的学习本是枯燥无味的,篮球的训练也是需要不断进行的,也只有这样,学生打篮球才能会有一个很好的提高。但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如通过打一套与众不同的篮球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进行篮球训练的“美”,而一旦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那么就会对这些动作进行模仿,勤加训练,学生即可掌握学习技能,从而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研究巧设游戏的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以此更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