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3-04张伟
张伟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篮球是其中的重要运动项目之一。进行篮球运动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了真正发挥出篮球运动的意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篮球运动活动中,使其身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本文主要探讨在高校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策略,以期为高校体育篮球运动模式改革提供部分参考。
篮球运动是一种开放性的体育项目,整个运动过程包含着一定的技术性、协作性、对抗性,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前人的教学经验进行理解和总结,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将其与篮球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运动能力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1 多元化教学方法简介
多元化教学方式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篮球运动的不同阶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展开篮球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能够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运动的过程中使其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用范围较广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完成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分析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实现能力提升。
掌握学习法。掌握学习法主张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并对其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学习中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在相互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在集体合作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微格学习法将具体的任务目标细分开来,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小步骤,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每一个小步骤,在步骤实施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降低完成难度,明确自身目标,实现自身的阶梯性成长,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 高效体育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篮球教学较为枯燥乏味
在当前的篮球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消极参与的态度,机械式照搬过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重复进行体能训练和技巧训练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让学生投入到训练过程中。此外部分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过度重视理论或过度重视实践的问题,未能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平衡。
2.2 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求
伴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方法未能真正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和运动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自身期待的体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对篮球运动保持否定态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篮球学习,满足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3 高校篮球教学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策略
3.1 应用心理素质法展开教学,提升抗压能力
篮球运动本身具备一定的对抗性,练习过程较为激烈,为了帮助他们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更好的面对心理压力,教师可以在篮球教学中应用心理素质法进行授课,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信念和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篮球课程当中。
这种积极态度主要从几个方面展现出来,如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在篮球比赛陷入均势和劣势时能够坚定求胜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在体能训练造成体能消耗时,能够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运动后的疲劳状态;在比赛场地上能够正确采取措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作用,在观察和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心理薄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为其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体能锻炼之后会出现情绪失落、消极态度等情况,表现较为痛苦,教师可以在体能训练结束后带领学生一起做肌肉拉伸体操,在拉伸过程中与那些情绪失落的学生开玩笑或是聊天,在交流过程中帮助他们消解心理压力,放松心情,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体能训练,鼓励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引导他们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篮球比赛具有一定的烈度,也是观察学生心理素养的良好机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尽可能观察他们的每一个动作细节,有人丢球时自暴自弃,有人输掉比赛时会大声吼叫,有人会将自己犯错的原因全都归因到其他人身上,教师可根据这些表现出的特点在训练间隙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篮球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控制好比赛求胜和良好心态之间的关系,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2 应用小组合作法展开教学,提升合作意识
篮球运动中既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个人技术能力,又需要每个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协同合作能力,在一个运动中通过团队协同的方式顺利打败对手,赢取比赛胜利。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进行体能训练和技巧讲解外,还需要适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以良好的心态与他人进行配合。
在授课过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高质量、高水平的篮球比赛,并通过讲解比赛内容的方式说明每个篮球运动员的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借助NBA比赛,说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篮球运动员科比的技术能力很强,个人身体素质也十分优秀,但是如果一场比赛仅靠科比一个人的获胜率也是很低的”,并举出科比出手次数与湖人球队获胜率之间的关系变化,通过这种方式说明团队合作的效果和优势,使他们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协同、挡拆等需要团队默契和配合度的技巧,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默契程度,并在篮球比赛中将这种凝聚力和战术执行力应用到篮球比赛当中,让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认识到这种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将这种良好的品质带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3.3 应用微格学习法展开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由于学生过去长期伏案学习,体能水平和运动素养存在一定差距。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生提出要求,部分人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训练目标。为此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为处于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此基础上应用微格学习法,将整个训练过程依据目标分成多个不同的小步骤,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完成整个训练过程,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训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以此为动力积极参与到后续的篮球训练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掌握三步上篮这一技巧,首先可以进行理论性的指导,结合篮球规则进行对技巧的应用方式进行讲解,避免可能出现的犯规行为;其次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整个动作拆分开来,分成多个动作环节,降低训练难度;最后在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训练情况,合理进行加练。有些学生可能运球的熟练度较差,因此除了要训练三步上篮的基本动作外,还要适当增加一部分运球环节,拉长运球助跑距离,锻炼三步上篮技巧的同时提升运球能力;部分学生的规则意识较弱,在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犯规动作,教师可以让他们先观看其他人的练习过程,并与他人进行对练,在对练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同时使学生的动作技巧更加规范,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运动特点实现差异化教学,为其能力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3.4 应用掌握教学法展开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运动兴趣,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而掌握教学法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内容,而非最终的学习结果。为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入一定的评价环节,在练习的中间休息时间帮助学生整理之前的训练体会,在此基础上引入互评机制,帮助他们注意到自己在之前的训练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根据讨论结果在后续的练习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
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小组合作训练法结合起来进行应用,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特定训练项目进行练习。在练习正式开始之前,对学生说明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一个运动目标,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全力以赴,积极参与。在练习结束的间歇期,为了恢复学生的体能,也是为了开展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休息,在休息过程中一起谈论之前的练习过程,分享并交流经验,梳理自己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例如有学生在练习投篮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命中率较低,比起教师直接和学生进行谈话,学生更愿意与他们相似的人进行交谈,在交谈过程中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在讨论结束后再次进行练习,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到投篮训练当中,对于自身问题仍未能得到解决的学生进行指导,优化篮球教学效果。在本堂课的内容结束之前,让每个人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成长,无论是知识还是经验、体能还是技巧,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体会,为后续的教学开展和学习方向的确定打下良好基础。
3.5 改良篮球运动考核评价体系,提升运动动力
在传统的篮球运动评价过程中,教师通常使用篮球比赛或是技巧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测评。这种测评方式与当今的体育运动理念存在一定差异,更加注重学生的运动结果而非运动过程,不利于衡量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运动中获得的成绩,容易使其对篮球运动丧失兴趣,不利于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设定新的篮球运动考核评价体系,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结果,利用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篮球课堂教学质量。
新时代的篮球运动考核评价体系的确立,需要综合考虑几个重要因素,一是学生的成长情况,从参与篮球运动到结束自身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成长,成长幅度如何;二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哪些篮球技巧,能否将其应用于实际比赛当中;三是篮球学习是否让学生感到开心快乐,并围绕这三点内容展开考核。
在考核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了解学生的体能状况和篮球技巧的掌握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性,与原来相比运动能力是否有明显的提升,这也是影响考核的关键性要素,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以此为数据基础为每个人设定相应的锻炼计划,体能项是弱势的学生则加强体能锻炼,对于技巧掌握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更高阶的篮球技巧教学课程,使其篮球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围绕篮球兴趣等话题进行深度交流,了解他们对篮球运动的真实想法,保证他们可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练习过程当中,提升自身篮球水平。
在評价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正向激励,尽可能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肯定他们之前的学习成果以及获得的成长,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设定新的篮球运动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与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体育运动习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篮球运动教育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真正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融入到篮球活动当中,在活动过程中辅导学生学习篮球知识,激发他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在学习中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为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