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创新分析

2022-03-04张静

当代体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育教师教学模式

张静

首先,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必要性,这是进行后续分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次,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本文总结了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学校、教师、学生这三个主体。最后,针对具体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相应的应用策略,以便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健康的身体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出发点。所以,社会中对于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重视。加之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有必要系统地对初中体育教育中的体能训练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够改善当前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同时,这也是在响应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1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程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加强对于初中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的应用,这是全面保障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初中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的应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此来促进我国初中体育教育机制的创新。此外,现今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在不断加大,这就导致大部分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存在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校把分数作为唯一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所以最近教育界也在不断地推动相关教育体制的改革。据国外相关研究发现,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能训练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其一,在初中体育教育中适当地应用体能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学生身体体质的提高就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抵抗各种疾病。其二,在初中体育教育中适当地应用体能训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因为体育活动基本上都在室外进行,这便可以使学生敞开心扉。其三,在初中体育教育中适当地应用体能训练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国教育的新大纲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适当的体能训练正好符合国家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其四,在初中体育教育中适当地应用体能训练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来说。这可以拓宽学生的职业道路,为体育素养较高的同学提供了成为体育生的机会。还可以使众多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点,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

2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对体能训练不够重视

部分初中学校对于体育教育中的体能训练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大部分中学生身体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认识到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才能够切实地增强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部分初中学校只注重文化科目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科目的学习。在初中体育教育中适当地应用体能训练有利于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提升学生的逆商,使得学生在遇到诸多困境的时候能够进行快速地调整。

同时,在初中体育教育中适当地应用体能训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适当的学习压力对于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是起着促进作用的,然而过度或者过少的学习压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现如今,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过大。因此,在初中体育教育中适当地应用体能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初中体育教育中的体能训练不能够引起重视的问题也不仅仅在于学校身上,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关注和协力解决的问题。

2.2 体能训练中的教学模式不合理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部分学校仍然存在着教学模式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难以在很快的时间内调整过来。这就导致初中体育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却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引导作用。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过于固定化,教师先做示范动作,然后学生再进行模仿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够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结束以后也不注重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能训练教学模式的不合理。初中体育教师只有及时地做好课堂的反思和总结,才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纠正。学校对于教师的监督力度不到位,也是促使体能训练教学模式不合理问题发生的一个原因。如果学校不能够很好地建立起相關的课堂监督机制,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教师出现懒散的现象。

2.3 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当着主体的地位,然而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这就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就会产生厌恶、烦躁的情绪。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校的初中体育教师只是一味地自己讲述,而不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他们也就不能够全面地掌握课堂中所学习到的内容。

另外,还有部分初中体育教师以转换课堂为借口以此来让学生自己完全掌握课堂中的知识。表面上看,这好像是初中体育教师在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其实,这也是初中体育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个表现。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学生也不能够很好地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所在。如果初中体育教师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那么将会导致初中体育教育中的体能训练项目不能得以合理地应用。初中体育教师只有真正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够符合国家对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

2.4 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缺乏参与度

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果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那么将会对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造成极大程度地损害。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叛逆的时期,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尊重学生的意见,那么就会加大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同时,过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身体疲劳等各种问题,并且过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也会增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首先要以学生的安全为前提,如果脱离了这个前提,那么开展相关的体育锻炼活动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很多中学生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感受不到趣味性,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缺乏参与度。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完成各种训练活动,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主人翁意识缺失的问题。只有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其中的参与程度。

2.5 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备

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够均衡的现象,这一点在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就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国大多数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学校的体育设施大体上较为完备。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它们的体育设施却显得十分落后。这种现象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的体能训练项目都需要一定的体育设施作为基础和保障,比如说,关于单杠的体能训练项目就需要滑石粉、靠垫等相关的器材。在大多数的偏远地区,学校对于体育项目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的情况发生。另外,我国大部分学校还存在着体育基础设施更新不够及时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关于体育教育层面的教学活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3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3.1 提升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

首先,教师要加大对于体能训练项目重要性的普及工作,使学校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体能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提升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学校和相关机构充分地认识到体能训练项目的重要性,才能对于初中体育教育中的体能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要加大关于体能训练的资金投入。一些传统的训练项目所耗费的资金是相对较小的,比如说,实心球、八百米、跳高等等。但是,随着现代体能训练项目的不断深入,学校对于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将会越来越大。只有具备充分的资金投入,才能够建立起专业的体能训练场地。最后,教师也应该尽量节省资金的使用。因为学校所拥有的资源和资金始终是有限的,为了能够最大化地达到体能训练的教学效果,初中体育教师就要在一些体育训练项目方面节省相关资金的使用。比如说,在进行训练大腿的项目时,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垫脚跳的训练方式,以此来节省相关的资金支出。

3.2 采用合理的体能训练教学模式

只有在体能训练方面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贯彻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跑这个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让男生背着女生进行竞赛跑的形式。在比赛的最后,教师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和表扬。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还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

此外,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比如说,在讲解脚背内侧踢球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在学生的鞋子上涂抹相应的可冲洗染料,然后让学生依次按照脚背内侧的部位进行击球训练。在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就会在足球上留下相应的染料痕迹,以此来指导和纠正学生的踢球动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对于踢球的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并且还可以增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

3.3 激发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地激发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大大减轻劳累的感受,同时得到更多的满足感。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充分地调查学生关于体能训练项目的教学意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对话面谈的形式。在充分地了解了学生对于体能训练项目的兴趣点后,初中体育教师要认真进行讲解相应课程的准备工作。同时,在开展相关的体能训练项目的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具体的表现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便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比如,在进行乒乓球课程的讲解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乒乓球的辉煌成就,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乒乓球的浓厚兴趣。此外,还可以将乒乓球的发展历史作为主题,向同学们展示乒乓球的来龙去脉。

3.4 注重对体能运动技巧的训练

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项目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对于体能运动技巧的训练。比如,在讲授羽毛球的体育运动时,教师应该侧重向学生介绍发球和握拍的姿势。并且要引导学生利用全身的肌肉,而不仅仅是手臂上的力量进行击球。初中体育教师只有正确地规范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训练项目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初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对在运动过程中表现较差的同学进行一定程度的鼓舞,以免他们失去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同时这么做还可以提升整个班级的体育素养水平。如果初中体育教师对于体能运动技巧的训练不够重视,那么学生进行体能训练项目也就失去了意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造成了学生和教师的资源浪费,不利于整个体育事业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对于学生体能运动技巧方面的训练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能训练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效益。

3.5 完善学生体能训练效果的评价机制

学校和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关于学生体能训练效果方面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全面协调的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得到充分的反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工作。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反馈,才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如果学生在上一堂课程中的行为表现在下一堂课程中才得到评价,那么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评价内容的吸收效果。

此外,学校还应该不断地完善有关于教师教学方面的监督机制,使得教师能够更加认真地开展好每一次体能训练活動。学校还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便能够使得教师能够获得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从而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机制要建立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之上,只有构建好师生之间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够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4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其一,学校对体能训练不够重视;其二,体能训练中的教学模式不合理;其三,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四,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缺乏参与度;其五,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备。针对具体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相应的应用策略。

(作者单位:上海市莘松中学)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体育教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