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岁钱”与“压岁言”

2022-03-04徐德瑞

杂文月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压岁铜钱压岁钱

徐德瑞

星移斗转,暑往寒来,一晃牛年又快过完了,离农历虎年春节已经越来越近。同大人们相比,小孩子更喜欢过年,因为到时不仅可以穿新衣新鞋,贴红对联,燃放鞭炮,而且还可以收获长辈和亲友们赠送的“压岁钱”,让小荷包鼓起来。不是吗?现如今大人们送给小孩子的压岁钱,已不是以往块儿八角或三五元钱所能应付得了的,而是几十元、上百元,乃至几百元上千元。大人们都比着多送,看谁送的压岁钱多,谁的面子就大。于是一个春节过后,有的小孩子可以收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压岁钱。你说他们咋不心花怒放,期盼早日过年呢?

过年长辈为啥要送给孩子们压岁钱呢?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之一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祟”的怪兽,性情十分古怪,专喜欢在过年时偷摸睡觉小孩的头,偷走孩子的思想。于是这孩子就变成了傻子,这是大人们最不愿看到的。据说有一山区穷人家,夫妻俩老来得子,把孩子看得特别金贵,呵护有加。有一年除夕晚上,老两口害怕“祟”来偷走娇儿的思想,于是便哄着孩子玩,不让他睡觉。可孩子小,犯困了便哭闹不已,夫妻俩实在没办法,就将家里仅有的8枚铜钱拿来当玩具哄着孩子玩。谁知夜深人静,孩子玩累了便攥着铜钱睡着了,夫妻俩也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怪兽“祟”眼见这家人都睡着了,便偷偷溜进他们的家里,刚要伸手去摸小孩子的头,突然被8束金光击得连连后退,从此“祟”再也不敢随便摸小孩子的头了。原来这孩子玩的8枚铜钱正是八仙所幻化成的,是专门为百姓除魔降妖的。此事一经传开,人们都开始仿效那夫妻俩,过年时让孩子手里拿些铜钱,防止怪兽靠近孩子偷走其思想。从此民间便流行过年给孩子送“压祟钱”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压邪避晦气。(见《中华文化1000问》一书第279-280页)因“祟”与“岁”谐音,后来“压祟钱”便演变成了“压岁钱”,一直流传至今,成为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祝福和精心呵护的形式。

不过,社会发展到今天,愚以为,过年时长辈和亲友光给小孩子送压岁钱似还不够,从培养教育好下一代着想,老夫建议长辈在送压岁钱的同时,最好还送上一份“压岁言”,比如在红包上书写一两句锦言或一首短诗,这样或许更有意义一些。因为“言”的过程,是思想交流和汲取的过程,长辈和亲友们通过“压岁言”跟孩子谈心,讲理议事,提希望,谈人生,说事业,话理想未来,以寄托其厚望,其功效是钱所不能替代的。同时,“言”也是一种精神,用精神压岁,其品位更高,似可成为一种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新尝试。大人们一两句“压岁言”,如能有的放失,语重心长,说不定能让孩子收到宝贵的启迪和教益,乃至受益终身!

当然,送“压岁言”也要因孩子的年龄差异而有所区别:刚刚学语的婴幼儿,不谙世事,“压岁言”自可免送;已上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开始懂得一些简单的事理,“压岁言”当以鼓励开导为主,如红包上可书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尊师敬老人人夸”“团结同学伙伴多”“从小勤动手脑,长大心灵手巧”等。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则可送上一些名言锦句和短诗妙语,讲一点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像爱国爱党、励志惜时、勤勉务实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之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劝学》)……

上述锦言和诗篇,情真意切,寓意深邃。长辈们作为“压岁言”在岁末年初赠送给晚辈小孩,其意拳拳,其情殷殷,其盼切切,將亲情与教诲有机融于一体,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好的启蒙意义和导航作用,远比光送压岁钱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作为孩子们的长辈和亲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压岁铜钱压岁钱
铜钱
压岁钱失踪记
谁来保管压岁钱
压岁钱
珍贵的“压岁言”
压岁钱驾到
铜钱草上的小洞
钱生钱的策略
压岁钱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