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学历”高就一定优秀吗?

2022-03-04黄田

杂文月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名校学历毕业

黄田

前不久,一名大四学生发帖称“无法相信北大会有这么差的师资”。其列出的一名北大数学学院博导硕士毕业于地方院校,这名学生据此称“招的老师水平不如深圳中学”“希望北大能整顿一下师资”等。

被“质疑”的教授叫胡俊,其硕士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湘潭大学确实并非211、更非985,然而该同学仅凭这一点,便能断言胡俊教授的水平不行吗?

其实,胡教授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达50余篇,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中国计算数学届最高奖项冯康科学计算奖得主,还是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的洪堡学者,现任三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秘书长。一个同时拥有杰青、洪堡学者和冯康计算奖这三大名头的学者,足以敲开全国所有大学的大门并被奉为座上宾,在北大当教授也是绰绰有余的,该学生称“希望北大能整顿一下师资”等,简直是杞人忧天,少见多怪。

英雄不问出处,名校出来的未必都优秀,普通院校出来的未必不是人才。况且不看学校等级,仅从学术水准来看,湘潭大学的数学系实力不弱,甚至要强于绝大多数的985名校,仅从学校名气来否定这位教授显然没有任何道理。不管读哪所大学,也不管是第一或第二学历,学到的东西只是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并且很容易老化和过时,许多东西很难运用到实际当中。要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要在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不断充电和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功成名就。

纵观我国近代人文发展历史,那些低学历者就是这样一步步茁壮成长起来的。我国近代文学巨匠沈从文,第一学历只是小学,可他创作发表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散文集》等五十多部文学著作和《唐宋铜镜》《战国漆器》等6部文物论著。他还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钱穆,中学都没有毕业,但通过自学取得成功,被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国学大师陈寅恪,第一学历是复旦公学毕业,高中文凭。曾留学美、日、德、法、瑞等国,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等语言文字,主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佛经之比较研究。1925年,他留学归国后就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之一,被誉为“教授的教授”。

如果这三位大师生活在当代,就更值得这名学生质疑,觉得不可思议了。依照他的推理,让他们去当小学老师都不行。因为现在当小学老师要大专以上学历。

高学历未必高能力。学历只代表你学习的经历,不代表能力。如果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即使你学历再高,对社会也没有用处。

娃哈哈老總宗庆后,小时候家庭非常贫困,共有兄妹5人,父亲找不到工作,全家只靠在杭州做小学教师的母亲的工资度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1963年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一路打拼,而后才有了如今的娃哈哈,2013年成为中国首富。

再如: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树忠毕业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生态学专家方精云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恩多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国内近千名青年企业家中,只有10%毕业于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80%均毕业于国内普通的大中专本科院校;其余10%的青年企业家,学历从小学到高中不等。就是这些低学历人才,硬是凭借自己的奋力拼搏,成为了行业佼佼者或领军人物。

毋庸讳言,当前,有些单位和企业,将不少第一学历不是名校毕业的应聘者拒之于门外,是对人才的浪费,实在可惜。

然而,那些学历低但能力高的员工,在企业却很受欢迎,前程似锦。笔者所在企业,有一名元老级员工,只有高中学历,20多年前就来到企业工作,从车间一线操作工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如今成为了企业总经理。他坦言,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忍耐力。

如此看来,“第一学历”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凡是树立远大目标的人,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不能因第一学历低,就断言他能力不足。也不能说第一学历高,就肯定他非常优秀。学历与能力未必成正比。

猜你喜欢

名校学历毕业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名校介绍
我们今天毕业了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知识无力感
赶集挑名校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