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的细竹竿

2022-03-04今柳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2年2期
关键词:整篇文章噩梦竹竿

今柳

对于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的细竹竿。

那时候最亲近的是妈妈,最害怕的也是妈妈。亲近或许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害怕是几次被打后的阴影。

这或许是那会儿农村普遍存在的教育方式,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的妈妈也难以免俗。但相比于周围很多小孩,有时候我又无比庆幸,因为她从来不会因为我成绩的好坏而打人,每次竹竿挥下都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

10岁的时候,有一天我跟弟弟跑到离家不远的江边玩耍。江里暗流涌动,常常会发生溺亡事件,因此妈妈从不允许我们靠近那里。那天我跟弟弟乐不思蜀,等到妈妈走遍了整个村最后站在我们面前时,太阳已经悄悄落了幕。已经记不清怎么回的家,但回到家后妈妈那高高扬起的竹竿如烙印般在记忆中挥之不去。她一边打一边重复问我们“还敢不敢去了”。质问的声音大得像用了高音喇叭,轻易就能传遍半个村。

竹竿很细,打在身上一股火辣辣的疼。我们哭。她打着骂着自己也快哭了,打了四五下之后便干脆不打了,让我们跪着反省。

后面的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最后留在那段回忆里的,只有妈妈气愤离开的单薄背影,还有被打后那几晚纠缠着我的噩梦。

另外一次是在三年级。那会儿我们村里有户人家种了一棵桃树,果实成熟的季节还没到,树上便已结了很多大小不均的桃子,勾得我垂涎欲滴。那时我天天上下学都会盯着那棵树上的桃子看,想象它吃到嘴里是多么的美味。日思夜想之下,果实尚未完全成熟时,我与班上另外一位同学便迫不及待地去摘了几个,然后迅速溜走,跑到隐蔽的地方享用我们此番的“成果”。没熟的桃子自然不好吃,我吃了几口,便嫌弃地扔了。

没承想,回到家里迎接我的是另外几个同学和坐在小院子里的妈妈,以及竖在墙边的那根熟悉的细竹竿。原来是一位同学向我妈打了小报告,说我偷了别人家的果子。我战战兢兢地看着妈妈把我那几位同学请出去。后面发生的事情仿佛已没有悬念。

人一走,妈妈的细竹竿便招呼到了我身上。我不服气,顶嘴:“我不过就摘了一两个,你为什么要打我?!”妈妈听完后又愤怒地打了我几下,大声说:“我是不是跟你说不要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偷东西就是不对,不管你偷了多少。”我只后悔地哭,不言语。妈妈的竹竿也再没有落下来。

后来,妈妈就没怎么打过人了,而那根活在我童年噩梦里的细竹竿变成了驱逐鸡鸭的工具。再往后,那根细竹竿也变成了灶膛里的灰,不知道落在哪片田地充当种植物的肥料。我常想,这或许是它最好的归宿。

长大后我们经常会谈笑着说起小时候被打的往事。妈妈总是颇为骄傲地在一旁笑着说:“所以你们现在才没有变坏啊。”

一点就通:

用“狡猾”的方法表现愛

文章最“狡猾”的地方,便是表面上写着妈妈用细竹竿打“我”,可实则全文都体现着母亲最淳朴的爱意。母爱的表达方式也许是错误的,但母亲的良苦用心却无处不在地贯穿在整篇文章当中,流淌在每个读了文章的读者面前。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我们每个人童年里属于自己的“细竹竿”,更为文章中的亲情深深感动。

猜你喜欢

整篇文章噩梦竹竿
惊喜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爬竹竿
一根竹竿
思维大碰撞
噩梦成真?
不愿醒来不愿从梦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