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如星者,与之共成长
2022-03-04陈六六
陈六六
偶像,本义是指用土木等雕塑的神像。远古时代,人以神为偶像,借以解释自然中无法获知的真相。慢慢地,随着人类探究自然的智慧愈发高明,人也可以成为偶像。在那些被树起来的偶像身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近期,无数偶像艺人形象坍塌,一个又一个热搜摧毁了粉丝心中完美的“爱豆”形象。
追星本无错,关键是追什么、怎么追?
“让我们与‘爱豆一起变得更美好”,秉持这一价值,需要偶像有向上、阳光、担当的形象,也需要粉丝回以理性、礼貌、文明之举。一些明星倡导读书、环保、公益等,引导人们为社会前行助力,值得学习;相反,那些盲目追星、竞争攀比的言行,徒令偶像粉丝共同陷入恶性发展,未来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一个富有内涵的“星”和一群正向追求的“粉”,共同构成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日新月异的时代,深刻变革的中国,我们这一代是最直接的感知者。事实证明,我们更擅长在当今社会发掘闪光的偶像,并赋予崇拜行为全新的涵义。人类群星闪耀古今,对我们来说,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
谁是你的偶像?岁月流转,掠过漫天星斗。从董存瑞、雷锋,到钱学森、陈景润,再到“四大天王”和周杰伦……到了思想观念多元的00后一代,已再难有统一的答案。偶像的更迭,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
安利一下,他们才是最亮的那颗“星”
“硬核医生”张文宏
不久前,“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这位在疫情中讲真话、金句频出的医生具备镇定人心的才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学生文文在朋友圈接连转发了3条张文宏的公开演讲视频,称自己已是张医生的“迷妹”:“简直字字珠玑,字字钻进我心里!”“张文宏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医生。他专业素养高,不讲虚话空话,为患病者和更多的人作实际贡献,这是医生职业精神最动人的地方。”
张文宏彻底地“火”了。线上,无数人追看他的最新发言,他的抗疫观点总能引发广泛关注。线下,“华山医院感染科厉害啊,就是张文宏教授那个医院吧?太好了!”张文宏的走红不完全是偶然。作为感染病专家,他爱做科普,也善于做科普,因为“谣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我们要用理性的数据和专业知识给大家解读疫情,普及相关的知识。”即便日日忙碌非常,张文宏仍要挤出深夜的时间为微信公众号撰写科普文章。
“韦神”到底有多牛
一瓶矿泉水,三个馒头,就是一餐,一条90后北大数学老师的视频爆红网络。他就是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韦神”“北大扫地僧”都是人们对他的美誉,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他被称为是陈景润的接班人,“横扫”各种数学竞赛金奖,两次拿下IMO国际数学竞赛金奖,还都是以满分获奖,18岁保送北大,更是被誉为奥赛之王,曾代表北大在国际数学大赛中一人碾杀清华。他是几十年难得一遇的数学天才,哈佛还为争取他不惜打破百年校规。不过,他想也没想直接就拒绝说,我要留在国内。
即便如此耀眼,可韦东奕每月生活费不超过300 元,没有微信,不看微博,不爱接电话,不爱社交,淡泊名利 ……在亲人们眼里,全网封神的数学“大神 ”韦东奕虽然在学术领域建树颇多,在生活中却有着不同于众人的淡泊。
韦东奕从小就痴迷于研究数学,高中被保送进入北大数学系,本硕博连读,只用了8年就拿到博士学位。2019年在北大读博士后,如今是北大的助理教授,研究员。在北大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在教学期间,北大教授曾对学生们说,你们有不懂的问题就来问我。如果我还不懂,就去问韦东奕。如果韦东奕也不懂,那一定是题目错了。可见,韦东奕在数学上已经学到了极致。
一些人常说“颜值即正义”,这种“颜值崇拜”的逻辑在网上尤为突出。看张图片、看段视频,不知有多少人对他人的外表身材穿着打扮说长道短、指指戳戳。关于颜值,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偏好,但只会拿“外貌党”那套审度他人,不能不说是一种浅薄,而为此还动辄褒贬聒噪,就更是一种冒犯。说到底,“路人”也好,“大神”也罢;光鲜靓丽也好,不修边幅也罢,揪着颜值和馒头之类调侃,看不见专心治学之才,反倒露出自己心底那个“小”字来。
学术江湖上关于“韦神”的传说很多。在师长眼里,“韦东奕对数学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当被问到“成为北大老师要多牛”时,他也只是说:“我就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相比外人津津乐道的无聊“边角料”,这份专注与定力才是韦东奕身上最闪光的地方。也正是如此,面对镜头他才那么超然淡泊。
有温度的网红许凯
这是一名叫许凯的90后年轻人。在过去的日子里,他时常开车到农村等偏远地区,“搭讪”老年人。他用这种拉家常的方式,跟老年人拉近距离、聊聊天。视频里面,小伙身上散发着“自然熟”的气质,但语言却很真诚。
农村的下午,漫长到近乎无聊,广袤的大地上,很难见到几个人。许凯的到来,总是会给那里增添一些人气。问问老人们今年的收成,跟他们谈谈孩子们的近况。而那些老人,面对这样的一个热情的小伙子,也常常愿意跟他倾诉自己的生活。话毕,许凯会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给老人们拍一张照片。冲洗出来,放在定制的相框里,郑重地送给他们。那一刻,老人们的笑脸被定格,纯真、自然、温暖。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要拍老人?拍那些年轻漂亮的网红不是更有流量吗?对此,许凯说了一段话,让人十分有感触。他说:“我喜欢和老人们聊天,他们一辈子的经历,一辈子的快乐、心酸,都讲给你听,仿佛你在他们的故事中经历了一生。”
他的行动感染了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也拿起相机,去农村给老人拍照,走进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孤独的老年,注入新的元素。这样正面的影响,是最好的结果。而许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有了影响力之后,就想发挥自己的作用,去温暖更多的人。
“许凯们”的走红,很大程度上也在启示我们思考,在一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什么样的流量才是值得追求的流量?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持续打动人心?如何将流量变成温暖人心的正能量?不论是给农村老年人拍照片,还是通过镜头弘扬传统文化,抑或是通过直播带货为贫困山区的農产品找出路,事实证明,流量不应该是利益的代名词,更应该是正能量的扩音器。
没错,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什么是“偶像”?“大概就是你身上有我想要学习的美好品质,当我感到畏惧或想要放弃时,看到你,便可以给我提醒和力量!
“偶像”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他们的故事中找找答案吧!
钟芳蓉VS樊锦诗
没错,这就是“偶像”的力量。湖南耒阳的钟芳蓉高考成绩676分,位列全省文科第四名,当她决定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时,却遭到一些网友的质疑。钟芳蓉对此多次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选择报考考古专业。”樊锦诗知道她的故事后鼓励她:“不忘初心,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星河滚烫,你是理想。因有热爱不惧岁月漫长!
刘淏林VS袁隆平
没错,这就是“偶像”的力量。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这是首次尝试种植杂交水稻,预料到过程会很辛苦,没想到这么难!”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刘淏林高三时因为看了一篇杂交水稻亩产增产的新闻报道,对袁隆平心生崇拜,决定报考农学院。2019年10月,历时5个多月他终于吃到了亲手种植的“大米”。“虽然卖相不好,但米饭的清香,绝对是市场上的大米比不了的!”
“追星”不易,追梦不易,每一步都要踏实而坚定!
张胥磊VS钟南山 张文宏
没错,这就是“偶像”的力量。“想和钟南山合影,想跟张文宏吃饭。”2020年3月3日晚,在进方舱医院前,来自江苏南京的感染科医生张胥磊请“战友”在隔离衣上写下这句话。照片发到朋友圈后,被她的导师看到,导师帮她跟张文宏“约了饭局”。张胥磊说:“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明星。如果能见面,我会和他们说,虽然我可能这辈子都达不到您的高度,但我会向着那个方向,成为更好的医生。”
逐梦路上,我的“偶像”,可以给我力量!
张家城VS易建联
没错,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张家城,今年13岁,5岁时因一场意外失去右臂。在一个培训班上,他第一次接触篮球,从此彻底迷上了这项运动。运球投球,行云流水,面对更高更壮的对手,他毫不退缩,他说:“要么努力,要么放弃。”
张家城的偶像是易建联,未来希望成为专业的篮球运动员!2020年6月20日CBA迎来复赛首个比赛日,张家城来到现场,站在跳球点,将球高高一抛,实现了为偶像跳球的愿望。
心,永远都是身体最强壮的部位!心中有梦,谁都了不起!
粉的不是爱豆,是品质
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已从“仰望”向“共生”改变。“在面对这些偶像人物时,我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一个伟大的时代,呼唤的是有担当、有能力的偶像,呼唤的是阳光、宽容的社会文化,呼唤的更是那些从古至今闪耀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品质。
偶像并不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融入与社会和时代的产物。他们可以成为时代前进的动力,他们也可以成为见贤思齐的镜子。正是有了这面“镜子”,普通人才能找到越变越好的方向,就如资深经纪人杨天真所说:“无论偶像于你而言是什么样的存在,请永远记得把自己当成人生这部剧的主角,把自己当回事儿。你的人生永远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你永远可以是你自己的偶像。”
链接一:经典金句
1.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已从“仰望”向“共生”改变。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
3.我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4.粉丝可以入戏,却不要沉溺。保持自我,保持理性, 追星将永不迷航。
5.用文明指引追星行为,用理性涵养粉丝心态,才能激荡起粉丝群体正能量。
6.粉丝不仅要保持“人人独善其身”的自觉,更要实现“人人相善其群”的格局。
7.我們永远崇拜领航者,也永远需要领航者带我们走向更宽阔的舞台。
链接二:点滴观点
观点一:破除“偶像即我”的心理投射
与其说偶像捆绑了粉丝,不如说一些粉丝是在 “自我设限”。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通过追星确立价值认同,偶像被看成理想的自我。对偶像见贤思齐值得钦佩,但破除“偶像即我”的心理投射也是必修的成长课。毕竟明星不会永远青春,粉丝又怎能原地踏步? 当生活的疑难接踵而至,可以听首歌寻找勇气、看集剧消除烦恼,但“混饭圈”不是寻找存在感的最佳方式,偶像也不是永恒的避风港和安慰剂。
观点二:让英雄成为不老的精神偶像
偶像可以多元化, 追星也不能只是单纯追娱乐明星。英雄,是社会的风骨,民族的脊梁。他们更应该成为青少年尊崇的对象。因此,应该让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让英雄成为不老的精神偶像。
(本文汇编资料来源/今日头条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