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创新研究

2022-03-04杨富

西部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质量

摘要:通过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西部5省区26所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问卷调研,发现西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与东部地区仍有一定差距,思政课改革创新不均衡情况较为显著,存在资源不足、主动性不够、创新性不强、质量提升难度大等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信息化建设、协同创新能力等制约着西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影响其改革创新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西部高校需要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关系,开展特色化建设,高效整合省区内教育教学资源,与东部高校协同发展,围绕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特色建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4-0021-0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宣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实施,提出了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系统化要求。通过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西部5省区26所高校贯彻《意见》和《方案》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调研,集中呈现了新时代西部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总体情况。一方面,西部高校思政课总体在改革创新力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路径创新等方面与东部地区高校仍有较大差距, 简单参照东部高校成功经验开展思政课建设,主动创新、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能力相对较强,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能力较弱,西部高校间思政课建设力度与成效不均衡情况较为明显。西部高校需要深入贯彻《意见》和《方案》要求,大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一、西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实践调研显示,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西部5省区西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以下不足,制约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贯彻《意见》和《方案》的资源不足

《意见》和《方案》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出了系统化、高水平、高质量开展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西部高校需要在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与项目支撑、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除四川省和云南省高校思政课建设保障经费相对充足外,其他省区高校思政课建设经费相对紧张,且省区提供的政策与项目支撑较少。5省区普遍存在受教师编制职数制约,思政课专职教师数量偏少、兼职教师数量偏多、课时量偏大等情况,资源有限性制约了西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二)思政课改革创新主动性不够

在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虽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主动性较强,走在本省和全国前列,也引导和带动了省内其他高校思政课建设;但西部高校还处在被动贯彻国家思政课建设要求、“模仿”东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模式层面,省区和学校层面资源支撑有限、高水平思政课教师和专家缺乏、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水平偏低等主要问题,从根本上导致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动性不足。

(三)思政课建设创新性不强

西部高校思政课建设既存在与东部高校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一致性重点与难点,还存在西部地区普遍性问题和各高校自身的特殊困难。西部高校深入挖掘区域性红色资源、与本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共建等,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思政课改革创新与特色化发展层面分析,西部高校更多是克服了自身和区域性特殊因素的制约,创新性发展举措与国家要求和各高校普遍性做法趋于一致,创新性举措和特色性内容较为匮乏。

(四)思政课质量提升难度较大

西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乏力。一方面,受资金和师资等因素制约,思政课建设更侧重贯彻国家关于思政课建设的要求,建设的重点在于符合规定和达到标准,虽然思政课教学质量整体上不断提升,但却“保持”了与东部高校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西部高校思政课建设整体规划性、执行力不强,预期建设目标和计划较多,具体落地的创建性措施较少,针对学生实际的思政课创新更少。

二、西部高校思政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

系统分析西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制约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较多,归纳总结主要有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信息化建设、协同创新能力等4个关键影响因素。

(一)教师队伍建设

《意见》要求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部分高校达到了上述标准,部分高校受编制影响难以在编制内配足,在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激励力度、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则参差不齐,思政课教师整体能力水平建设则明显不足。西部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专家、学术骨干、教学骨干总体数量偏少,且在西部省份之间和省内高校间分布极不均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缺少高水平专家级和骨干级教师引领。全国高校思政课建设对高水平教师有着较为迫切的需求,西部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流失较多,向双一流高校、向东部高校流动呈现扩大趋势,对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构成了挑战。

(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

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较东部地区整体偏低,脱贫地区学生、乡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高,西部高校学生在知识基础、语言理解、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性较大。民族地区高校和非省会城市高校中的乡村与农牧区生源学生,在思政课理论学习方面有一定难度,以背诵和记忆层面学习为主,深层次理解与内化难度较大。西部高校思政课的普遍性、一致性的“标准化”教学,难以有效针对学生“特殊”特征。特别是在学校办学差异、学科建设、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学生就业需求等影响下,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被进一步放大。偏重理工类高校和专业的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兴趣度较低,加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课教学创新有限,教学与学习实效不显著。

(三)信息化建设

在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方面,西部高校明显滞后于东部高校,除双一流高校和个别院校外,西部高校普遍以校园网思政课教学网站网页形式发布教学资源,基于通用教学软件开展课堂教学考核和教学考试等信息化建设。个别西部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建设仅仅依托国家建设的思政课相关平台,自身信息化建设基本为零。疫情期间,西部高校只能依托钉钉、QQ群直播间、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形式开展思政课线上教学,凸显了西部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的滞后。

(四)协同创新能力

西部高校在打破资源限制方面方法不多,校内外协同创新力度不足,无法有效整合各方多种资源,难以通过共建共享的形式,集中资源加强思政课建设。一方面,西部高校整合校内资源有限,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全员育人措施不多、力度不足,思政课建设仍以马院和思政课教师为主体,多部门、多学科、更多教师的参与不够;另一方面,没有积极把省内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竞争”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合作范围过于狭窄,需要从“三全育人”的战略高度强化思政课建设。

三、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创新

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要针对西部地区普遍性问题与各高校自身思政课建设实际,注重从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入手探索新路径,以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关系

“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两个关键极,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必须要统一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政课教学关系构建与发展中,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西部高校要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这两个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以教师为主导统御学生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重点推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以课堂主渠道夯实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

西部高校要在保障思政课教师数量的基础上,突出“六要”标准①,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能力建设,为思政课教师培训学习搭建多种平台、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提升提供项目支撑,培养高水平骨干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学生主体地位视角对思政课教学目标进行多层次性构建,在完成教学目标基础上突出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多种需求。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思想困惑、学习困难等组织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鲜活度,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需求侧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二)开展特色化思政课建设

西部高校要在挖掘区域红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要求,进一步深挖区域特色,建“特殊”为特色,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一是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区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举措与政策等转化为鲜活的教学案例,深入开展案例教学,强化“四史”教育效果[2]。二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伟大胜利、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伟大成就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以西部地区发展成就感染学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指向,把教材话语、课堂话语转化为实践话语、生活话语,提高思政课鲜活度、感染力。三是要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把西部地区民族团结伟大成绩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通过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发展中,深切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坚持“三个离不开”②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西部高校思政课的“特殊”性建设成为思政课发展的特色,成为西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质量不断攀升的重要路径,这也是西部高校思政课发展建设的关键和优势所在。

(三)整合省区内教育教学资源

打破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限制,需要有效整合省区内教育教学资源,整体规划思政课建设,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马院特别是双一流高校重点马院示范作用,以重点马院为基地和平台,辐射全省马院和思政课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定位精准、特色各异的马院发展格局,在合作中突出“竞争”,实现思政课建设资源的有序科学流动[3]。二是省区层面统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从高校思政课教学需求和省级范围教师编制供给统筹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路径,通过外聘、兼职、兼任、临时聘用等多种形式,把政干部、退休党员和专家、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有效整合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构建思政课教师“大”队伍。三是省级教育部门要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政策与项目供给上做好统筹,根据各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实际抓重点、育特色、补弱项,在各高校间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有重点、差异化的思政课改革创新,确保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四是要加强学科间交叉发展,围绕“四史”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文学等学科交叉发展,整合师资、课程、项目、科研等资源,综合推动“四史”教育深入开展,形成强大育人合力。

(四)与东部高校协同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等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有效推进了思政课信息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促进了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西部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全国性思政课信息化建设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特色化、针对性的思政课信息化建设,全国与本校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弥补西部高校思政课信息建设的不足,与全国高校共享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西部高校要充分借力教育部实施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依托对口支援高校深入开展思政課教师学历提升、进修培训、科研合作等工作,引入对口支援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推动本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还可以开展东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工作,有针对性选择与本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思政课教学特点相近或相符的东部高校开展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借助马院共建开发具有区域特色、适合本校特点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西部高校可以聘任东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思想政治教育知名学者、思政课教学名师为外聘专家、客座教授,定期到西部高校开展讲学活动,在线上进行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研讨交流,多层面、多渠道与东部高校协同发展。

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创新,必须坚持以贯彻《意见》和《方案》为根本标准,高标准高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必须把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与马院发展、马学科建设统筹规划,突出思政课特色化改革创新,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在改革、发展与创新中不断提升,充分释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六要”标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高校“关键课程”,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必须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

②“三个离不开”: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邢亮.“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1(3).

[3]张志丹,杨富.冲击与创新:整体推进疫情防控中的高校马院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

作者简介:杨富(1981—),男,汉族,辽宁法库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19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西部重点项目“提升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研究”(编号:19JDSZK044)、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藏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研究”(编号:20XZJC71000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质量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