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皖南生长差异研究

2022-03-04王静静赵秀敏魏耿翟大才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造林差异

王静静 赵秀敏 魏耿 翟大才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皖南的生长差异。[方法]以来自6个不同采種地的红豆树幼树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安徽省祁门查湾采育场、休宁南林场和旌德庙首林场造林后的生长差异。[结果]造林成活率最高采种地为江西(100%),最低为四川雅安(89.00%);来自浙江庆元红豆树造林后平均株高最大(96.4 cm),鄂西张家界红豆树造林后平均地径最大(13.09 mm),四川雅安采种地红豆树造林后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均为最小(78.2 cm、11.18 mm),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造林1年后幼树株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差异不显著。[结论]浙江庆元和鄂西张家界采种地可作为皖南地区红豆树造林优良采种地候选目标。

关键词 红豆树;采种地;造林;差异

中图分类号 S 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3-011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30

Study on the Growth Difference of Ormosia hosiei from Different Seed Collection Sites in Southern Anhui

WANG Jing-jing1,2,ZHAO Xiu-min1,WEI Geng1 et al

(1.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Anhui 245041;2.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37)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on the growth difference of Ormosia hosiei from different seed collection sites in southern Anhui.[Method] Young  Ormosia hosiei  from six different seed sites in 5 provinces were used as materials to study the growth differences of  Ormosia hosiei  in Chawan Harvesting Farm of Qimen County,Lingnan Forest Farm of Xiuning County and Miaoshou Forest Farm of Jingde County after afforestation by means of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of afforestation was in Jiangxi (100%),and the lowest was Yaan in Sichuan (89.00%).The average plant height (96.4 cm) was the highest from Qingyuan,Zhejiang,and the average diameter after afforestation was the largest (13.09 mm) from Zhangjiajie,western Hubei.After afforestation,the average plant height and average ground diameter of red bean tree in Ya′an,Sichuan Province were the smallest (78.2 cm,11.18 mm).After one year of afforestation,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eight of young  Ormosia hosiei  in different seed collection sites,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und diameter.[Conclusion]the planting land in Qingyuan,Zhejiang and Zhangjiajie in western Hubei can be used as candidates for excellent seed collection in southern Anhui.

Key words Ormosia hosiei Hemsl.Et Wils;Farming;Afforestation;Differences

基金项目 安徽省林业科技创新研究项目(AHLYCX-2018-10,AHLYCX-2019-29);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375012X)。

作者简介 王静静(1997——),女,安徽霍邱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生态学。通信作者,从事林学方面的相关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9-30

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Et Wils.)是蝶形花科红豆树属落叶乔木或半常绿乔木,为国家 Ⅱ 级保护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1]。自然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和江西等省,在安徽省也有零星栽培[2],具有极高的森林文化价值、材用价值及景观价值,其木材坚硬、纹理美观、材质优良,是我国最珍贵的乡土用材之一[3]。

红豆树自然传播和扩散能力差,且繁殖能力弱,导致其自然分布稀少,同时由于木材稀少較为珍贵,多年来盗伐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现存野生红豆树资源急剧减少[4]。此外,红豆树大小年现象极为严重,一般 5~10年结果1次,有时几十年都不结种子[5]。近年来,红豆树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供不应求,促使人工种植红豆树技术不断发展。

尽管目前有关于红豆树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等省,在安徽省的研究较少,不同采种地红豆树造林试验研究基本为空白。该试验将采集于6个采种地的红豆树种子在安徽省祁门查湾采育场苗圃地进行播种育苗,将所得2年生红豆树苗木分别在祁门查湾采育场、休宁岭南林场和旌德庙首林场进行造林试验,测量造林后红豆树幼树的株高和地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采种地红豆树造林后幼树的生长差异,以期为皖南地区筛选出适宜的红豆树采种地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该试验所用材料为红豆树2年生幼苗,种子于2018年底采集于江西、浙江、四川、湖南、重庆5个省区6个采种地(浙江庆元、鄂西张家界、四川雅安、成都新津、重庆、江西)。采集红豆树种子时记录各采种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子,并进行编号,将所得红豆树种子于祁门查湾采育场苗圃地进行播种育苗,苗期不同采种地苗木管理措施保持一致(表1)。

1.2 造林地概况

将2年生红豆树苗木在皖南地区3个造林地(休宁岭南林场、祁门查湾采育场、旌德庙首林场)进行造林。3个不同造林地具体信息见表2。

1.3 试验设计

将祁门查湾采育场苗圃地育苗所得2年生红豆树苗木于2020年3月12日分别在3个林场内按照不同采种地进行造林,每个林场分别设置3个重复。完成后对幼树进行合理灌溉、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3个林场内的管理措施基本保持一致。于2020年12月底至2021年1月初人工测量祁门查湾采育场、休宁岭南林场、旌德庙首林场6个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幼树生长指标(株高、地径),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地径(精度0.01 mm),卷尺测量株高(精度0.1 cm)。

1.4 数据统计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SPSS 26.0对整理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株高和地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采种地红豆树造林后存活率

由表3可知,不同采种地红豆树造林成活率为江西(100.00%)>成都新津(95.71%)>鄂西张家界(93.00%)>重庆(92.00%)=浙江庆元(92.00%)>四川雅安(89.00%)。不同造林地红豆树造林成活率为祁门查湾采育场(95.56%)>旌德庙首林场(93.33%)>休宁岭南林场(87.78%)。

2.2 不同采种地红豆树的株高和地径 由表4可知,不同采种地红豆树造林的平均株高表现为浙江庆元(96.4 cm)>鄂西张家界(95.8 cm)>成都新津(93.3 cm)>江西(89.5 cm)>重庆(86.2 cm)>四川雅安(78.2 cm)。不同采种地红豆树造林的平均地径表现为鄂西张家界(13.09 mm)>重庆(12.86 mm)>浙江庆元(12.42 mm)>江西(12.19 mm)>成都新津(11.75 mm)>四川雅安(11.18 mm)。由此可知,浙江庆元采种地红豆树造林后幼树株高平均值最大,鄂西张家界采种地红豆树造林后幼树地径平均值最大,四川雅安采种地株高和地径平均值均为最小。

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不同造林地的红豆树株高、地径进行齐性方差分析[6],比较差异显著性。

由表5可知,不同采种地红豆树株高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以不同采种地作为因变量对造林后幼树株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同红豆树采种地之间具有较大选择潜力,故对红豆树采种地进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进行红豆树采种地选择时,应当考虑以株高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由表5可知,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地径之间差异不显著。

对3个不同造林地红豆树的株高进行事后比较[7],结果表明,在a=0.05水平上采种地四川雅安与重庆、江西、成都新津、浙江庆元、鄂西张家界在株高上存在差异显著;在a=0.01水平上,采种地四川雅安、重庆与江西、成都新津、浙江庆元、鄂西张家界在株高上存在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株高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地径上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6个不同采种地红豆树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性状差异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采用不同采种地红豆树进行造林,通过分析其存活率表明,江西采种地红豆树存活率最高(100%),其次是成都新津(95.71%)、鄂西张家界(93.00%)、重庆(92.00%)和浙江庆元(92.00%),最低为四川雅安(89.00%)。不同造林地红豆树造林成活率为祁门查湾采育场(95.56%)>旌德庙首林场(93.33%)>休宁岭南林场(87.78%)。

(2)株高和地径的平均值结果表明,浙江庆元采种地红豆树造林后幼树平均株高最大(96.4 cm),鄂西张家界采种地红豆树造林后幼树平均地径最大(13.09 mm),四川雅安采种地红豆树造林后株高、地径平均值均为最小(分别为78.2 cm、11.18 mm)。故浙江庆元和鄂西张家界采种地可作为皖南地区红豆树造林优良采种地的候选目标。

(3)不同采种地红豆树株高和地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造林后幼树株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差异不显著。

(4)不同采种地红豆树株高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在α=0.05水平上,四川雅安与其他采种地红豆树幼树株高差异显著;在α=0.01水平上,采种地四川雅安、重庆与江西、成都新津、浙江庆元、鄂西张家界在株高上差异显著。

3.2 讨论

不同采种地红豆树种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8],这是红豆树种子造林后在株高生长指标上有显著差异的原因。该试验中,不同采种地红豆树在造林地上株高出现生长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归为以下4点:

(1)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在皖南地区利用红豆树造林时,来自鄂西张家界采种地红豆树在造林后幼树生长性状较为优异。而红豆树幼年喜湿耐阴,中龄后喜光,较耐寒,在该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的一个种。其对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土壤肥润、水分条件较好的山洼、山麓、水口等处生长快,干形也较好;在干燥山坡与丘陵顶部则生长不良[9]。鄂西张家界的年均降水量为800 mm,年均温为15.4 ℃,与其他5个采种地相比,鄂西张家界的年均降水量为最低。在皖南的红豆树造林地中,年均降水量均在1 600 mm以上,可能是降水量的不同引起不同采种地的红豆树在皖南地区生长出现差异,可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红豆树不同幼树的种子和幼树性状的分化较大,有较大的选择潜力[10],红豆树种子种厚、种宽、百粒质量与幼树的株高和地径总体上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可根据种子性状(种厚、种宽、百粒重)对红豆树幼树前期生长进行早期选择[11],故在收集种子后可在造林前优先筛选出较为优异的种子。

(3)2020年年底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冬季形成了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12],由于寒潮天气往往造成剧烈的降温过程,如果持续降低的最低气温低于植物的最低耐受温度,会造成植物的霜害或者冻害。而红豆树幼树为喜温植物,在成年时为耐寒植物。该试验中,红豆树仅为2年生幼树,处于幼年阶段,故皖南地区造林地温暖的环境适宜红豆树的生长。

(4)红豆树幼树生长初期的株高生长快,而地径生长相对缓慢,当进入速生期,随着苗高生长的加快,地径生长也随之加快[13]。该试验中,红豆树幼树的株高与地径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猜测是由于红豆树仍处于幼树阶段,地径生长较为缓慢,株高生长较快。

参考文献

[1] 于永福.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台[J].植物杂志,1999(5):3.

[2] 翟大才,姚建林,王文娟,等.红豆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31(5):814-819.

[3] 冯建国,季新良,周志春,等.特种经济高档用材红豆树培育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5):93-95.

[4] 周志春,楚秀丽.以精细化培育促进红豆樹产业发展[J].浙江林业,2018(1):18-19.

[5] 汪敏芝.野生红豆树资源分布及播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67,70.

[6]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检验[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136.

[7] 顾刘金,陈钢.多水平模型及SPSS软件实现[J].预防医学,2021,33(4):431-432.

[8] 翟大才,房震,吴锦菲,等.不同采种地红豆树种子性状多样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4):63-69.

[9] 叶邦志.红豆树的育苗造林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4,43(5):86,88.

[10] 李峰卿,陈焕伟,周志春,等.红豆树优树种子和幼苗性状的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的初选[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27(2):57-65.

[11] 肖遥,楚秀丽,尹增芳,等.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各家系幼苗生长、光合生理与株高生长节律的差异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25(1):34-42.

[12] 陈梦瑶.拉尼娜今冬“现身”暖冬中浇好封冻水[J].绿化与生活,2020(12):44-46.

[13] 李俊,王珺,张晓勉,等.不同施肥处理对造林用红豆树幼苗高、径生长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21,41(2):67-72.

猜你喜欢

造林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如何正确掌握造林方法与技术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