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经》“小国寡民”新释

2022-03-03吉文桥

关键词:之治小民扰民

吉文桥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道德经》“小国寡民”的含义并非仅指“国小,民少”,还指统治者要将国家看得很小,将“小民”看得很重,不劳民扰民,如此才能收到无为而无不为之效。“小国寡民”[1]345,帛书甲本“国”作“邦”,景龙碑、龙兴碑“民”作“人”。就历代注疏而言,对于“小国寡民”的解释,多以“国小,民少”为主。如:王弼《老子道德经注》释为“国既小,民又寡”[2];苏辙《道德真经注》释曰“国小民寡”[3];任继愈译为“国家要小,人民要少”[4];张如松《老子说解》释为“小小的国家,少少的人民”[5];等等。如今仍有人将“小国寡民”视为消极遁世之说,这曲解了老子的思想。

笔者通观《道德经》全篇,揽阅列贤有关老子“小国寡民”的注释,联系老子生平经历及相关文献,认为“小国寡民”的传统解释并不符合老子的原意,“小国寡民”另有深意。作为周朝的史官,老子博学多闻,洞彻世道的沧桑,生平阅历极其宏富。冯友兰认为:“《老子》第八十章所讲的并不是一个社会,而是一种人的精神境界。”[6]王淮《老子探义》也说“小国寡民”是“人类社会之崇高理想”。“小国寡民”表达的乃是老子作为“思想圣者”要以民为重,国之政当免扰民,以臻“无为”至治之状态,即“多言数穷,不如守中”[1]93。老子的这种以有为修无为、以无为成大为的追求,诚为一种积极入世、积极治世,实现大有大无、大无大有的“以道治国”平天下的至善境界。为此,笔者从时代变局、圣人之治、无为而治、治世之道等方面对老子“小国寡民”的含义重新进行考量和解释。

一、时代变局与历史命题

老子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其时“大道废”“六亲不合”“国家昏乱”,危机深重,矛盾重重,社会处在崩溃边缘。诸侯掳财掠民,践踏礼乐,天下之患在诸侯之独大。“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时,其土地之方,未至有数百里也;人徒之众,未至有数十万人也。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7]更为甚者,“周郑交质”“齐楚窥鼎”,天子之势式微,列国雄起,以致“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1]245。“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1]268“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1]280老子认为,天下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在于诸侯争相广土众民。为此,老子提出根本的对治之策在于削减诸侯国争霸的势力,实现诸侯国之间均势,进而削减其对天子的威胁,所谓“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1]141,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是限制诸侯势力,实现诸侯国尊从王道,破除“末大必折,尾大不掉”之害,挽救天下于乱世,是合乎天道的应有之举。

二、圣人之治与老子之道

老子直面社会巨变,寻求济世安邦方略,从而抽象出万物之宗——“道”,期望用“道”统御天下。通读《道德经》全文,“天下”出现64次,表明老子着眼于天下的全盘考虑,字里行间透露出老子对“天下”的关怀与救世心切,希望天下安定,长治久安,天子诸侯各守其道。面对春秋时期大国与小国并存的现实,老子认为,在处理小国与大国的关系时,要做到“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大国者下国,天下之交,天下之牝”[1]293。面对天下颓势,老子一再提及“圣人”,期望圣人出世,“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1]80,“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强其志,弱其骨;常使民无欲无知”[1]86,“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1]100,“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1]118,“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1]161,“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1]253;等等。帛书《老子》“小国寡民”之前是“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其后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1]404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小国寡民”属于“圣人之治”,是“圣人之治”的政治实践。

三、无为而治与“务为治者”

将“小国寡民”作为一种治国济世之策来看待,就不能不提老子的“无为而治”?何谓“无为而治”,用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话说,即是包括道家在内的先秦诸家,皆“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有不省耳”[8]821。对此,《汉书·艺文志》亦言:“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8]597宋徽宗曰:“老氏当周之末,厌周之乱,原道之意,寓之于书。”[9]可见,以侯王为中心,“务为治”是老子思考治世问题的出发点与价值取向。事实上,“小国寡民”是老子对当时无道社会的反驳,期望恢复周天子的权威;要求民在国上,期望重建以民为重的有道社会。这正反映了老子想要创建一个以民为重、以国为轻,减少扰民的救世之策,这其实就是“无为而治”的目标追求与实现路径。

四、“小国寡民”与治世之道

“小国寡民”思想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是相通的。苏辙解释说,“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圣人无为,使人各安其自然,外无所求,内无所畏,则物莫能侵”,即统治者不可劳烦人民,要因循自然规律。英国汉学家葛瑞汉用“自然统治术”来概括老子的思想。肖玉峰认为“自然其实就是道家之道的另一种说法”,“小国寡民”就是老子之道的政治修为,承续周初“怀保小民”思想,即希望统治者要将国家看得很小,将“小民”看得很重,不去劳民和扰民,如此才能收到无为而无不为之效,得到民众拥戴。诚如河上公《道德经集释》所说:“犹以为小国,示俭约,不为奢泰。民虽众,犹若寡乏,不敢劳。”[10]透过“小国寡民”,老子的理想社会得以和美展现:“执大象,天下往”,道统天下;邦国者,强大者则未必“欲兼畜人”,弱小者则未必“欲入事人”,大类谦谦君子也;而民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1]345。诚可谓大道若虚,大德无象,大功无名,大治无为。

猜你喜欢

之治小民扰民
中国之治铸就经济新优势
十八大以来“中国之治”研究综述
推动“中国之治”与“全球之治”的良性互动
“中国之治”制度“密码”:13 个方面显著优势
武汉宵夜江湖里的女掌勺
扰民的皮乐
两眼镜店“交恶”比“嗓门” 4只高音喇叭聒噪扰民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
笔误
小气不是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