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古文”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党和国家中医药政策的实践

2022-03-03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葛晓舒曾晓进夏旭婷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古文纲要中医药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 葛晓舒 曾晓进 周 曦 夏旭婷

在中医类高等院校,学生选择中医学专业虽是第一志愿,但对中医学本身了解并不多。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一直是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不断出台多项涉及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因此在“医古文”课程中如何完美融入党和国家的中医药政策法规,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是笔者所在教研室这几年的重点教研思路之一。

一、“医古文”课程思政的目标

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教育应该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而“医古文”课程作为中医学大一新生的必修课,既是专业基础课,也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是培养学生坚定中医情怀、融入思政教育最容易的一门课程。因此,笔者所在教研组确立了“医古文”课程思政的三大目标。

(一)夯实情感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信中医”“爱中医”的口号掀起中医热潮,这是利好形势,但也暴露了中医药的弱势地位。中医药几千年来一直是对抗疾病、保护百姓安康的重要力量,近百年来却在西医的冲击下遭到了一定的冷落。学生进校前,经常接触中医药的并不多,如何让他们感受中医药无处不在的力量是唤醒情感教育的第一步。只有了解了中医名医、中医药的作用和中医药的文化后,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心向往之。

(二)激发学习动力

学好中医非常不容易,需要超强的自律习惯,良好的记忆能力和悟性、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勇敢的实践探索劲头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等。一旦学生认定了中医药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后,往往会激发惊人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会引导学生理解中医药事业的神圣伟大,加强理想信念,并转化为学习动力。

(三)铸造时代使命感

古代历史上中医界名医辈出,不少都是扎根实践、心系百姓、德才兼备的苍生大医,中医学成为国粹实至名归。民国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西医学与中医学碰撞后,中医受到了一定冲击,废医风波前后多达四次。但临床疗效是硬道理,中医学依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医药再次彰显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力量。思政教育中的历史回顾、国家政策教育必定会让学生擦亮眼睛,认准目标,从此矢志不移,承担起济世救人的使命。

教师不仅要传授“医古文”课程相关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近十几年来党和国家的中医药政策法规,才能让学生反思历史,深刻领悟中医药自身的规律和优势,把握时代脉搏,看到中医药光明的前景,立下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身的壮志!这也就是教育部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到的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内容供给。

二、“医古文”融入中医药政策法规的结合点

(一)“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再次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钥匙”和“瑰宝”的比喻非常经典,它形象地说明了中医药文化兼容并包以及融汇贯通古代各领域文化的特色及其保护民生的巨大价值。因此在“医古文”课程的绪论中,我们就引导学生深刻反思“钥匙”之喻的内在涵义,让学生明白中医学理论几乎与先秦秦汉各家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明白加强古代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课文的讲解中,教师随时简介文中涉及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感受中医与天文学、地理学、儒释道文化、建筑学、气候学、占梦文化、兵法等的密切关系,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教师在课文讲授中,要引导学生反思,中医学习也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扁鹊传》的“上池之水”,《本草纲目》收录为“半天河”,指没有沾及地面的雨水或露水。然而其“杀鬼精”等功用多为演绎的结果,并不能作为真正的药效来用。这样学生会自觉以临床效果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自觉反思中医药各种知识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会建议学生课余学习《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思索如何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和利用好。“守正”才能让中医国粹传承不走样,当代中医药文化的“守正”,是中医药人文精神的守正,是对“医乃仁术”“悬壶济世”精神的守正。守正也离不开创新,创新才能让中医药与时俱进、永葆生机。在讲到“古代医家传记”单元时,教师会总结名医成才的规律,让学生认识在大济苍生信念的支撑下,医家苦寻医药治疗疾病的创新途径,这才有了战乱流离后李杲的《脾胃论》,温病肆虐后“温病四大家”的崛起。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017年开始实施的中医药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对振兴、引导和规范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医古文”课程绪论中我们就会提到该法律制定的意义,请学生课余自觉了解,尤其是了解中医药法尊重中医规律、保护民间传承特色的立法依据。在“医古文”课文讲解中,教师会突出对中医诊疗特色的理解,如华佗的同病异治法,擅长手术而不滥用手术,运用情志疗法治太守的胃血证等案例,让学生明白中医与西医治病理念的不同,从而理解和认同中医整体观指导下辨证论治的优势特色。即使学生将来进了临床也不会标本不分,迷失中医的治疗优势。另外,中医药法在保护中医民间传承上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和规范措施。教师在结合《伤寒论序》讲解古代中医家传、师承模式时,会鼓励学生拜民间名医为师,多临床,早临床,并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在就业选择中,不回避民间医馆、中医诊所等工作单位,开阔眼界,坚定中医信念。

(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文件,文中特别强调“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教师在讲解《养生论》等篇目的最后,会结合此纲要要求学生了解中医“治未病”优势理念在中医医院的建设发展情况,了解国家健康指标,明确中医药在亚健康、慢病防治中的重大优先作用。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讲师团”的社会公益讲座中,教研组成员作为主讲教师,也会带领学生参与讲座的准备,宣传中医养生、“治未病”理念。另外,教师要求学生自觉学习2017年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康养服务也是中医发展的优势途径之一,从而拓宽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

(五)《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正式把中医药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内容。教师在“医古文”课程结束的最后一节课,会从国家政策的角度鼓励学生认识中医发展的大好形势,提高中医自信,以纲要启发学生找到提升自我的目标,因为纲要中明确了中医药发展的七大任务,学生可以在医疗服务、养生保健服务、中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海外中医药发展等领域及早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及早确定具体的充实自身发展的目标。

三、“医古文”课程思政的反思

在“医古文”课加强思政教育的理念下,教师深深感到结合国家政策法规文件教育学生,能从国家层面增强学生的中医自信,提振职业理想规划信心,让学生做到安心、定心和凝心,从而树立发展中医的壮志,鞭策自己为中医事业发奋图强。但是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医古文”自然应该以讲授课文为主,这些政策文件只是蜻蜓点水,略有提及,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将利用课程的第二平台——乾元国学社茶会讲座(教研室指导的学生社团建设项目),开展专门的讲座,如《中医药的发展与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文件》《解读中医药国家法律法规,拓宽中医药就业意识》等,让更多的学生有深入了解国家法律政策的机会,坚定中医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猜你喜欢

古文纲要中医药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