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建筑工业化与模块化”课程为例
2022-03-03何悠张玉婷刘茜黄艳梅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何悠,张玉婷,刘茜,黄艳梅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1 问题的提出
应用型大学的本质是为地方产业培养优质人才的机构,是针对地方区域人民的实际职业需求的大众教育,同时也是针对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学术教育[2],是职业教育、大众教育与学术教育的统一。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应定位在理论与技术的应用上。故应用型大学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将来的工作当中,并使其职业生涯得到更好、更深远的发展。本文认为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技能,即学生在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这要求学校提供符合行业需求的优质专业课;另一方面是专业素质,即学生思想觉悟以及政治觉悟,这需要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方面的培育。故作为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课,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到专业课中,成为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方法是隐显结合,思维是科学创新[3]。目前,课程思政的建设还在探索阶段,有的课程提出“123”思政育人模式,将课程思政融入法学教学当中,将课程思政打造成有情有义又有爱的平台[4]。提出通过寻找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建立课程的思政目标,思政的支撑点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与案例[5]。
本文提出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融合为一体,关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立德树人,为地方产业提供优质人才的目的。针对课程的教学规律,将课程分为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跟踪五个阶段来进行设计,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统一。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内容是对象,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学跟踪是评价,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以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编辑教学内容以及设计教学活动,最后根据教学跟踪获得最终的教学效果,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而教学实践成果不断循环上升,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课程思政建设
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进行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关系不应是1+1=2的关系,而应该是1+1大于2的关系。应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专业课中,犹如盐溶于水,食之有味。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课程思政的魅力,并利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形成一套符合自身职业发展的思政体系。使学生由内而外地体会到课程思政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转化为真心实意的行动,使学生不会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2.1 课程设置原则
“建筑工业化与模块化”课程是土木工程的专业课,是将传统的住宅建筑方式改良成为装配式建筑。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建筑的外墙、楼梯、阳台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就地装配组装完成房屋的建造新模式[6]。“建筑工业化与模块化”课程符合建筑产业发展的需求,符合“十四五”[7]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筑工业化与模块化是建筑的设计及生产方式,是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8]。“建筑工业化与模块化”课程根据全寿命周期理论,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设计阶段,生产、施工阶段,使用阶段以及回收阶段,其中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主要讲解的内容是设计和施工阶段。
针对本门专业课的课程特点以及产业需求,应深入挖掘专业课背后课程思政的内容,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到专业课的建设中,并结合应用型大学的特色,对本课程培养目标设置以下原则。
①以学生的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企业的调研,掌握学生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设计,分为装配式建筑设计人员,工厂的管理与技术人员,现场的施工员以及预算员。针对学生的职业需求,本课程安排了从模块化设计到施工的知识点的讲解,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并加强学生开放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②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核心,通过对地方产业的调研以及国内外装配式产业的发展情况,建筑数字化与信息化式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故本课程引入了BIM在装配式建筑应用的授课环节,将实际项目引入到课程中,以实践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开拓学生的创新的职业品格。
③结合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实操训练,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国家情怀和使命担当。
2.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导向[9]。它是教学活动中将使学生发生哪些变化的明确表述,是在教学过程中期待学生得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中无需特别设定课程思政目标,而应将课程思政的内容有机地溶于知识、能力、情感培养目标中,从而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更为密切,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2.1 知识的培养目标
理解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和了解国内外建筑产业的发展,掌握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设计到施工建设的整个流程以及技术要点,理解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速度对于“中国速度”的影响,了解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反映了“中国品质”,装配式的绿色环保反映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的建设人员的自信和荣誉感。
2.2.2 能力的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和生产技术以及如何利用BIM技术信息化加速和优化装配式建筑的制造以及建设,从而具备装配式建筑专业人员的五项能力:装配式施工图识图能力、装配式的深化设计能力、工厂的技术指导、生产线管理能力、现场安装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深化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融入到装配式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除了具备基本装配式专业能力外,还应该突破常规思维,利用好产学研合作制度,积极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做到立德树人、成人成才,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品质、职业行为规范,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2.3 情感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课堂上的各种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案例分析、装配式建筑知识的讲解,以及组织各种认识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作为中国建设者的使命感。
2.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包括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人为本,根据装配式行业的发展与需求,以实际项目带动教学。充分利用应用型大学的资源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开展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应以课程特色为依托,设计思政教学内容,达到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依据装配式建筑的特色,通过对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的解剖,来设计课程思政的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紧密相连。例如,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引入装配式建筑施工规范的讲解,而规范是土木行业里的法典,是行业的准则,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深化学生法治理念,从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又如,在讲述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这一章节过程中,要选择最适合工程的建筑材料,从经济与安全相适应的原则进行考虑。材料选择不合理或可能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帮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一点一滴都不能马虎的习惯。
2.4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理论模拟与实践操作等。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不仅是让学生成为课堂关注的中心,而且要让课堂变成学生关注的焦点,把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从接受课堂教学到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合理的课程教学安排,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发现专业课的知识点,在探索课程思政元素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开发学生自学和创新的能力。
“线下讲授”“线上资源整合”和“案例教学”相互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政觉悟。课时安排上不应该把课程思政和专业课分开,而应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思政元素,使课堂更加有趣生动。在遵循教学规律、思政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习好本门课程的信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意识,学生应明确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形成一条清晰的学习思路,为今后全面深入学习本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知识传授和育人目标较好的融合。
以装配式建筑行业特色为依托,组织思政教学活动。通过深入剖析行业特色,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政教学活动。
2.4.1 线下授课
将实际工程带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情景化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给学生讲解“方舱医院”。首先提出问题,假如是一位设计师,面临疫情的严峻形式,急需建设一座医院,用怎样的结构?随后组织学生讨论目前建筑结构的类型,以及施工的特点和施工所需的最短时间,最后得出装配式建筑是最符合要求的结构形式。然后继续提问,如果作为装配式结构工程的总工程师,你将如何合理安排施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施工建设。随后,组织学生讨论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施工方式等。通过案例教学,提升了学生建设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将课程思政中的大国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了教学当中。
2.4.2 线上授课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慕课教学平台,使学生充分接触装配式建筑行业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感知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有开放的心态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4.3 现场实习
通过组织学生现场实习,参观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制造、施工,使学生对装配式建筑行业有更直观的认识,了解行业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介绍工程项目的终身负责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在讲解装配式施工时,强调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规程的重要性,学习和工作中要熟读标准和技术规程,养成严格遵守国家、行业或地方各种标准规范的习惯,按照规范做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无规矩不成方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为以后从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能正确使用相应的规程、规范奠定基础。在讲授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案例的结合,强调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5 教学结果跟踪
最终教学的效果,应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者工作后得到。根据学生和企业的反馈,及时改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为地方产业培养优质人才,为学生的职业需求以及专业发展提供优质教育的目的。其调查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性:①课堂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工作所需适应性;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学生的评价:①学生在工作中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否符合企业所需;②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否符合企业要求,比如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工作态度等。
3 结语
基于全寿命周期进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从课程规划到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中,在课程规划与设计阶段中根据已有的教学结果以及教学反馈,不断地改良各个教学环节。通过不断优化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建设,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并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