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共青团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2022-03-03武庆媛
武庆媛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着重指出了“大学需要重新认识道德教育的作用,以育人为本,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高校共青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也是推动思政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大思政”视野下,共青团在思政教学中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为此,应积极探索高校共青团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以期使其思政育人的效果能够得到凸显。
一、新形势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分析
在新形势下,本文提出了思政教学内容:首先,在新环境下,课程思政是由三个不同的环节构成的,即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思政教学的认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其次,在新环境下,高校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它既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基本特点,不断地引进新热门教育内容,又要突破以思政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思政教学模式,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政教学在新形势下具有更好的扩展功能,它从大学到大学的整个生命周期,使思政教育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阶段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思政教育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新形势下共青团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一)政治优势
加强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目标。习总书记在2017 年1 月26 日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都需要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大学的课程思政教育中,共青团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还要具备一定的普遍性,这是其最重要的职能。同时,它也为高校团委开展“课程思政”活动提供政治上的有利条件,并对党的领导起到了积极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组织优势
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高校共青团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大院校基本上都有较为完备的共青团组织,并在各院系、班级等单位中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共青团机构。大学生的绝大多数是青年团员,而青年团员是大学的先进组织。高校共青团领导和干部大多是热爱青年工作、积极进取的青年,学生的政治立场非常坚定,工作热情高涨,能够很好地融入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之中。
(三)活动优势
高校共青团成员多为具有良好品德素质的大学生,因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使思政教育更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思政教育具有更强的时代特征。
三、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一)思政工作目标的转换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共青团需要不断转变思政工作的目标,以使大学生的思政观念得到最优化。当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思政工作则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难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因此,高校共青团需要不断地创新思政工作,不断地转变和优化思政工作模式和思政工作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保证学生的思想和道德修养。
(二)互联网时代的工作创新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主流技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互联网,而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但是,网络的多样性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网络时代,高校共青团应积极创新思政工作,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有效识别网络中的错误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观念,进而达到提高共青团工作质量的目的。
四、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的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
目前,无论是从自身状况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充分重视思政教育工作。从外部环境看,很多大学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政策和经费上。一些高校团委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共青团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团干部的职称、工资待遇等都比较差,存在不健全的教育和训练。从其内部状况看,大学生团委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团员都没有充分意识到思政教育在共青团工作中的作用。有的共青团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责任认识不足,对服务于共青团工作的意识也不强。
(二)思政教育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健全的工作机制可以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共青团工作机制还不完善,存在激励、互动、监督等不科学和不完善的问题。这就导致很多青年团员与青年“失去联系”,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在科学的引导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很多团干部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不高,缺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使学生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都很难提高。此外,共青团的思想教育活动规划不够周密,活动的程序、对象等都比较随意,不够明确,教育活动的价值也相对较低。
(三)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脱轨
长期以来,我国的很多大学习惯于向学生灌输国家和党制定的方针政策。我国大学历来注重考试,但很少注意学生的思想品德,这就造成了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教育理念下,高校的教育并没有把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而忽视了教育的主体地位,只把教师的教育引导作为教育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教育需要,一言一行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的,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其在大学中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四)高校共青团思政教育面临较多的挑战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维受到娱乐文化、国际形势、社会思潮、社会转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思维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分散的特征,从而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思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处在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的冲击和影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快捷,网络中传播的各种思想和理念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在网络中难以进行有效的过滤,容易被某些思想和信息所误导,产生极端的思维和行为。另外,一些大学生对网络虚拟世界的痴迷也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和行为能力都有所下降。这一切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五、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的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
(一)优化思政工作体系
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对自身的思政工作模式与工作体制进行优化,进而实现对思政工作理念的创新。为了提高大学生对思政工作的认同,需要对思政工作的工作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同时也要确保思政工作对学生的德育观念形成的积极作用。高校思政工作系统的优化包括三个层面:思政队伍、思政工作方式、思政工作氛围。就思政工作团队而言,要优化思政教师的工作,确保教师在教育资源和其他领域的资源最优分配。鉴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个体质量会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从思想工作的角度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不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对思政工作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政工作。从思政工作的氛围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需要加强校园思政工作的氛围。从而保证大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对思想政治教学产生一种“隐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二)加强共青团思政工作能力
为了降低其他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潜在影响,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工作,确保每个青年团员的出色的个人素质。新时代对青年团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团员是青年团员工作的主体,其与青年团员工作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对此,高校共青团要加强对共青团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以确保共青团工作对学生思想修养的重要引导。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高校团委要强化自己的工作素质,确保其在工作中适应大学生多元化的心理需要,从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就高校共青团的思政工作而言,有的团员在工作中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很难贯彻到与之相应的“思政”文化建设中,由此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可以让青年团员具有与同学沟通的技能,在这个学习的进程中,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需要,提高共青团的工作效能。
(三)创新思政工作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时,可以将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实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培育。高校思政工作可以为学生思想观念、道德修养、拼搏精神等思想观念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以吸引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工作中。高校可以通过与其他机构和单位开展校内的校外文化活动,将思想教育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确保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举办“思政理念执行从我做起”主题活动,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提高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活。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素质,通过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形式,在实践中创新思政工作模式。
(四)积极融合网络信息技术
要确保思政工作的有效创新,需要坚持与时俱进,主动融入互联网技术,创新思政工作模式,以转变思政工作方式,降低学生对思政工作的抵触情绪。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也在逐步进行着改革,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意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融入互联网技术,以创新思政工作方式。共青团可以有效地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介进行网上工作。在改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同时,也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素质教育。在具体的改革中,高校团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课堂教学,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从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这种思想政治活动可以使高校学生在进行“零散”的学习活动中,将时尚元素、娱乐元素和有趣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五)制定科学的思政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以测试分数作为衡量手段的重要手段,很多老师对其测试结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思政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意义的教育课,仅仅从试卷上的测试结果无法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境界状况,仅仅反映出学生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力的状况,而无法给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评估标准,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政治活动、社团活动、得奖、品德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并在学生中开展思政活动;其次,应当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育人优势,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社团骨干等各种类型学生的行为进行量化评估;再次,应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育人优势,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社团骨干等各种类型学生的行为进行个体化评价,以便作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思政教育的重要参考。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前我国大学中,思想政治工作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主体的现实脱轨,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亟待加强和改进,因此,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将能够更好地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而更好地培养契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