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思路

2022-03-03段英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思政理念财务管理

段英文

(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3)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其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技能。深入挖掘“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不难发现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相通之处。借助“财务管理”课程来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政教育,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全新尝试,“财务管理”课程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逐步渗透思政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境,慢慢提升“财务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紧密度。

一、高校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课程属于经管类专业必修课程,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负责教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企业理财理念,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关于“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财务管理”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知识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其后续工作奠定基础。“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本就是一个共赢互惠的明智决策,既可以打破之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的孤岛现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思政教育体系,而且对于“财务管理”课程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突破。“财务管理”课程拥有非常显著的实用性和社会性特征,也具有其他课程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积极组织和开展起来,并且要将“财务管理”课程思政设定为标杆,为其他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做表率。

(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伴随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财务会计领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更具先进性的技术,这在提高财务会计整体水平的同时,也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之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上面,对相关技能培养则有所忽视,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更是很少关注。但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正面临全面改革与发展的严峻形势,其需要在现有“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做出调整和优化,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则是其中有效措施之一。

(三)“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

在之前较长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重点都集中在了教学本身,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联系非常少,这也使得“财务管理”课程的育人目标始终难以得到全方位的实现,这是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一大缺失。现在实施“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将“财务管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到一起,大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同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更具影响力,“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在有效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其一是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丰富大学生的财务管理知识储备;其二便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渗透和传递给大学生更多思想层面的内容,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诚信、合作、敬业、创新等精神品质的重要性,而且要让大学生感受到这些品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同样适用。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财务管理”课程教师需要进一步深挖“财务管理”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采取合适的“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不断丰富“财务管理”课程内涵,激发出“财务管理”课程强大的思政生命力和深远教育意义,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协同效应,及时纠正大学生在价值层面存在的偏差,给予大学生成长与发展更多指导和帮助。

二、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时间有限

“财务管理”属于经管类重要课程,“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要相对丰富一些,而且难度也相对较高,其中涉及的一些计算问题以及综合业务题都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耐心教授,大学生也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吸收,加之“财务管理”这类核心课程本身课时安排就比较紧张,所以,教师能够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分配给思政教育的时间会很少,而且也比较难去进行细致讲解和分析,其不仅忽视了思政教育内容,对专业领域的一些精神要求也少有提及,诸如职业岗位教育、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

(二)思政教育方法传统单一

纵观当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虽然教师都在积极配合“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会积极融入一些关于思政教育的内容,但是所采用的具体方式还是要相对传统单一,很多情况下,在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入上面会显得比较直接,没有精心设计过渡环节,大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难。一些先进新颖的教学方式,诸如情境教学、行为导向、互动教学、实践体验等都很少有机会被采用,长期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自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

三、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策略

(一)将财务管理理念与正确价值观念紧密融合到一起

既然要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课程教学,就需要在更深层次上寻找到切入点和融合点,即要在“财务管理”所包含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思政教育中所需要培养的价值理念中寻找到契合点,将财务管理理念与正确价值理念紧密融合到一起,让财务管理理念逐步发展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可以从培养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来入手,如果大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那么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便不容易出现扭曲,也不会轻易受到影响。

以大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贷”为例,近些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一系列财产和生命安全事件越来越多,其中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便是他们的金钱观。“财务管理”教师可以从实际案例着手,先带领学生一起计算按照校园贷的借款方式,需要偿还多少利息,然后再借此机会去教育大学生远离校园贷,做到理性消费,切忌盲目攀比,一失足成千古恨。

比如,一名高校大学生赵某某因为迷恋上了一款新手机,自己手里没钱,选择从某借贷平台上面借了5000 元钱,借款时对方要求是一周之内10 个点,赵某某因为买新手机心切,未经思考便同意了对方的借款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复利终值计算原理来计算出这笔贷款的最终值,即需要还对方多少钱。按照借款要求,最终计算得出7320.5 元,这还仅是一个月内能够还钱的标准,如果赵某某不能在一个月内还完这笔钱,那么贷款终值还会继续增长,试想一个买手机都需要借款的普通大学生,有何能力能够在一个月内还上这7000 多块钱。教师一定要趁此机会对大学生开展金钱观教育,提醒大学生一定要对校园贷保持高度警惕,切忌上当受骗,绝不可为了一时虚荣而毁掉了自己的学业甚至是生命。作为大学生,属于高素质人才,必须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念,消费时要保持理性态度,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购买,通过正常渠道去赚取钱财,不要被外界诱惑迷失了方向。

(二)以理念为先导,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是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在筹资管理章节中,企业常用的负债筹资方式是银行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无论是哪种方式均对企业信用要求较高。债券发行前的一个重要程序便是企业信用评级,只有BBB 级以上的债券才被视为可投资债券。企业信用状况不同,银行贷款利率和发行债券利率也有差别,这就从金融角度体现了信用的财务价值。通过讲述,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经营,诚信都是立足之本,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失信成本和由此带来的损失将愈来愈高。企业和个人要想发展,走得长远,信誉是保证,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分享关于共享单车的案例,从实际案例着手来引发学生对营运资金管理的深入思考。大学生出行的首选方式便是共享单车,几乎每位同学都有骑过共享单车,从下载App 注册、缴纳押金到成功骑行、扣费、退还押金这一系列流程,学生都十分清楚,他们对共享单车非常熟悉,选择这一案例必然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单车营运的法则,结合各种单车现象让学生讨论深层次的原因,押金背后的奥秘引发学生大思考,这种将生活事件应用到课堂的方法比干瘪地照本宣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欲望。

(三)知行合一,转识成智

“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在每一次讲授完课程内容之后,都可以选择添加一个环节,即财务智慧分享环节,和学生分享一些财务领域的名言警句或者真实故事,来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的认知深度,与此同时,也可借此机会来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拓展财务管理理念的延伸范围。通过设置这种教育环节的方式来开展课程思政,学生的接受程度要相对高一些。

比如“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与财务指挥相关的书籍,比如,钟文庆的《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在这本书中他提炼出财务智慧的四个层次:第一,透彻思考;第二,审慎判断;第三,预计未来;第四,平衡,不要过于贪婪。这四个方面既是从事财务工作者必备的素养,也是人生哲学,这些财务智慧会让人的一生受益无穷。

(四)让阅读创造价值

《财务管理》课程教师需要让学生知晓财务管理的本质是要创造价值,但所创造的价值不仅局限于财务工作或者所服务的企业,其也需要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在“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中,其教育目的之一也在于此。要想实现“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既定目标,如果只是凭借“财务管理”课程课堂教学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其更需要做的是逐步拓展“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范畴,要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财务管理”课程的血脉当中。而要实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之一就是多读书,广泛阅读,通过阅读来拓宽视野,放大格局。“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比如,《五百年来谁著史》(韩毓海)、《五百年来王阳明》(郦波)、《何谓“文化”》(余秋雨)、《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自卑与超越》(阿尔弗雷德·阿德尔)、《与神对话》(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这些书分别从历史的角度、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及哲学的角度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我、人性、生死以及这个世界与我们的联系。虽然每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取意义,或者让我们的经历变得更有价值,从而改变我们的认识,让未来变得更好。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深入挖掘“财务管理”中的思政资源,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和表现情况去及时调整和优化“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全方位提升“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思政理念财务管理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财务管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