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多文本阅读读写策略研究*
2022-03-03刘向阳
刘向阳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实验小学 河南商丘 476800)
在最新出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认识自我和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同时强调:“应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阅读活动,让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具备良好的语感,并且一定要重视文章中的感情描写,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将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都提高。”[1]由此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只有有效地对二者进行结合,才能真正帮助小学生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构成要素分析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构成要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多文本阅读
所谓多本文阅读是教师根据某个选题为学生选择一系列文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阅读掌握不同文章中内容、写作风格、思维方式、语言形式,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质量、积累更多阅读经验。
(二)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章来学习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语言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写作教学则是通过写作来表达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生活的理解,抒发个人情感。读写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读中写,在写中读,二者融合,实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2]。
(三)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
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是通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挖掘文章的主旨、风格和表达方式。在学生们对这些文章有初步认识并形成一定积累后,教师可以开展对应的主题写作练习,帮助学生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方式开展教学,最终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意义
在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专家提出必须加强读写结合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感受和推理文章的中心思想,达到提升自身表达能力的目标,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读写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加写作兴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让学生能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个人的文采水平[3]。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多文本阅读文章本身是一些十分有趣的,只要学生能够投入到其中认真阅读,就会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当教师能够在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就会将对阅读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之上,进而培养学生形成更高的写作水平。
(二)强化德育教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文化品质
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德育教育的开展离不开阅读,更离不开写作。一方面,通过阅读能让学生积累更多德育素材,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觉悟。另一方面,通过写作则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掌握的德育知识转换为实际应用。因此,只有在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德育水平提升的目标。
(三)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视野
以多文本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选择权,让学生在开放的阅读空间和表达空间中,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阅读的积极性和写作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实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也能让孩子的视野得到拓展,情感得到抒发,个性得到表现,对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三、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多文本阅读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误解,进而导致这种教学方式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调,学生的参与感严重不足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开展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致使学生们的参与感严重不足。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再好的教学内容也很难帮助学生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第一,教学方法不得当。目前很多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习惯性使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进行语文教学,很少将文本讲解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创设情境的频率不高,无法很好地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致使学生们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第二,学生的参与感不足。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阅读情境,没有完整的语言平台,导致学生不能深层次地理解和挖掘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和中心思想,不能准确感悟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情谊和精神。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表达欲望不强烈,参与感严重不足。部分学生在学习了文章之后,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和故事情节,严重打击了自身口头表达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写作水平。
(二)文章组合方式松散,训练目标不明确
第一,在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教师以个人喜好为主,选择文本主题主观情感色彩较重,主题形式单一,不能合理、全面、科学的寻找读写结合的要点,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受到局限,同时,由于文本主题的单一化,容易让学生对读写结合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部分学生会以为只要阅读好这一个主题的文章然后进行模仿写作就可以了,其他主题不需要学习;第二,部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依然保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变成了阅读和写作的主体,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积极性降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对读写结合存在误区,影响学生写作特点的形成
从字面上看,读写结合不仅仅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更容易给人们带来一种先阅读再写作的错觉。其实,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之间是没有前后时间关系的。一方面,通过阅读能让学生们积累更多精彩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写作能让学生们找到更多的阅读灵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然而,从目前教学现状上看,很多教师陷入了“先阅读后写作”的误区之中。不仅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先开展阅读活动,掌握多本文阅读内容的具体知识再开展写作活动。更有教师限制学生们写作过程中的自由发挥,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写作特点的形成。
四、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策略
鉴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上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在更多学习实践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良好阅读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动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来讲,在开展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深度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展下的多样化教学理念[4]。在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阅读环境的选择和处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多角度、全面的考虑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读写结合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第一,创设绘本阅读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第一次接触多文本阅读活动时能够通过简单的具象阅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有效地降低学生阅读难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外国名篇名著》(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这一单元时,教师给学生们分发一些“外国名著”浓缩版绘本,引导学生们在较快的时间内了解多本名著的故事情节,再组织学生开展写作练习;第二,创设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氛围,尊重班级学生在阅读能力和写作方面的差异。通过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语文学习小组,再根据小组中学生的综合阅读和写作能力分配对应的读写结合任务;第三,创设真实的阅读教学氛围,根据所要阅读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能够亲身体验的环境中强化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深度,并写出更加符合实际内容的文章。比如在讲授《草船借箭》(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真实的“三国环境”,再组织学生阅读多篇《三国演义》文章,最后再让学生们结合这一主题展开文章写作。由于学生们亲身经历了“古代战争”的场面,因此能写出更加真实的作文内容。
(二)优化文章组合方式,培养学生多元素养
选文是多文本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前提与基础,由于不同文章在主题内容、写作方式、体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选择并组织学生阅读是开展多本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上看,教师选择文章时往往可以按照“表达方式”“体裁”“人文”等方式选择文章,不同的选文方式所对应的读写结合的任务内容也应有所差异。
第一,在使用“表达方式”为主题选择文章时,教师应突出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培养,阅读与写作过程中都必须让学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对情感表达之上,培养学生敢于输入更多情感元素,并尝试通过主观过滤后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文章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在讲授《走进毛泽东》(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们在阅读这些“毛泽东”文章的同时将自己内心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记录下来。第二,在使用“体裁”为主题选择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及表述的内容寻找对应的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切入点。比如在学习《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抗战叙事体裁”的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叙事体裁”文章的写作构成要素提取出来,再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练习。第三,在使用“人文”为主题选择文章时,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为主义素养”作为培养对象,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将自己读到的精彩语句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展开后续的写作。
(三)建立读写循环模式,鼓励学生仿中求变
就读写结合本身而言,并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一方面,教师不应向学生灌输必须先阅读再写作的思想,这样会让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意识,不利于学生自身写作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当学生们围绕阅读材料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更多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从而达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在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读写循环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们在不断地阅读、写作、仿写过程中挖掘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综合语文素养。
第一,在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思考多篇文章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点,更应让学生们学会总结,鼓励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将同类文章写作过程中的语句、词语记录下来,便于写作时更合理地使用。第二,通过借“文本”写作之法,充实、丰富学生的语言,充实储备学生的“语言仓库”,避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和“眼高手低”,彻底扭转因为只重视阅读理解而忽视读写结合造成的“读书万卷”却“提笔无言”的不合理现象。第三,当学生们能够较好地使用阅读中的语句进行仿写后,教师应让学生进一步围绕自己写作的主题开展更多文章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同主题的不同描写方法,鼓励学生们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复修改,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
结语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多本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通过开展多本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积累更多学习素材,因此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在多本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通过多本文阅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后,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出来。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内容展开写作练习后,再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主题阅读活动,进而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尝试通过创设良好阅读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动力、优化文章组合方式培养学生多元素养、建立读写循环模式鼓励学生仿中求变的策略开展教学,让学生们在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