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涉农高职院校培养“三农”情怀的现实价值与路径探索*

2022-03-03刘芳李丹

关键词:三农情怀农业

刘芳 李丹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7)

农村作为我国发展的基础力量,它是充满着未来的土地,对于高校学子来说,是一块可以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收入水平、生活的品质、就业机会差距日益扩大,在城乡工作环境、薪资水平的影响下,许多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对此情况,院校应改变教育侧重点,培养扎根农业的新兴力量,因此对此要展开“三农”教育。通过对此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建设,增强他们为祖国建设的决心、为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农村的新发展新建设提供专业型人才与力量。

一、新时代“三农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

时代的发展,促使教育的产生,而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让教育得以跟随时代潮流进步与改变。在当今时代,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的关注度更高,因此高职院校对此承担的任务更重,而“三农情怀”也因此被不断地充实更新。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我们国家劳动人民的努力下,创造了长达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这些形成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对我国文化的特征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农耕成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础,它不但对文化、制度和思想起着作用,还对良好的行为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会助力农村农业的发展。将农耕融入教育中的“三农情怀”,不仅可以促进农耕精神的传播,而且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巩固加深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教育形式。农耕文化融入教育中,它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好的传承性。由此看来,对“三农情怀”的教育不仅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对其进行传播和传承下去。在当今时代,更应该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学习到其中的优秀精神和内容,并将它运用到农业农村的建设中去。

(二)体现深厚的家国情怀

随着“三农情怀”融入教育,我国正迈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而我国的建设受到外国的干扰,为实现我国的建设目标,只有许许多多的青年投入国家乡村建设中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发展。在当年社会,“三农情怀”的教育,对青年群体的培养要紧扣为国建设、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在乡村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乡村发展与振兴,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涉农高职院校实施“三农情怀”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是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根本使命

对“三农情怀”的坚持,全国涉农高职院校对其进行了持久的贯彻,与本地情况相结合,助力当地乡村建设,为农业农村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农村的振兴,会实现粮食增收,解决我国十四亿人口的吃饭这件头等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业发展不断推入,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对学生进行“三农情怀”的灌输与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的重要环节。在当今时代下,对“三农情怀”的教育,要培养人的个性品质,将“三农情怀”充分融入教育中,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接受良好的教育后,能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品德,在乡村建设中施展才能,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二)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根据“三农情怀”内在含义,它的核心要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其中包含着三层关系,分别是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同时它对人们的精神和价值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引起人们的思考,对个人的道德价值有着影响,而且可以让人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对于师生关系来说,可以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在当今时代,对于“三农情怀”的教育,在培养个人道德修养和建设祖国的志向外,还要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将党的思想与家国情怀谨记在心并把它和“三农情怀”教育结合起来,并不断地落实到实际,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从而对耕读项目进行新的创新,融入新的精神与内容,从而建设出具有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社会新青年。

三、涉农高职院校实施“三农情怀”教育的路径措施

新时代“三农情怀”教育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号召,满足国家提出的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这一目标而提出的教育理念。“三农情怀”教育的实施也是为培养能够适应、满足国家农林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农业农林人才,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模式,培养个人能力,同时,提升新型农林人才知农、爱农的责任与使命。在“三农情怀”教育推进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三农情怀”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将“三农情怀”教育理念进行贯穿;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工作原则,建立起适应“三农情怀”教育的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同时,注重课外实践的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三农情怀”教育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建立起浓厚的耕读文化;最后,学校也要健全完备的保障机制,通过“三农情怀”教育理念的实施开展,实现在涉农高职院校内部形成具有扎根“三农”“三农情怀”教育内在特点的教育体系。

(一)完善“三农情怀”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

只有有效地构建系统化“三农情怀”教育课程体系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将“三农情怀”教育落到实处,践行“三农情怀”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在现有的开设实践和教学课程中加入“三农情怀”教育内容,包括独立开设有关“三农情怀”教育的相关课程,将新时代农业生产生活发展的知识和政策贯穿到“三农情怀”教育内容之中,并实现农业科技前沿化发展与传统农业和传统文化经典相融合,体现农耕文明、美丽乡村建设体现有机结合。同时,将“三农情怀”教育所需要具备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日后从事工作所必需的职业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联系到一起。真正实现课程实践的劳动体现、课程知识的科学与传统融合,既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够让学生了解乡村建设等环节内容,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生活知识。

首先,要开设劳动实践课。劳动实践课要秉持着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的原则,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过程,实现爱国卫生运动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品质。积极地参与到学校设施的清洁卫生工作中,在做好自己教室、宿舍卫生的前提下,搞好学校楼道、食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的卫生。同时,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劳动中去,培养高科技下学生新形态的劳动。通过劳动实践课的开展,让学生养成耕读精神与品质。

其次,要开设知识技能型实践课。要充分发挥农科类教学基地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学基地进行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耕读结合,将相关知识融入教学环节,让学生将掌握的农业和养殖等技能知识通过实践运用到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创新型模块化实验、实习和科研课程(项目)的开创,通过对高新科技和农业前沿研究成果的聚焦关注,进行创新开拓,改良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注重技能型实践课程的开展,为了让学生能够享受健康绿色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和要求,开设厨艺、饮食品鉴等技能型实践课程。

最后,要建立健全专业实习实训实践课。为期一学期的专业实习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形式,在实习过程中要实现专业课程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专业工作的体验。通过半耕半读的方式,实现围绕农业产业链、乡村建设等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真实的集生活、学习、工作于一体的耕读实习生活。在实习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诵读教育的体验,积极探索“三农情怀”教育的形式与教材创编,让学生在经典中同耕同读,要将学校课程与实习实践课程有效衔接,真正发挥“三农情怀”教育的价值与作用,注重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巩固。

(二)构建具有“三农情怀”的校园文化

要将“三农情怀”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校园文化展现“三农情怀”教育的实质。首先,要建设完备的耕读组织机构。一方面,发挥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耕读书院”,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经典研读,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劳动的培养,边耕边读。另一方面,发挥学生自主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三农情怀”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来,通过成立耕读活动社团、耕读书社组织等一系列形式,定期开展活动,进行交流并做好总结,明确“三农情怀”教育对学生的益处,并总结活动的优缺点,真正发挥“三农情怀”教育和耕读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其次,是办好耕读文化活动。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积极的入学教育,开设“耕读第一课”,让农民企业家、农村致富能手和农林科学家等具有农业生产生活经验和丰富农业生产生活知识的专家参与到“耕读第一课”的活动中来现身说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耕读活动中去;设立经典读书节,在世界读书日、端午等一些特殊节日,在全校内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研讨、话剧、征文、朗诵等多种形式的经典呈现,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读书展示与交流学习,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耕读文化传承过程中,深刻感受耕读文化给他们自身发展和成长带来的好处。最后,完善攻读文化阵地和荣誉奖励体系。体现“三农情怀”教育主题,要做好耕读文化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利用网络网站建设、公众号运营等多种媒介和方式进行耕读文化宣传,将“三农情怀”教育的真实故事和取得的成果向社会和师生进行宣传,让他们切身感受耕读文化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赢得支持,并通过活动的开展进行及时的奖励和荣誉颁发,让师生共同参与到耕读文化活动的开展中来。

(三)增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机会

通过社会实践进而增长见识、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对国家现状了解更加全面深入,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抓手和方向。对于涉农高职院校来说,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那么就应当首要以鼓励学生贯彻精读细读的习惯为基础,让社会责任感耳濡目染,进而使学生的“三农情怀”得到熏陶,为使教育有针对性且更加高效,将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需要注意将书本的知识和理论落到实践当中去,使学生做到不纸上谈兵,懂得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这也是所有教育最终的落脚点。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学校应当要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不要流于形式,一要注意充实内容。通过足够的调查分析,具有针对性地为培养学生应有的“三农情怀”制定一套合适的教育体系,切实设身处地将学生本质需要以及与现实中的可利用资源有机结合,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理论知识运用,抓紧通过“耕读中国”“大国三农”等组织学生进入农村地区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

此外,结合当前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更多的学生加入志愿者活动中来,利用农业现代化、乡村宜居化、农民职业化、生态绿色化鼓励学生们真正动手实践,更加深入了解技术运用,运用所学对环境改良优化有所建树,切实投身到农业产业链各个部分参加与生产生活切实相关的活动;为使乡村振兴成为现实,有针对性地发展攻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精准找出重点突出之处所在,需要广泛调查考量,结合专业知识,深入了解产业链各个环节,再加以结合社会状况;还须结合脱贫致富的理念,努力推动农民职业化,组织师生志愿者们利用理论知识以及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做好技术品种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等技术营销培训。

最后,促进基地平台建设,将平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一方面,结合“三农情怀”这一教学理论背景,去除校内实践用地与理念不相符合之处以实现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不断优化产学研、农科教、产乡教协同育人机制,使之同国内外相关组织部门乃至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促进以“三农情怀”为主题的教育实践育人基地多样化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利用平台作为桥梁,连接农村、企业、学生和学校,从而形成有机的学习和生产一体的实践机制。为避免管理僵化,必须以相关的社会实践运行管理为基础,实现做事前有沟通规划、做事时有指示引导、做事后有总结评估,实现管理细致条理、具有针对性、高效率交流、服务精细,促使实践活动时刻不会当机。

结语

对学生的“三农情怀”有更高层次的陶冶,对于在涉农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而言具有非凡意义,从微观角度能够给学生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从内到外地得到熏陶和洗礼。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学生“三农情怀”的培养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学生的情怀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最终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对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台阶进一步提高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总体上来说,高素质的人才和具有情怀的人才,是农村能够高层次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只有热爱农业热爱农村,才能够扎根在农村的土壤上耕耘和奉献。在时代背景下,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的人力资源,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反过来农村的不断发展也为广大农业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以及长远发展的商机。因此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把握好应掌握的书本内容,还须有意识地陶冶自己的“三农情怀”,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对农村的发展多贡献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奉献一己之力。

猜你喜欢

三农情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