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桃只应天上有,今现凡尘增福寿
——浅谈紫砂《寿桃提梁壶》的创作感想

2022-03-03刘学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寿桃壶盖紫砂壶

刘学兰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起源于明清,兴盛于近代,承载着千年的传统文化,壶器以其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丰富的艺术内涵深受大众的喜爱,紫砂壶是集实用和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不仅能够突出作者的高超技艺,还能够寄托作者的美好情感和愿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新时代的紫砂艺人对于壶艺的继承和创新,对工艺追求精益求精,为广大爱壶人士提供一件件脍炙人口的作品。现就以这把“寿桃提梁壶”(见图1)为例,展开对紫砂壶艺术之美的详细论述。

图1

一、紫砂“寿桃提梁壶”的造型特征

紫砂壶艺术发展至今,无论是在造型设计还是装饰层面都有了巨大的提高,这其中也离不开紫砂艺人的辛勤付出,一件优秀的作品是集绘画、书法、雕塑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体。紫砂花货以其突出的仿自然形态而闻名世界,紫砂艺人在创作时善用紫砂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展示出一种特有的文化魅力,也包含了具有东方传统之美的元素。

“寿桃提梁壶”是传统花货作品之一,壶身饱满圆润、稳重大气,将寿桃的丰润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紫砂艺术独一无二的表现力。壶器采用了仿自然形态的方式刻画了自然界中桃子生长的状态,采用贴塑的方式将紫砂与寿桃充分融合,达到一种自然之美,壶体仿佛一颗新鲜饱满的寿桃,让人垂涎欲滴,整件作品的布局合理、比例匀称,壶身、壶盖、壶钮和提梁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到位,线条清晰有力,造型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并不显冗杂,反而有一种栩栩如生的灵动之感,突出视觉上的美感。在装饰壶身的时候,采用了贴塑的方法,将寿桃枝叶在壶身上刻画得十分细致,枝节分明,延伸出来,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之景。提梁由壶身向上延伸出来,形成圆弧形状,色泽饱满与桃枝颜色相近,苍劲古朴;壶盖嵌于壶身之中严丝合缝,并且蔓延出新枝,嫩芽青翠欲滴,赋于壶盖之上,蔓延至壶钮便是一颗小寿桃置于壶盖之上,再次点明主题,趣味十足。“寿桃提梁壶”整体延续了传统制作样式,主题鲜明统一,在使用上十分方便,出水流畅,使自然形态与紫砂壶艺完美结合,表现出自然之美在紫砂壶艺中的体现,一件作品的好坏与其造型特征是有直接关系的,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宜兴紫砂壶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其本质是积极向上的,是具有神韵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紫砂壶才会受到众多藏家的一致追求。

二、紫砂“寿桃提梁壶”的艺术美感

赏壶不仅要赏其形,还要品其味,“寿桃提梁壶”不仅具有生动有趣的造型特征,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该壶以寿桃为创作灵感展开壶器的创作。众所周知,寿桃是中国神话故事中西王母在做寿之际用来款待众仙家的仙桃,传说吃一口便可长生不老,因此在国人心目中寿桃寓意增福、增寿,是美好的象征,因此以“寿桃”为创作主题,蕴含着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以及通过紫砂壶对大家的美好祝愿,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作品之中,作品是具有灵性的,因此,紫砂壶能够将人们心中的情感具象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传统艺术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传统艺术品都强调“形”与“神”的关系,这才是创作一件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只有一件作品具有神韵,作品才有灵魂,才不会受到时代的淘汰,紫砂壶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却依旧经久不衰,这才是真正的传统精髓所在。

“寿桃提梁壶”的创作是通过历史文化的寓意、文学作品的感悟,再通过自己细细的观察,提炼升华出对于艺术品的创作,是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在传统文化的衬托下找寻一种自然之美,才有了这样一件作品,因此,每一件优秀的作品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感悟,才有了对它的运用和刻画,才能够通过紫砂壶器表达出文化的精髓和意境,紫砂的发展离不开紫砂艺人的辛苦付出,紫砂行业的繁荣也是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不断上升、提炼、总结,将抽象的思想创作成现实的艺术品,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这就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

三、总结

宜兴紫砂壶流传至今,作为传统陶瓷艺术品的代表已经不是简单的器具,而是传统文化的缩影,是精神文化的图腾,紫砂艺人在创作时都会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悟融入到壶器之中,来唤起大众对于文化的共鸣。时间虽然会流逝,但是只有艺术是不会消亡的,作为新时代的紫砂艺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将更多有意义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壶器的创造中,制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紫砂行业才会发展得更好。

猜你喜欢

寿桃壶盖紫砂壶
中华寿桃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
论紫砂壶“寿桃”的创作思路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非洲行记(八)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瓦特的故事
没想象的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