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紫砂陶刻作品《青竹怀友》的创作及评析

2022-03-03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青竹紫砂陶笔筒

朱 敏

从古到今的文人墨客,大多有着自己的嗜好,而这些嗜好又大多围绕着“雅”跟“趣”而展开,陶渊明所崇尚的那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在文艺创作领域,更是收获了一大批的簇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在紫砂文创领域,雅趣常常被整合在一起,在同一件紫砂作品中生成美感与趣味,且在很多作品中,陶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为常用的手段。

当代的紫砂陶刻创作很显然继承了这一特质,在刻刀的纵横中,追求自古以来不断传承的文化艺术,并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雅趣”。作品《青竹怀友》的创作便是由此创作而成的。

紫砂笔筒是紫砂文房器中常见的器物,紫砂壶在明清时期极大发展并获得当时文人的青睐以后,为文人服务的紫砂文房用器也就自然而然地兴旺起来。宜兴紫砂的文人气不仅是紫砂壶,还包含了众多的文房用器,正是这些与文人相关的紫砂用品支撑起作品背后的“雅趣”,将简洁质朴的紫砂器带到全新的艺术境界。作品《青竹怀友》全器为圆柱状,圆口束颈,圈足底,笔筒上下区分如同一枚竹筒,整个筒面被单独呈现出来,是展现陶刻魅力极好的载体,黑色脂泥涂抹以后形成强烈的颜色对比,在这样的笔筒表面刻下了宋代徐玑的一首《夏日怀友》,全诗一共四十字,以四字一列的形式分成十列,均等地布刻在作品表面,每个字的上下间隔、左右间距,整齐如同方阵,笔画之间勾勒有力,不拖泥带水,字体则选用仪式感强烈的正书,浓烈而清晰地表现诗中含义。

作品《青竹怀友》本身带有一种典型的“怀古”之气,中华文化中有着十分浓郁的崇古、慕古、追古的传统。历史悠久所带来的古味充实着我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紫砂陶刻创作中这种“怀古”的气息就十分强烈,这一方面是由于笔筒这一器物本身是为毛笔而存在的,毛笔又是典型的古典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上陶刻所带来的对于古韵的追思,让人不自觉地在“怀友”共情的同时也沾染上传统所带来的古色古香。同时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对于友情的歌颂和传唱衍变成一种文化艺术的加持,简单的“友情”背后,是无比复杂和浓烈的情感以及数之不尽的故事。紫砂陶刻的作用便是通过领会其中的感情,用刻刀引出人们对于这件事的思考,让人的情感能够穿越时间空间的阻隔,来到心中的源头。一千个人有着一千份解读,所收获的“雅趣”也就各不相同,这便是作品《青竹怀友》设置巧妙之处。

除此之外,竹子与紫砂可谓有着不解之缘,紫砂中的竹是伟大而高尚的,作品《青竹怀友》的外形事实上是简要地描绘了竹的外形和神韵,而正是这种简要,又包含了竹子的气质和内涵。胸襟宽广,虚怀若谷,这是竹子的主要特征,而作品表面的那一首“夏日怀友”又点明了季节,夏天正是竹子翠丽之时,结合竹子本身的淡雅和恬静,“怀友”的过程必是风轻而云淡,陶刻内容与器物本身隐然构成呼应,这也构成了作品《青竹怀友》的雅趣之一,且这种领会的过程又带有几分古人的潇洒与曼妙,强化了其中趣味的部分,陶刻之风雅显露无疑。

综上所述,紫砂陶刻之创作在于领会精神,让陶刻的内容与紫砂器完美契合,不多不少地表现创作的中心思想,且需要注意在文韵的表达上留有余地,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这就带来了陶刻创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陶刻作为紫砂器的装饰,既要填补器面的空间,又不能占用太多的空间,这就如同一根弦,既不能太松又不能太紧,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这使得紫砂陶刻的创作本身也充满了乐趣,而当创作者也能感受到这种乐趣的时候,通过刻画作品传递,其趣味也必然会流露到观赏者的眼前,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更多地为人所理解,从而更加具有吸引力。

结语: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成为了紫砂陶刻创作的源泉,但是陶刻并非是简单的“拿来主义”,需要创作者不断地磨练技艺,沉浸其中,对刻画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有着深刻的认识,让自己的情感浸润到作品之内,这样才能够传递出自身的情感,让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陶刻作品中所强调的“雅趣”,便包含着这种情感,且随着创作者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陶刻所能表达的讯息也会更加深厚和丰富。

猜你喜欢

青竹紫砂陶笔筒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自制笔筒
浅析紫砂陶刻中的书画艺术
论紫砂陶刻在茶壶结构上的跨越
——浅谈紫砂壶“清隐”的陶刻创作
陌生人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鼠来宝”笔筒
传承,让留青竹刻发扬光大
小狮子笔筒
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