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考古工地的安全预警体系建设

2022-03-03王滨张鹏

关键词:摄像机工地考古

□王滨 张鹏

南京,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历史给这座古城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产。伴随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考古工作量也不断加大。南京的考古发掘工作量从2016年前的1万平方米左右,到现在的4.5万平方米,实现了飞速递增。考古发现的重要遗址、遗迹从2016年前的近100处,到现在的200余处,出土可移动文物标本每年增加3000件(套)以上。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出土文物面临的安全压力日益凸显。由于考古发掘工地呈现面积大、区域多、分散广的特点,考古工地周边环境复杂,安全防护工作开展困难,整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多处考古工地进行现场调研及分析,可以发现,考古工地的安全呈现出许多共性问题,面临的安全防护需求可概括如下:

1.在非作业时间,对考古工地的出入口、作业区、文物库房和管理用房实现实时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和现场广播警示。

2.考古现场负责人,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远程查看考古工地的实时视频监控,及时获取报警信息,并能与现场人员互动交流,进行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以此达到通过手机即可实现考古工地日常巡查的便捷效果。

3.考古机构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远程了解考古工地的基本信息和各项目的进展情况,查看多个考古工地的实时视频监控,并能与现场人员互动交流,进行应急处置。

考古工地的安全防范,对于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至关重要。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鉴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笔者认为,当前应通过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考古工地的安全防范预警体系,通过硬件采集平台搭载软件系统,实现信号传输及实时显示,由传统的人防向信息化防护转变,最终实现考古工地现场的安全防护。

一、考古工地的安全防范预警体系

考古工地的安全防范预警体系整体框架包括硬件采集平台、信号传输模块、软件模块,三者协调合作,共同实现安全防范预警功能。(图1)

图1 考古工地的安全防范预警体系网络拓扑图

(一)硬件采集平台

硬件采集平台主要由前端摄像机、供电模块、数字硬盘录像机等模块组成。其中,前端摄像机选型应根据考古工地的特点及要求,采用低照度高清枪机,根据不同的布防场景选用不同应用功能的摄像机或者不同组合的摄像机。如此可对考古工地实现无死角监控。布防区域如有人员闯入,警戒枪触发声光报警,内置语音播报系统,且摄像机内置拾音器,当周围环境实时阈值超过预设值时,摄像机触发报警并联动后台录像、抓拍以及输出报警,并通知提示相关工作人员。

所有摄像机都采用超星光的技术,让摄像机在晚上光照条件差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且不受烟雾、雾霾等环境的影响,成像清晰。一旦有异动,就能从监控中清楚且直观地看到,预防夜间案件的发生。

设备供电可采用就地供电或太阳能两种方式。摄像机信号采用光纤传输至工地值班室,将监控数据在值班室存储,并设置一台显示器显示现场的监控,然后通过光纤传输至云平台,使用者可通过监控中心或监控APP查看现场状况。

(二)信号传输模块

在硬件采集平台建立后,要确保信号迅速有效传输,无死角将各图像精准送达后端。考古工地安全防范保护体系建设主要从物理、网络、应用、主机、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前端摄像机采用光纤传输数据到监控室,监控室视频图像经过防火墙解密后,通过光纤宽带传到云端服务器,确保平台正常稳定运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安全防护体系。同时,要保证监控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和数据不被泄露,做到万无一失。

(三)软件模块

软件模块致力于实现以下功能:

1.安防实时监控。将各地考古现场的安防视频信号通过VPN信号接入云平台,在电脑端平台内即可随时查看实时的监控画面。实时查看球机信号时,可通过按键手动远程调整球机的角度。历史记录保存在考古工地管理用房,可通过网络查阅一定时间内的历史记录。

2.实时报警提醒。报警信号实时传输至平台服务器,并通过云平台将报警信息及时通知到相关用户的电脑端及手机APP。考古现场实时声光报警,联动工地管理用房值班人员。

3.异常处理。用摄像机做周界和重点区域的越界防御,发生异常即联动声光警示设备,可以实现对误入人员或犯罪分子的警告与震慑;可通过双向语音通话,协助考古现场安保人员预警危险事件处理,加强安防力量。

4.考古现场文物工地信息管理。可建立考古现场文物基础信息数据库存储文物信息,如考古工地名称、类别、所属区域、地址、坐标、“两线”信息等基础信息,并以列表方式展示。在数据库逐步完善后,可实现文物“一张图”功能,在办公室便可对各文物点信息了如指掌。

5.移动端APP。建立专门APP,将现场采集的文物巡查信息,尤其是带有GPS定位信息的照片、视频等多媒体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上传到考古管理部门信息中心,摆脱对电脑端的依赖,逐步实现移动数字化。

二、具体应用

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新市镇建设PPP项目(华西地块)考古勘探工地为例。

该项目考古工地在一所拆迁的学校内。学校门卫处有两间独立的房间未拆,临时作为简易宿舍、办公室,室内有市电照明。临时文物库房设在距离考古工地东北角约300米处的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内。考古工地东西长约190米,南北宽约140米,呈长方形分布,发掘区周界与外界没有任何物理防护,外人可随意出入,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监控室设置在门卫两间值班室的其中一间,硬盘录像机安放于此,挖掘区和临时库房的视频监控集中存储在这里。监控室采用市电供电,网络采用光纤+VPN技术传输,外网可通过VPN专线查看本地图像。

(一)方案设计

根据该项目实际情况,采用枪机与室外球机相结合,按不同的布防场景选用不同应用功能的摄像机或不同组合的摄像机。

整体方案实现对考古工地的无死角监控,摄像机内置拾音器,当周围环境实时阈值超过预设值时,摄像机触发报警并联动后台录像、抓拍以及输出报警,通知提示相关工作人员。当固定点枪机或其他报警设备触发警报时联动球机,球机快速调转到报警位置,警戒球启动白光灯闪烁以警示,同时开启声音提示。超过预定时间后,警戒声音会变急促,可根据需要自动开启激光和跟踪,直至把人驱逐出警戒区域。

所有摄像机均采用超星光技术,即在晚上光照条件差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较好的探测效果,杜绝夜间案件的发生。设备供电采用太阳能方式,摄像机信号采用无线网传输至值班室,将监控数据在值班室存储,并设置一台显示器显示现场的监控,然后通过网络传输至云平台,使用者可通过监控中心或监控APP查看现场状况。

(二)具体点位分布

考古发掘现场总体点位的分布主要包括监控室(管理用房)、考古工地、临时文物库房。(图2)

图2 考古发掘现场总体点位分布图

1.监控室(管理用房)。监控室(管理用房)作为整个考古工地安防系统的核心所在,需要对监控中心内部进行24小时全面监控,确保监控中心的安全。监控中心内部采用高清红外枪机进行实时监控。

2.考古工地。以发掘区边界作为防护周界。在周界四周及出入口区域设置13处枪机,采用现场市电供电,通过光纤传输至监控室集中存储。摄像机对周界设置跨线越界报警,划定防区,对周界进行实时防护。

3.临时文物库房。临时文物库房设在发掘区东北角约300米处村委会一间办公室内,共安装两个摄像机,分别监控前侧大门和后侧窗户情况。视频信号采用无线网桥传输到监控室集中存储。

三、结语

考古工地安全管理迫在眉睫,文物保护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加强对考古工地的安全防范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本文对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远程监控与在线监测作粗浅探讨,以期节省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升考古工地安全防范等级,促进考古现代化。

猜你喜欢

摄像机工地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三星堆考古解谜
波比的小工地
“考古”测一测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安讯士新AXIS M31网络摄像机
热闹的工地
如何消除和缓解“摄像机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