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上名流王雪樵

2022-03-03刘厚伟

延河(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神木书法

刘厚伟

神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农耕文明、草原文化、大漠文化融合的三角地带,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其自然景观雄奇壮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名人辈出,其中书法家王雪樵就是值得每一位神木人记住的艺术大师。

王雪樵(1894—1939),字雪樵,名光荫,号右军之裔、雪山樵夫、寒鸦、一苇居士等,陕西神木县人,民国著名书法家、诗人。1914年就读于北京政法大学,1915年经李根源、裴宜丞推荐,在北京政法大学任职,之后曾为陕西省省长李根源的秘书、北洋政府农商部主事,因与当局政见不合,1923年归隐神木,1939年客死他乡,年仅四十六岁。王雪樵当时与李棠、于右任并称为“陕西书坛三杰”。

1894年,王雪樵先生出身于神木县城一户贫寒的屠夫家庭,三岁丧母。身为屠夫的父亲深感自己社会地位低下,决心培养子女中的有出息者支撑门户。王雪樵天资聪颖,幼而好学,雅好翰墨,少有书名,十二岁就为神木凯歌楼以榜书题匾,初露书法才气,当时被神木各界人士赞誉为“神童”。

1913年,二十岁的王雪樵进入北京政法大学攻读法律,其间临池广涉汉魏六朝,搜求碑帖于书肆坊间,每得一册爱不释手,心悟手摹不曾间断。王雪樵在西安任职期间出入书肆碑林,收集历代书法拓本近千册,并广交同好,据传,与国民党元老、标准草书创始人于右任先生交往甚密,二者私约可以在七书法作品中互署对方姓名。

1923年,二十九岁的王雪樵回到家乡神木后,出任神木大学堂堂长(小学校长),开设数学、史地、格致(自然)、体操等课程,进行新式教育并增设了写字课,传授书法知识和技能,组织书法活动,培养书法弟子,他的学生至今对他“雁不双飞,蚕不并列,岭断脉连,干枯神完”的教诲,仍记忆犹新。

王雪樵不仅在书法上标新立异、自成一家,而且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扶弱济贫、嫉恶如仇的性情中人。有一次,王雪樵为山西兴县一富户写完寿幛谢绝润金,富户过意不去,用四头骡子驮纸八垛,专程由山西运至神木相赠,王雪樵全部用来临帖练字,仅此一项书纸数万张。以笔为犁,如牛之耕田,书法之于王雪樵,这种在功利之外的躬身力行,不但是为了精神的自由与心灵的安妥,而且更是为了“生命的自足存在”。

1925年,陕北镇守使井岳秀过寿,派一副官携重金到神木请王雪樵写寿幛,其时王雪樵正在关帝庙避暑乘凉,来人手端银元依势作大,雪樵断然回绝:“字不卖钱,恕不从命。请复命井大人,我手为父母所生,先师所工,非井镇守使然,送客!”来人倨官傲慢,竟出胁迫之语,王雪樵猛地一巴掌扇过去,二百块银元在山坡上乱滚。

隔数日,驻神木八十六师副师长高志清准备送井岳秀寿幛,托人传信请王雪樵书写,王雪樵闻信,大清早跑到族兄王应中家说:“老兄,我这几天要躲鬼,在你家住一段,我有上好纸墨,正好给你写几条。”王雪樵禀性孤峻,不以笔墨侍奉权贵,乡亲父老但有所求,他却有求必应,甚或倒贴纸墨,其诗曰:“暂借老妪复瓦盆。”正因为如此,王雪樵的书作虽历经战乱、文革毁弃,至今仍有数百幅在神木民间流传。

1926年春,刘振华在吴佩孚、张作霖的支持下,纠集十万人进攻西安、围城八个月之久,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全城军民坚守,时称“二虎守长安”,后冯玉祥将军率军入陕,西安之围被解。为庆祝西安解围,陕西各界举行游艺大会。应时任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将军之邀,王雪樵先生从神木骑着毛驴,冒雨赶路,跋涉一月有余,终于在“游艺大会”开幕的前一天赶到庆祝会现场,受命书写“游艺大会”四字为会额。据传,若陕北王雪樵在开会前一天不能赴会,于右任便决定自己挥毫泼墨题写会额。先生即兴泼墨,一挥而就,受到了冯玉祥、于右任及诸多同道名流的赞誉,一时名声大噪,饮誉三秦。此次西安之行,让王雪樵终生引以为豪。

20世纪20年代后期,王雪樵曾任神木看守所所长。他嫉恶如仇,常为弱者抱打不平,但这一行为深为权贵势力所不容,一怒之下,王雪樵辞去所长之职,受八十六师副师长高志清之聘,任驻国防部代表居南京三年。后因其母去世,于1930年再次回到神木,又因患病,隐居古佛洞、关帝庙等处,静心专研诗文书法。1932年,古佛洞庙修竣,应高志清之请,王雪樵作《重修古佛洞碑记》,并为此碑篆额、书丹,记乃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采斐然,书为隶体,浑厚劲健,深得汉人神髓。

后来王雪樵至内蒙古,任扎萨克(清代蒙古族旗长的称谓)政府秘书科长兼警备司令鄂贝王子的参谋,成为扎萨克政府的智囊人物。扎萨克政府在百灵庙战役后,协助傅作义、何柱国保护成吉思汗灵柩迁往西北,日本欲将蒙汉分而治之的阴谋遂告破产。1939年,年仅四十六岁的王雪樵病逝于札萨克旗(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王雪樵一生淡泊名利,嫉恶如仇,后半生穷困潦倒,死时仅一袭破皮袍裹身,然而却为后世留下近万件书作、十万余页手稿。1938年,王雪樵书屋遭日机炸毁,部分墨迹焚毁、失散,其家迁往神木城郊贺家坡。1942年,神木县长侯石年偕教育科长杨和春、民政科长张伯英两次前往贺家坡观赏王雪樵遗墨,在王雪樵遗作中拣去精品两箱及精拓碑帖数十册,用四亩半水地置换。日后又被亲朋顺手牵羊许多,散失竟尽。“文化大革命”中,王雪樵的家族、亲友及存有王雪樵墨迹者,纷纷“自我革命”,付之一炬。尽管如此,由于王雪樵喜交下层群众,馈赠频繁,书写量巨大,20世纪80年代,武绍文先生已觅集其父墨迹若干件结集出版为《王雪樵墨迹选》一书,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作序,著名书法家吴三大题写书名。

王雪樵先生英年早逝,一生虽短,但有传奇的人生、丰富的阅历、横溢的才华。他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足迹遍布北京、太原、南京、西安、杭州、五台等名城古刹,搜奇仿古,抚碑读帖,眼界开阔,国学底蕴丰厚,诗文俱佳,又精研书之五体,锲而不舍。大起大落的经历、深厚的学养、再加上扎实的功力,为王雪樵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雪樵先生自幼痴迷书法,每日清晨起床,不事盥洗即立于案前,杜绝一切干扰,专心致志,临习数百字而后他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不懈。其家人因长期磨墨而叫苦不迭,尔后他的学生、亲友为之濡砚亦无不嗟叹劳累。王雪樵常对弟子言:“天分聪明者,也需垛两三房纸练字。”王雪樵每确定一帖,必临习数月,心悟玄微,苦练不辍。

由于先生一生临池不辍,勤学苦练,独创“魏隶参合”体,集各家之长,自成一体。其书法作品往往从隶意和方笔入手,巧妙运用魏碑的笔法,将行草入隶书,形成了“魏中有隶,隶中有魏”的独特艺术风格,自称“魏隶参半书”,从而达到了质朴而不呆板、洒脱而不轻浮、豪放而不狂野、典雅而不矜持的高超境界,为推动我国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创新作出了最大的贡献。王雪樵先生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先生称赞其书法为“汉魏风骨笔底参”。

王雪樵先生志存高远,从小自号右军之裔,有欲步书圣王羲之后尘,他刻苦临摹石鼓、礼器碑、张迁碑、张猛龙碑;虚心学习先辈书法大师,如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等都是他的师宗;善写楷、草、行、隶等多体。

大量的艺术实践使王雪樵的书法产生了质的飞跃,臻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之境。其于篆由汉到秦再到先秦石鼓文,力追前贤。于隶遍临汉碑,深得汉隶笔势气韵,作品古朴厚重、笔致苍劲、风骨宛然。《陕西省志·名人小辞典》中称其:“近代书法家,其作隶书松姿柏态,遒劲古苍。”钟明善评王雪樵隶书曰:“特别是《重修古佛洞碑记》,诉诸金石之后,倘置之《华山》《史晨》之间亦毫无逊色。”

1936年秋,王雪樵赴北平参加“北平笔会”,经轮番竞选,反复鉴评,其书法作品被评为北方第六,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中国书坛的地位。

1937年春,王雪樵应内蒙扎萨克旗沙王和其子鄂贝子之邀赴内蒙,行前,应侄子王既佑之索,赋七绝两首:

夜雨泠泠书画连,王朗泼墨便天然。

从今留幅鹅经卷,竟作吾家故事传。

不妨衣食老风尘,诗酒清寒骨肉真。

留得千年遗像在,儿孙须仿画中人。

询山问水汗漫游,绝无人迹亦勾留。

可怜冷落岫岩寺,只有斜阳满树头。

先生之铮铮铁骨、谆谆教诲令人肃然起敬,诗词方面的造诣由此可见一斑。他在官场失意、隐居家乡时,与当时的神木著名诗人、爱国民主人士裴宜丞(神木高家堡人)结为忘年之交。二者皆为当时陕西名震一时的文人雅士、社会名流,在烽火连天、人生失意之时,两个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神木才子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起切磋诗词书法,一起感慨世事变迁……王、裴二人曾经在清明节同游神木杏花滩,赏杏花、赋诗词,触景生情,借物抒怀,一唱一和,吟诗作对,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题共作辘轳体诗歌一组,至今在神木民间被传为一段佳话。

王雪樵先生高雅的情怀,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他一生偏爱陶渊明和张问陶的诗品和人品,在当时“不蔽风雨的破窑洞”中,先生焚膏继晷,奋笔疾书,托物言志,将自己的志向与兴趣寄情于书法,诉诸于笔端,有先生存世的墨宝为证。如有“林间煮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挡绿苔”的洒脱浪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静悠闲、“谁传死后诗千首,莫放生前酒一杯”的淡泊名利、“天若有情犹识我,人如无命不须才”的怀才不遇、“宁与渔樵为小隐,不随莺燕逐波尘”的高风亮节、“海到无边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豁达开朗……

正当王雪樵先生在书法创作上初步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之时,因患伤寒被误诊,撒手人寰,天妒英才,呜呼哀哉!王雪樵的一生犹如彗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耀眼夺目。钟明善(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评王雪樵的行楷承袭“二王”,“直可与董其昌、王梦楼、刘百庵、张船山诸大家相伯仲”。李成海(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说:“王雪樵的作品以北碑为宗,榜书厚重古朴,拙中寓巧,耐人寻味。行草书宗法二王,参以魏碑笔意,流畅中不失生涩,神采飞扬,为民国书家中之佼佼者。”书法家赵熊云:“民国时期,陕西的书画艺术活动是陕西近代文化史上的一块亮色。当诸多书画大家依托西京金石书画学会,活跃于西安及关中地区时,王雪樵先生独秀于陕北及塞上,其书法风格与关中一脉相承,俱呈宽博敦厚的北派韵致。”艺术的力量,说到底就是人的力量。在土窑破屋中,王雪樵以心血为汁液调合汉魏于鼎鼐,融汇碑帖于一炉,胸中道义、腹内诗书化作笔底波澜,呈现出一种恢宏壮美的生命境界。

猜你喜欢

神木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神木有石峁
神木有石峁
西北小城神木市人均GDP超韩国
“神木”倒了
运河边的“神木”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