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小站稻”产业开展技能服务培训

2022-03-03张立岐陈淑菊孙静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2期
关键词:津南区农广校产业链

张立岐 陈淑菊 孙静

驰名中外的“小站稻”始于宋辽时期,成名于清朝末年,因当年军事重镇“小站”位于此地,故名“小站稻”,因兵而兴,因米而名,其“白里透青,油光发亮。粘香适口,回味甘甜”的食味深受消费者喜爱,素有一家煮饭,四邻飘香的美誉。但是上世纪70年代,由于水源不足,稻农不得不放弃水稻改种旱田,真正的小站稻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天津市制定出台了《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计划》,振兴小站稻产业,重塑天津小站稻辉煌,本着“精品、绿色、品牌”的发展战略,积极构造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2019年11月15日,小站稻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小站稻”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小站稻生产已经成为津南区乃至天津市的农业主导产业。

2021年,天津市津南区农广校紧紧围绕“小站稻”农业主导产业,开展了以小站稻种植为主题的津南区高素质农民技能服务型培训。津南区农广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从事水稻生产经营、有种植水稻意愿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共32名学员,历经3个月的培训,30名学员取得了结业证,培训效果显著。

一、培训过程有“五动”

“情动”:培训之初,津南区农广校先组织学员到津南区的稻作馆、周公祠了解小站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小站稻在天津市、津南区农业产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培植学员对小站稻的情感和种植小站稻的情怀。

“眼动”:组织学员到小站镇稻香源、会馆村及部分学员的合作社参观考察,并带领学员走出去,到天津原种场了解水稻选种,到宁河玖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稻蟹混养技术,以及到西青万亩稻田、静海的优秀合作社等地参观考察,并通过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开阔学员的视野,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

“手动”:为了增强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将三个月的培训安排在了小站稻种植管理关键时期、收获期和销售期。在课程设置上围绕三个时期,为学员精心安排小站稻种植技术、数字农业与小站稻发展、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小站稻米质分析、农产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指导学员的种、产、销环节。不仅让学员掌握现代的水稻种植技术,而且让学员掌握当下比较流行的线上销售的手段,扩宽营销渠道,保证小站稻种得好、吃着香、卖得快。

“念动”:培训中注重学员的能力拓展,组织学员到利好食品厂考察小站稻的深加工产品,让学员转变理念,做好小站稻米的深加工,延伸小站稻的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心动”:培训班结束之际,正值小站稻收获的时节,津南区农广校组织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小站稻米质品鉴会,由专家评委和农民对学员生产的小站稻进行品鉴评优,进一步激发学员种植小站稻的积极性;同时挖掘培训中的典型,评选10名优秀学员,并将他们的事迹进行整理,向区媒体推荐,制作优秀学员专辑在电视台播放,让更多的农民对小站稻种植心动。

二、学员参训有“六获”

一是理解小站稻的源种魂。很多学员只是盲目地种植小站稻,对小站稻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振兴规划不了解,导致种植没有计划。增加对小站稻的历史文化培训特别是对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有了长足地了解,自觉融入其中,对小站稻的发展和振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熟练掌握种植管理技术。通过专家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学员对小站稻的选种、关键时期的管理等环节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掌握其精髓。作为小站稻起源地和核心产区的津南区,具有“运河水、盐碱地、有机肥、气候宜、优良种”五大优势,保证小站稻品质。

三是探索三产融合。学员参观小站稻作馆,了解小站稻的发展史,感受文化魅力,考察小站稻加工基地,体验米世界的精彩瞬间。从种到收到加工到销售,每个时段形成不同风景,建设美丽田野成为游客的打卡地,打造“小站稻”旅游,参与体验,身临其境,享受其中。

四是清晰认识数字化种植。从苗期、秧期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植入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可跟踪、可追溯、可操控,产量上有保证,质量上更优化,省时省工,追求高效益。

五是更加明确电子商务平台运用。通过现代媒体手段,宣传产品,扩大知名度,让优质小站稻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微信、抖音、快手等齐上阵,助推稻农积极参与,形成快捷销售渠道,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六是推廣稻蟹混养技术得效益。一水双用、一地双收,稻蟹共赢,全区已推广稻蟹混养2.5万亩,占比小站稻种植面积50%。政府项目推动,学员中能人带头,互学互助;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互推互促,效益倍增。

三、培训工作的三点启示

此次培训不仅使学员们加深了对小站稻的历史渊源及振兴规划的了解,提升了种植技术水平,拓宽了营销渠道,同时也把津南区的水稻种植大户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搭建了交流平台,形成了集小站稻选种育秧、绿色种植、稻谷收储、稻米加工、市场营销、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了小站稻规模化种植、规范化收储、标准化加工、现代化营销新模式,对天津小站稻产品与品牌复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此次培训,也引发了津南区农广校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三点启示,为今后津南区高素质农民培育以及小站稻品牌产业发展提升培训奠定基础。

一是要建立小站稻种植人才储备库。培训中发现,除了参加本次培训班的32名学员以外,津南地区还有不少有种植小站稻意愿的合作社、种植大户以及小农户。此次培训为小站稻种植和小站稻全产业链建设了人才培养梯队,为小站稻种植产业发展的人才衔接做好准备。

二是要建设小站稻产业链培训课程资源库。遴选已有的实用性强、深受学员欢迎的课程,开发小站稻全产业链发展需要的培训课程,建设更多课程、更多形式的课程资源,尽可能完善小站稻全产业链培训课程资源库,为小站稻种植与产业发展提升培训做好准备。

三是要健全小站稻全产业链专家库。吸纳小站稻种植、深加工、销售等各方面的专家,以及正在从事小站稻种植、加工、销售等,有实际经验的合作社社长、家庭农场主、种植销售大户等作为乡土专家,进一步健全小站稻全产业链的专家库,为小站稻品牌产业发展献技献策。★

(作者单位:天津市农广校津南区分校 )

猜你喜欢

津南区农广校产业链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津南区分层标组地质鉴别孔松散层取芯施工技术与效果分析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津南区总工会深入开展关爱职工行动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