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田间学校托起火龙果产业梦

2022-03-03刘云王锐康文华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2期
关键词:句容句容市火龙果

刘云 王锐 康文华

火龙果是热带水果,在江苏只是零星种植。如何大面积引进优良品种种植,并逐步形成产业,带领家乡群众共同致富?“创建田间学校,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这是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赐福火龙果家庭农场主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熊国云给出的答案。

赐福火龙果家庭农场位于风光旖旎的茅山脚下、句容市茅山镇前陵村东部干线,于2016年创办。农场现有规模为200亩,分种植区、养殖区、有机肥堆肥区、垂钓区、亲子观光活动区等多个区域,其中种植区种植红心火龙果80亩,年产火龙果20万斤。2019年和2020年火龙果销售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2020年农场实现经营性收入500余万元、纯收益125万元。短短五年时间,赐福火龙果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从小小的火龙果园延伸开来,目前已经发展出一条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链。

试种成功  带来无限憧憬

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熊国云是土生土长的句容人,大学求学去了外地,又因工作调动远赴广东,大都市的生活与日益加重的生活压力,让他越来越思念家乡的绿野田园。2012年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出生,让原本的三口之家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本就忙于工作奔波无暇分身的夫妻俩,更加无力照顾三个孩子,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加舒适宽裕的成长环境,熊国云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江苏老乡、华南农大园艺学院副院长胡桂兵的帮助下,他对火龙果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2013年,熊国云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放弃了某上市公司广东省区经理60万元年薪的工作,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句容创业。他考察了句容丁庄葡萄、白兔草莓、后白草坪、天王苗木等特色产业,又看到火龙果市场前景不错、产量高、受众广、上市时间也较长,在句容甚至镇江基本上还是空白。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发展句容还没有的特色农业产业,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为此他赴广东考察,花了整整半年时间在华南农大惠州基地潜心学习火龙果种植技术,后来回乡在自家承包的两亩责任田里建大棚开始试验火龙果种植,成为句容市第一个在火龙果种植中“吃螃蟹”的人。在试验种植过程中,他注意观察本地气候、土壤等对种植的影响,不断巩固学习到的种植技术,对每株火龙果发芽、开花、结果全都了然于心。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他的两亩火龙果进入丰产期,一经投放市场,便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青睐。试种的成功让熊国云认准了火龙果产业的市场前景,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

深耕技术  打造生态农民田间学校

赐福家庭农场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以农场为基础创办的农民田间学校——把课桌搬到火龙果树旁,种植能手面对面零距离面对学员,教授火龙果种植技术,让参观培训的学员更加直观掌握火龙果种植技术。赐福农民田间学校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吸引了农林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目光,熊国云更是借助机会精心打造赐福农民田间学校。

一是加强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赐福火龙果田间学校坚持科学设计农民田间学校组织架构、办班流程、校长职责、农民辅导员职责,坚持完善实训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日常运作与管理。赐福农民田间学校配有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包括两间400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1间500平方米的田间课堂、1座火龙果新品种培育实验室,能够同时容纳近300名学员学习。

二是打造优秀师资队伍。赐福农民田间学校重点挖掘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强沟通协调能力的农业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担任农民技术辅导员,广泛吸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赐福农民田间学校对接全国共享师资,优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能名师工作室,强化师徒传承,组建团队,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模式推广、标准流程开发、人才培养。目前,赐福农民田间学校从农业科研院所聘请专业师资1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专家教授4人、乡土专家5人、技術人员10人,还成立了日常培训工作小组,长期有两名专职人员专门开展现场教学,负责技术示范、培训讲解和咨询服务,随时帮助农民学员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三是优化农民田间学校功能。赐福农民田间学校不断在实践中强化学校教育培训的核心功能,积极承担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且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农民技术辅导员作用,突出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强化实践动手操作,坚守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学本色。同时,农民田间学校坚持发挥示范带动功能,通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示范推广,提高周边农户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物质装备的运用水平。赐福农民田间学校还注重延伸服务功能,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探索通过统一生产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2017—2020年,赐福农民田间学校共组织培训7000多人次,为省内省外开展火龙果技术服务面积达200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面积达300亩,提供优质种苗达40万枝,带动就业800人次,累计发放工资200万元。赐福农民田间学校现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农民田间学校、江苏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田间学校(实训基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镇江市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熊国云也被评为江苏省句容市第二届“十佳农民”。

绿色生态  科学种植最关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赐福农民田间学校校长熊国云深知其中的道理。农场在2017年、2018年先后和华南农大园艺学院、江苏农林学院、镇江市农科院3家院校、科研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火龙果新品种引进、种植、管理及园区绿色防控等技术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赐福农民田间学校从华南农大引进16个火龙果新品种,成功培育8个品种;培养了5名火龙果种植专业人才,建设2个不同品种比较圃,申报专利3项,实用专利10项,制订火龙果种植技术规程一套。通过深度的科技合作,赐福农民田间学校的绿色防控技术获得成功,种植的火龙果取得了“绿色食品”商标认证,熊国云也受聘为江苏农林学院客座教授,把火龙果种植作为一门学科专门跟学生们进行深度学习交流,为火龙果产业在当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正是依托这一项项的技术,赐福农民田间学校的火龙果品质有了保证,经常一上市就一售而空。农场还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秦永华教授和广西农科院梁桂东教授的带领的技术研发团队为核心,承担火龙果品种的培育和种苗繁育,种植技术标准化、科技化,以及相应的技术开发和服务的职责。

“通过参加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我把自家公司种植的火龙果传统排式种植模式改成了A字架种植模式,相比之前减少了用工量,提高了枝条的通风透光率,增加了枝条的光照面积,提高了土地的空间利用率,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50%,亩均效益增加了1.2万元。”江苏辋川墅农业有限公司的胡杰参加过培训之后介绍。同时,他还学会了火龙果架下生草栽培新模式,生产过程中使用以花控草和以草控草种植技术,选择一至两年生浅根系的马齿牡丹、重瓣太阳花、中华地锦草、日本姬岩垂草、台湾四瓣马齿苋等去抑制园内杂草,不使用除草剂,提高了土壤的环保及利用率。生草栽培的优点是保湿、保温、控草,夏天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尤其是冬天,厚厚的一层草就像被子一样覆盖在火龙果根部,提高了火龙果冬季的保温能力和抗冻能力,同时也保证了果品的质量安全和口感。

奠定基础  农民田间学校助推产业发展

为了做大做强句容的火龙果产业,赐福农民田间学校再流转土地680亩,计划投资4000万元,与华南农业大学、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方合作成立句容火龙果产业研究院,专门从事火龙果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2018年,熊国云牵头将句容市43家火龙果种植户联合起来,自发成立火龙果协会,在争取银行整体授信、农资统一订购、火龙果技术标准制定和市场定价等方面信息互通,着力将火龙果打造成句容新型产业名片。

句容是农业大市,在扶持和培养农业创业项目上不遗余力,有机葡萄、草莓、猕猴桃等都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知名农业品牌和特色项目,带动了大量农户种植。在这些热门项目日趋饱和的状态下,政府也在极力寻找新的项目來做分流,由于本地火龙果种植技术及专家力量较为薄弱,火龙果这一优势项目一直被搁浅,熊国云的成果无疑为句容市农业新项目的扎根点亮了希望。因此,在句容市农业农村局领导下,由句容市“十佳”农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熊国云等优秀青年农民联合发起成立了一个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句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所属岗位专家由农业科学院校机构专家教授以及深耕农业产业发展数十年的青年创业者组成,提供从田间到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全产业链服务。通过包括农民培训、产业基地全程服务、产业园区孵化等农业专业服务,形成人才成长体系及产业打造和升级。从田间到课堂,再从课堂回到田间。联盟自2020年成立以来,他们的脚步遍及北京、山西、山东、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西、安徽、浙江等省市的47个城市,总里程达11万公里。从土壤改良到测土配方,从基地建设到种植指导,从产品销售到品牌运营,句容的高素质农民走出句容,把技术辐射到全国各地,为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广校句容市分校)

猜你喜欢

句容句容市火龙果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学生作品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江苏省句容市下蜀中学
心系句容百姓的徐九经
解放思想,推动句容农业提质增效
句容市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火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