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长沙历史 回顾九门往事
2022-03-03刘刚姜纯雄
刘刚 姜纯雄
【摘要】千年古城长沙在文夕大火之后,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的粗放式的快速发展,传统街巷和历史建筑加速消失,和很多城市一样都面临千城一面的尴尬。城市记忆的保护和传统场所的有机更新是迫在眉睫的新课题。在城市中心的洋湖湿地公园打造一个清末民初老长沙风貌的街区作为旅游配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同时湿地景观是是江南水乡的重要印象。可以充分利用洋湖湿地公园的自然水体,细化和深化各类型水体景观的设计,以柔化城市界面,营造亲切宜人的滨水街区。
【关键词】街巷;老长沙;旅游;湿地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2.003
1、前言
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位于湖南长沙市洋湖大道以北,潇湘南大道东线以西,靳江河以南、以东,总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洋湖湿地公园定位为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净化水质功能,构建城市、湿地生态与人居和谐发展的示范新城区,洋湖湿地公园于2010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是长沙城区最大的湿地公园。
随着洋湖湿地公园的建设逐步完成,公园正式对市民开发以来,前来的游客与日俱增,目前公园内较多的为自然景观资源,服务配套不足,机动车停放不便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完善了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构建了洋湖片区的历史文化语汇体系,将极大的推动该片区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
2、工程概况
洋湖湿地配套旅游服务项目,简称洋湖水街,总用地面积1301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3324平方米,总停车位994台,由34栋不同建筑单体组成的建筑群,打造的是一种清末民初老长沙的建筑风貌。本项目是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服务配套项目,目前已经开始营业,成为了长沙城区的网红打卡地。
3、建筑设计
3.1設计主题
老城门,旧街巷,麻石路,木楼房,老长沙的印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被淡忘。但是,在摩天大楼的参差错落间,如星星般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的老街巷依然可以追忆着昔日的九门往事,坦荡的映衬着长沙的发展轨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历史的记忆,才使这座城市有了不断发展的活力与底蕴。
在方案初期,经过多次与业主的讨论,最终决定采用“九门往事,长沙缩影”作为本项目的设计主题,打造老长沙滨水街巷的建筑空间。业主希望设计人能在这里展现出清末民初那个波诡云谲,激情澎湃的时代,湖南长沙人的生活场景和精神气质。
3.2规划格局
引入西侧的洋湖水系,在项目用地内部穿行而过,将场地分成岛区和街区,再通过功能植入和空间塑造,将岛区细分成演艺岛、游艺岛和民宿岛,将街区分成滨水河街和内部主街,最终形成了“一水两街三岛”的规划格局。
3.3街道生成
湖南地区多山地、丘陵、水系等地形风貌,加之古代水路运输的需要。大多数古镇都缘起于水岸码头而生成和发展,逐渐形成码头,商会,生活区,祠堂,官署等众多功能和形制。从水岸向高处生长,从街巷到村落到小镇最后发展为城市。
洋湖水街建筑群就是模拟的这样一个滨水古镇,由水及岸,由低到高,由生产到生活,由物质到精神自然生长的过程。首先是利用码头文化,形成滨水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形成街巷,街巷成熟之后,会产生大的集市和广场,经济繁荣必然会带来文化的昌盛和精神的传承,最后祠堂,书院等高形制建筑形式也孕育而生,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镇。
3.4建筑与院落研究
本项目中有一些代表性的建筑,例如五福堂、戏台、教堂等我们对该建筑单体的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做了深入的研究,赋予他们历史性和地方性的形象。
五福堂是一栋宗祠类建筑,该建筑为五开间,两进院落,后方设置有较大的空间便于布展或者宴会聚集,周边设置辅助用房,辅助用房可以根据后期需要调整为临界商铺。该建筑主入口造型为一个三重檐的门头,采用对称的布局,层层递进,尽显庄重和华丽感。
戏台建筑有分明的长沙火宫殿的影子,戏台分成内戏台和外戏台,外戏台是典型的传统模式,游客从室外观看表演。内戏台在建筑内部,是近代戏园子的形制,游客进入建筑内部观众席观看表演。观众席周边设置相应的配套用房。戏台造型飞檐翘角,梁柱,仿间,斗拱辅以旋子彩画尽显贵气和繁华。
近代的长沙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建筑上比较率先的交融了中西建筑的文化特点,水街布置遵循着时间轴的延续,在空间序列的第四个章节,设计者布置了几个组团的民国风格的建筑。
教堂是这一片民国建筑群中制高点,前门有广场,后门有高差处理,滨水布置在码头水岸。该建筑采用传统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布局,平面为十字长条形,正立面有尖塔钟楼造型,门窗和内部线条有尖拱圈,玻璃为特质的彩色玻璃,灯光下显得神秘与威严。教堂周边是公馆建筑和学院建筑,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的长沙本土的风格:青砖黛瓦,三段式立面,院落式平面布局,中西合璧,庄重典雅。
3.5滨水空间设计
洋湖水系穿行在岛和街中间,让设计者营造丰富的滨水空间成为可能。水系是整个洋湖水街的灵魂,而小尺度的河街则是洋湖水街的灵动的腰肢。它时而越过建筑底层,与建筑披檐相接;时而在滨水檐廊下流传而过;时而与建筑默契的留白,在建筑前空出集会的前坪;时而穿过风雨桥,于桥头桥尾洒下一片阳光;时而衔接拱桥,与对面的岛区自然转接。乌篷小船里是交通工具也是流动的景观,你站在船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形成一幅幅美丽的框景。
3.6洋湖水系研究
为了满足建筑自身的功能和安全的需要,同时满足游人对亲水性的需求。结合洋湖附近的龙骨寺泵站,我们最终把滨水河街的标高定在30.5左右,而洋湖水位的常年标高是29.2,从而保证常年的水位差在1.3米左右,既能满足亲水玩水的需求,又能满足防洪防涝的要求。
本项目场地南北约800多米长,场地北高南低,约4米左右的高差,我们利用场地高差,在街区设置传统的水圳系统。在用地的北侧,利用太阳能水车将洋湖水引入主街,沿着水圳由北向南行成流动的景观水体,最终回归洋湖。除了水圳之外,还采用了雨水回收系统,街区建筑大多为自由落水,周边的水沟结合水圳一起设计,将雨水汇入水圳,一部分进入洋湖,一部分净化后作为自动喷灌系统服务于水街的景观。
3.7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
本项目也是立足于环境保护和绿色节能,本项目的部分建筑外立面采用了老旧古砖,老旧古门窗,满足绿色建筑废物利用的要求。同时本项目的水圳系统满足了海绵城市的需求。
结语:
洋湖水街目前已经营业了成了长沙的网红打卡地,我们相信水街的人气的兴旺,不仅仅是满足湿地公园服务配套的要求,同时也是作为老长沙历史的缩影,唤醒了很多长沙人的记忆,虽然1938年的文夕大火毁坏了长沙很多的文物建筑,但是我们把很多历史的记忆留在了洋湖水街,希望这些历史的片段能一直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阮仪三,阮仪三与江南水乡古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柳肃,湖南古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凤凰空间·华南编辑部,中国老街街区保护与建筑修复,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刘刚(1979-),男,汉族,湖南省常德市,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姜纯雄(1992-),男,湖南省娄底市,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