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022-03-02何丽
何 丽
(甘肃省金昌市第五小学,甘肃 金昌)
本文主要通过教师立足教材,挖掘文化元素;开展诵读,营造文化氛围;延伸内容,扩大文化视野三种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中,让人文精神、传统美德深入人心,促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洗礼与熏陶,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与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历史所沉淀下来的瑰宝,其中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及民宿特色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推进及深入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作用,为学生传递各种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优良的传统美德。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古人的文化熏陶之下,领略祖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由此引领学生正确的成长方向,从而为学生的综合性成长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立足教材,挖掘文化元素
对于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很多文章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能够为学生传递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立足教材,充分地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元素,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由此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熏陶与感染,能够汲取其中的养分,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常识与文化修养,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同步发展。
比如,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草船借箭》,节选自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其中包含我国特色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值得学生去学习[1]。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感知人物的形象,从故事情节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知天文、知地理、知人心,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智慧,从而充分激发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开展诵读,营造文化氛围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其智慧,还能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净化心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中进一步领会古诗词的精练语言、优美的意境,同时感受古诗词所传递的思想与人生哲学,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比如,部编版教材中的《清明》一诗,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来历,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激发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并且在有情感的朗读中,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三、延伸内容,扩大文化视野
通常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选择一些名人的叙事散文、小说及古典诗词、名著等,其中关于地方性的民族文化、抗战精神与爱国情感等美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想要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就要适当地延伸传统文化内容,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与新鲜感,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优秀的文化,并且将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与发扬下去,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比如,部编版教材中的《父爱之舟》一课是作者以回忆的形式,从容地从自己幼年写起,记叙成长与学习的过程,从点滴小事中体现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以及父亲对“我”的爱。因此,这篇文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而亲情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最宝贵的情感,更需要学生学会珍惜与感恩,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描述和表达父母带给自己的感动,由此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爱,让学生学会关心父母、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和孝敬父母,从而将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有利于学生受益终身。通过语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以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