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2022-03-02魏君
魏 君
(甘肃省靖远县乌兰镇二十里铺小学,甘肃 靖远)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小学教学理念及模式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小学时期作为人生中最先接触系统性学习的阶段,其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各种生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1]。在人们的生活中,语言表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不过只有在规范的训练后,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改革如今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要求。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当中,还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常都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所用的语言,但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却有所不同,语文教师除了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当持续优化、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发言环境
大多数小学生由于担心自己会因为说错话被教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又或者教学课堂的气氛过于压抑、教师不苟言笑,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在课堂上默不作声,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将自己的见解分享给他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不在外人面前轻易展露自己的习惯,这样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要想唤醒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意识,就必须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自信心的加持下勇敢说出自己的看法,即使说错也可从中吸取经验,而不会让自信心因此受挫,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信心与勇气。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课堂中表现得亲和、慈祥,主动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给予他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放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2]。
二、利用生活资源学习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的引导,还要注重社会与家庭的影响。由于害羞、胆怯等心理因素,小学生不敢轻易吐露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再加之难以正确地应用语言表达词汇,所以很难将自己的实际情感和观点说给他人听。语文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基础学科,不仅拥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生活中的大多数事物都能与其紧密相连。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上,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3]。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教材中涵盖了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生词,学生可能对爬山虎这种植物并没有概念,要想仅仅依靠教材就让学生明白爬山虎的特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邀请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野外郊游活动,并将活动地点选择在有爬山虎覆盖的老房子周围,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爬山虎,了解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植物,来开阔视野。在郊游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在返回的路程中说说郊游的收获,分享自己新了解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众所周知,阅读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提供大量的词汇和语句,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的课文阅读让学生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拓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素材,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海的女儿》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素材,教师可以为学生找出更多安徒生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如《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语言词汇与知识,并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进行引用和举例,使用丰富、精彩的词语对语言进行修饰,让整个语言表达的过程更加流畅、自然,语言表达的内容将更有意义,从而达到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4]。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利用开明的态度和科学的策略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