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新思路
2022-03-02任喜相
任喜相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关小学,甘肃 平凉)
近年来,某些地方的教育走上了一个怪圈,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笼子越扎越牢,学生的课业负担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没有减少,反而在逐渐增加,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深受其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在“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必然。
一、作业设计和评价的问题及成因
毋庸置疑,目前部分学校还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特别是数学教学中,应试教育的风气依然较浓。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仅仅占到课堂内容的一小部分,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拓展延伸上,通过大量的习题讲解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这种教学方法看似在拓展延伸和举一反三,但教师的初衷其实在于习题,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题型,以便在考试中从容应对。这种“以题攻题”的现象在很多学校屡见不鲜。各式各样的教辅读物的搭配只是从课堂转到课后,从学校转到家庭,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并没有减轻,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没有减少。甚至在一部分学校,自行印制的试题代替各类教辅读物后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课堂中,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刷题”行为。
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最主要的是家长自始至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他们以分数评价学生进步与否,用分数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而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无法在短期内明显提升,并且无法直观体会到。同时,教育部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也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要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成绩,最便捷的办法就是通过大量的训练让学生快速而又高效地掌握解题方法。另外,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完成,课后的时间如果没有教辅读物的支撑,就会被其他科目挤占。
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新思路
应试教育背景下,原来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确满足了一部分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种观念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和消除。这种现象的存在,家长明显感觉到不合理,却又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要担负起社会责任,选择最有效的评价方式,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学校要做好宏观调控
从学校宏观层面来说,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严格把控作业总量。领导班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师现状,认真研究、制订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案,切不可照搬其他学校和地区的评价方案,毕竟不同区域的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略有差异,比如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其数学思维、数学素养和解题思路与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师和学生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学校要组织教学能力强的一线数学教师,认真总结归类不同学生、不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梯度设计作业。
(二)教师要做好课堂辅导
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新知识,也可以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最为关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掌握解题技巧,厘清解题思路,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把握好作业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作业时,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针对这种不同,教师应该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而且只能分层设计。分层只是为了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而不是教师来分类学生好坏的依据。当然,分层设计的意图不可过于明显,那样的话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借助小组共同作业的方式,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和学习实际,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作业,然后让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互相竞争,这样更有利于作业的完成。
(三)家长要尽到家庭责任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不能仅仅靠学校或者教师单方面的行为来达成,只有家长参与、支持,学生才能健康发展。而数学作业的设计,是多维度、多方式的,也不仅仅指完全意义上的书面作业。平时在家里,家长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数学游戏,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一定要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即学校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合理的分层作业和实践作业,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