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2-03-02孔令琪
孔令琪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江苏 南京)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还有助于促进他们掌握更多的唱歌技巧,这对合唱教学尤其重要。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积极参与其中,并享受演唱过程,才能达到优化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及唱歌技巧的关键期,对其综合素质发展亦具有积极性影响。尤其是在合唱教学环节,既涉及对学生乐感、审美的培养,又有益于促进其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故而教师需予以重视,并采取科学、高效的手段提高合唱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在性格上较为活泼好动、注意力较难以集中,对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应从实际问题入手,来实现合唱教学的优化和提升。
一、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在课堂上存在坐不住、易走神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教师没有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未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欲望。对此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可采取趣味性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而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合唱兴趣,则可以欣赏优秀合唱作品为基点,这样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歌唱氛围,还能激发他们对一些合唱技巧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继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合唱内容,选取适宜小学生欣赏的音乐作品,打造积极课堂。
例如,在学习《小蜜蜂》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合唱作品,并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及歌词内容模仿小蜜蜂采蜜的动作,同时让他们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感,调动起他们对该歌曲的学习兴趣。而后进行合唱教学,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然后再让他们模仿小蜜蜂的叫声“嗡嗡嗡”,在此基础上导出歌词内容展开合唱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取重唱或是小组合唱等趣味性方式,一方面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训练发声,奠定合唱基础
在学习唱歌过程中重点就是能正确发声,具备良好的发声技巧是进行合唱的基础,对此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发声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声音特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确保发声练习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在进行合唱时,姿势同样重要,即身体要自然平直、呼吸要顺畅、放松,保证嘴巴和鼻孔的呼吸气在同一频率上,而且学生在进行歌唱时要确保发音、咬字准确。在合唱时,具有良好的发声和精确的母音状态,能大大增强演唱的表现力和渲染力。
在进行合唱训练过程中,要确保学生音色的统一,而后再展开拓展音域的训练,从而形成明亮的高音区。总的来说,在合唱中声音的配合、协调十分重要,也是呈现优质作品的关键,只有声音配合到位,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歌词的情感和内容。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分组唱,来训练他们的声音以及相互间的融合性。例如,在学习《三个和尚》时,教师要指引学生通过听、读、练的方式,把握歌曲的节奏和发声,而后让由老师进行示范带领有感情地合唱该歌曲。即通过探析、思考歌曲的方式,把握歌曲的发音和声音配合的方法,以此强化学生的发声体验和学习,促进合唱声音的和谐性。
三、利用器乐,优化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多组织一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即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演出的方式进行合唱练习,这样既能锻炼他们合唱技能,又能培养其协调与合作能力。为了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借助相关乐器来促进其教学效果,这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节奏感,从而促进其音乐素养的良好发展。
例如,教师可将竖笛融入合唱教学中。基于“听”与“唱”是合唱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小学生又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及好奇心,对此教师可利用竖笛,激发他们的合唱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诸如在合唱歌曲中,由学生负责低声部旋律,而教师就可用竖笛来演奏高声部的旋律,通过该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继而优化他们的合唱水平。此外,通过竖笛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继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有益于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歌唱技巧,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协调与合作意识。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实施合唱教学。总之,在合唱训练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采取趣味性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科学手段强化他们的发声技巧,继而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