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应用探析
2022-03-02李芳霞
李芳霞
(甘肃省宁县春荣镇铁王小学,甘肃 宁县)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理解能力与成年人存在差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制订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外,更要培养学生的素养、“三观”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阅读是学生情感体验、语言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健全人格、塑造品行[1]。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此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进行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是其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语文教育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担负起小学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而且语文是与人联系紧密的学科,课文多是对自然、社会等内容的反映。学生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感受社会、人文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心理素质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动力。要想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良好人格,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学习,更容易接受渗透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其趣味性,进而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多元化,为学生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陶冶自身情操。
(二)寻找渗透点,以小见大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借助语文知识学习讲授哲理,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实现素质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寻找渗透点,从细节处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进而透过哲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通过“花生不好看但有用”这一点,教师提醒学生不能只注重外表,要做真正有用的人。在课文学习中,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更自然地融入阅读教学,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
(三)开展活动,渗透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渗透到日常教育中。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及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其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3]。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故事性的课文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以《陶罐与铁罐》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陶罐与铁罐,进行课文重演。在演绎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角色的揣摩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逊,不能自大。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学会管控情绪,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学习效果。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以此进行有效阅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制定情绪治疗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多注意学生的情绪,当学生出现情绪问题时可结合治疗方式,如通过大声朗读课文等方式进行纾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我情绪,保持良好的阅读情绪。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合理制订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