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方向与实现路径(笔谈)

2022-03-02钟书华潘建红孙德忠罗天强

关键词:高水平科技

钟书华 李 光 潘建红 孙德忠 罗天强

(1.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2.武汉大学 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3.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4.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5.武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科技自立自强:有限选择和实现路径

钟 书 华

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应对国际环境复杂变化的客观要求。科技自立自强具有丰富的内涵、外延,应保持战略定力,精心做好顶层设计,让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行稳致远。

一、科技自立自强的重点领域

根据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技术统计工作手册》的分类法,科学技术领域分为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医药科学、农业科学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五大类。每一大类又有两个层次的细分。

对庞大的科学技术体系,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所有学科领先,每个国家只能在有限领域具有优势。根据国际权威的专利索引数据库(DII) 的检索表明,在许多国际前沿技术领域,通常是几个科技大国排在前5位,但每个国家在不同领域的位次不同。换言之,不存在某个国家在所有技术领域都排第一的情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提出了智慧专业化(Smart Specialization)发展战略,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创新活动中不应寻求全面突破,而应在具有创新优势的领域集中资源,寻求突破,即“有所为,有所不为”。目前,欧盟国家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全力实施智慧专业化战略。

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应按国家提出的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总方针,遵循当代科学技术体系发展的规律,借鉴欧盟的智慧专业化战略,围绕有限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创新资源并且奋力攻关。具体地,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四大类。

(1)军事技术。军事技术是建设武装力量、巩固国防、进行战争和遏制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构成军队战斗力、机动力和后勤保障力的重要因素。在国际上,先进军事技术属于国家机密,大国之间互相封锁,不可能转让或通过市场获取。显然,我国必须在军事技术领域实现自立自强。

(2)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的技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产生了经济和技术压力,因此,在未来数十年间,我国不可能再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相反,还会受到这些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制裁”,对这些市场换不来的技术,只能依靠自己开发。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是未来大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关乎国家产业优势和产业安全,必须独立开发,避免受制于人。

(4)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通用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拥有这些技术,可将需要大量进口的通用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减少对外依赖,提高产业发展效益。

二、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科技自立自强的良好创新生态

在公共管理学看来,人的行为是制度调控的结果,可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构建一种创新导向的科研运行机制。

创新成果应作为科技评价的最重要标准。创新成果的本质是追求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和工程新创造,解决关键产业中“卡脖子”难题。创新成果的载体有论文、专著和专利等,载体是一种形式,可以选择,但本质是确定的,不能改变,因此,科技评价核心是“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而不是发表多少篇论文、出版多少本专著。

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事业有为、待遇满意、感情厚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凝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应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让人才自由成长,在创新活动中,形成“人人有希望,个个需努力”的良好科研生态。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组建以企业牵头由大学、研究院所和金融机构参与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集群,围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实现自立自强。在政府技术发展规划中,应反映企业诉求;在技术创新政策中,应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补贴比例。

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应鼓励自由学术探索,以包容精神允许个性化研究,对高端人才可免去业绩考核,让高端人才静心进行长远和前沿性研究;应关心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奋力攀登科技高峰。

三、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历史表明,我国越是开放,科技进步就越快。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的大规模对外开放,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技术的基础。20世纪初叶,大量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推动形成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建制化。新中国建立初期,一批留学欧美的专家学者回国,为后来的“两弹一星”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大量留学苏联的人才回国,成为了国家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我国的科技领域取得骄人的业绩。

扩大对外开放和科技自立自强是可以相得益彰的。科研过程是一个动态系统,在科研中,需要专业人才,需要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需要仪器设备、各种零部件和材料以及关键的检测技术。在科技全球化和科技高度分工情况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满足所有科研的基础条件和手段,而这些只能从外部获取,这就意味着,科技自立自强是一种开放状态下追求终端科技成果的独立拥有,科研全过程封闭、不与外部交流,则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

需要强调的是,在完全封闭状态下,虽然也能够取得一些科研成果,但这样存在一个巨大风险,就是封闭科研会偏离世界科技主流,导致科技范式与国际主流不对接,最终落后于时代,成为“早些年代的科技”。

四、保持战略定力,稳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自立自强项目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属于科学研究,成果形式有规律、理论、模型、公式和定理等,基础研究提供公共科学知识,属于“国家职责”。基础研究可以为技术开发提供知识与方法,没有基础研究支撑,技术开发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前沿性基础研究往往需要大型科研装备且耗资巨大,因此,在国家科技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对那些动辄需数百亿元的大型科研装备的基础研究,需要慎重论证,避免挤占对民生科技的投入。

应用研究属于技术研发,成果形式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和新服务,地方政府应重点关注。在应用研究中,成果可进入市场的属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直接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关乎民生也关乎发展。

重大科技自立自强项目研究难度大,需要科技组织具备长期的研究基础、具有更高的研发门槛,不是任何科技组织都能参加的。显然,重大科技自立自强项目研究不宜用“人海战术”,一哄而上不必要,也没有意义,只会造成资源浪费。重大科技自立自强项目研究时间长、耗资大,地方政府的财力难以支持,地方政府只能配合中央政府推进项目,同样,重大科技自立自强项目的立项也应在中央部委的规划、安排下进行,地方不宜独自冒进。

重大科技自立自强项目宜采用“揭榜挂帅”的制度安排,每个项目选择2~3个国内领先组织或国际先进的科技组织承担即可。

武汉: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时不我待

李 光

创新策源能力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原始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创新策源能力包括面向未来的科学认知能力、技术创造能力和产业开拓能力等。从创新策源能力内涵的关键词看,具有原创性、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持续性和引领性等意蕴。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言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策源能力的实质是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人类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核心在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带来历史性的社会巨变,而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唯有不断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才能有效应对。

我国正处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期,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任重道远。在国家战略和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发展新格局中,武汉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极核”作用。武汉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的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潜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强市和科技强市,同时,武汉应有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自觉意识和使命担当,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自觉和科技创新自信,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武汉应努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积极采取以下一系列强化策略。

强化科技创新思想破冰。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以思想破冰为引领。思想破冰是解放思想在新时代的进一步深化,对科技创新策源地及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定向开路作用。以思想破冰为引领,就是要破科技创新中的僵化保守之“冰”、部门利益之“冰”、固步自封之“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之“冰”,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思想破冰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强化科技创新系统思维。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要素在复杂交互作用下的科技价值实现过程。科技创新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创造全社会解放思想、崇尚创新的氛围,始终坚持系统思维,而且要坚决摒弃科技创新中的片面思维、平面思维、碎片思维和部门思维,必须通过强化系统思维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益。

强化科技创新需求导向。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的需求导向。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需求导向。尽快解决填补市内、省内、国内空白以及进口替代问题,尽快改变“卡脖子”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武汉加快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必须进一步聚集科技创新人才。习近平指出: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2)参见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5125594)。。在全球优秀科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武汉必须进一步完善集聚科技人才、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竭力创造科技人才近悦远来、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尤其要形成科技人才增量与科技人才存量兼容协同、相互激励的科技人才体系,不断提升科技人才体系的系统能力。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加快规划建设光谷实验室、珞珈实验室、洪山实验室、江夏实验室以及江城实验室等湖北实验室及大科学装置集群。切实以科技创新平台增量带动科技创新平台存量,形成国家实验室、省域实验室及重要企业实验室科技创新功能互补和相互支撑,不断整合和开放实验室及大科学装置资源,努力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为打造创新集群提供坚实基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功能。

强化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武汉加快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必须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与美国差距不断缩小。在“十四五”期间,武汉R&D经费投入强度将达到新的高度,势必为科技创新创造更好条件。必须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改革开放创新另辟蹊径,着力于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和科技创新效益。

强化科技创新生态优化。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创新生态。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不仅包含市场主体,而且包括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也包括社会中介服务组织、金融机构等。在我国强化“创新是第一动力”背景下,武汉在继续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为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创造更优越的环境。

强化科技创新集群建设。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集群。创新集群是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紧密结合的社会创新网络,是加快科学向技术转化、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能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科技创新效益并且强化科技创新竞争力。武汉要尽快形成从产业集群、大科学装置集群、研发机构集群向创新集群跃升的认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集群。

强化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尽可能增加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政府要切实增加基础研究投入,不断优化投入结构,同时要高度重视释放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潜能,尤其要积极引导其投资基础研究、前沿引领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等研究。在切实增加科技创新经费投入的同时,武汉应努力提高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和效益。

强化科技创新有效治理。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治理。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涉及政府的许多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对科技创新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武汉应以“鼎新”带动“革故”,切实加快科技创新治理方式变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及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强化科技创新国际协作。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坚持开放式创新,加快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程。在科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背景下,武汉市应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在更大空间、更广范围和更多领域聚集科技创新资源,积极策划、参与和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既要把科技创新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要努力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载入人类史册中。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协作平台,重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及企业的重要作用。

强化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范式和科学方法。积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关注人类科学研究范式从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到数据密集型科学的历史演化,重视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第四范式”的重要功能及作用,大力推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积极倡导跨部门、跨学科、跨军民和跨央地的科技创新合作,切实推进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科技创新协同。

强化科技创新自觉自信。武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必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自觉和科技创新自信。既要有创新行动自觉,更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面对美国谋求科技霸权对我国实行科技遏制的挑战,我国需正视在科技创新领域“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现实,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增强科技创新自觉自信。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充分发挥“时代新人”的作用*

潘 建 红

*基金项目: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编号:19TZTSKA002).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3)参见《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660)。。习近平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实践的针对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4)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在当今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场伟大的战争中,需要“时代新人”的大量涌现与脱颖而出,这关系到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否顺利实现。习近平提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5)参见《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241069)。。青年人才是支撑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与生力军。“时代新人”需要有所作为,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代新人”要牢记使命,坚定信念。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参见《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660)。。作为“时代新人”,应是社会的领航者。“时代新人”要继先辈志、扬先辈魂,涵养爱国情,树立爱国志,落实报国行,践行弘扬中国精神的使命与担当。习近平对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多次重要讲话与论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时代新人”作为全党全民族全社会的生力军与后备军,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做到有所作为,树立强大信心。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时代新人”都应牢记初心和使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定必胜的信念和决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最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时代新人”要明确责任,注重实干。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7)参见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16542)。。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面对国家与社会的需要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关键是要落实在实际的行动上,“时代新人”要努力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习近平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8)参见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ggkf40)。。行动落实的前提是明确自身责任,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要自觉担负主体责任。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既需要压实责任,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作为“时代新人”需要务实肯干,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应恪尽职守,真正主动履责,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人民的重托。

“时代新人”要强化担当,勇于斗争。习近平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9)参见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44445)。,这体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担当,给“时代新人”在科技创新的行为实践中树起了风向标。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10)参见《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031382)。,这更展现了共产党人“舍我其谁”的伟大担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场硬仗,要始终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青年当以实际行动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担当,在担当中做到勇于斗争、有能力斗争和有方法斗争。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11)参见习近平:《在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六大上的贺词》(2015年7月24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725/c70731-27358556.html)。。彰显担当,发挥斗争精神,要保持革命的精神状态,自觉弘扬正能量,以昂扬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坚决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时代新人”在政治上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行动上要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树立大局观与风险意识,工作上做到落实、落细和落小。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能铸就“时代新人”,“时代新人”也必将大量涌现,这是科技创新的现实选择与必然逻辑,也符合“时代新人”成长的必然规律。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战场要铸就“时代新人”,必须从思想引领、组织凝聚及精神锤炼等方面努力。

第一,思想引领“时代新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12)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3)参见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05/c64094-24973220.html)。。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的重要指示,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科技创新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中出现的各种感人事迹,强化对青年一代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教育、生命教育、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等。要发扬科学家、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要特别注重对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示范作用的挖掘,讲好科学家故事,通过对其成长历程、思想追求和先进行为的报道与宣传,为广大“时代新人”做好表率, 做好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的引领工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敢为人先、服务人民的大局观和政治意识。

第二,组织凝聚“时代新人”。其一,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加大社会动员的力度,鼓励更多“时代新人”积极加入到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伟大战争之中,通过组织动员汇聚“时代新人”合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战场,既要增强“时代新人”的责任感,团结凝聚他们,形成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其二,发挥共青团的作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来,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在中国青年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与政府团结广大共青团组织,做到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广大“时代新人”自觉拥护党的领导,使全体“时代新人”联合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共同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其三,充分发挥科技类社会团体的群众性与对青年科技群体的广泛联系作用,形成与打造有利于凝聚“时代新人”的良好环境。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对科学研究要有包容之心,强化价值引领,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同时,各类组织力量的不断壮大也为培育“时代新人”夯实了组织基础。为此,要发挥舆论引导与媒体动员、线上调动与线下推动、社会宣传与榜样带动等多方动员力量和多种动员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责任意识,在伟大实践中凝聚工作合力,培育“时代新人”。

第三,精神锤炼“时代新人”。习近平提出: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14)参见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载《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80页)。。为此,要引导“时代新人”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场合与环境中进行实践锤炼。“时代新人”要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就必须强化担当意识,练就卓越本领,提高实践水平(15)参见潘建红、梁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养重要论述的价值与启示》(《高校辅导员》,2020年第1期)。。提高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磨炼“时代新人”的实践品格。其一,要发扬科技志愿精神。大力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技志愿活动,拓展青年科技志愿参与渠道,呼唤更多人的担当意识,鼓励更多青年志愿者加入到创新与发展大军之中。其二 ,要弘扬奉献精神。引导个体正确认识个人担当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鼓励青年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将个人奉献融入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中,成为具有奉献精神的“时代新人”。其三,重塑奋斗精神。积极接受锻炼、经受考验,率领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奋斗,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基础和战略路径*

孙 德 忠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21ZDA0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升级版,我们需要从历史纵深、现实方位和世界视野等角度把握其深刻的现实依据和前瞻性的战略路径。

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内涵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科技创新是具有极强主体性、自主性、自为性、自控性和自由性的活动。自立自强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依附性的人格特征和庸常沉沦的精神状态与科学技术格格不入。所谓科技自立自强,是指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为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为探究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途径及其方法论体系,在科技创新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自主而非仰赖他人、勇攀高峰而非浅尝辄止、臻于完美而非抱残守缺以及自强不息而非松懈停滞的一种活动状态和精神气质。

对于个体而言,科技自立自强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结构和个性品格,特别是在问题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科学思维能力,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于否定自己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热爱并献身科学的个性意志品格(16)参见刘大椿:《科学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1-220页)。。对于国家而言,科技自立自强是民族精神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表现,是科学家群体普遍具有的独立自主、勇攀高峰、臻于完美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具有“压舱石”意义上的科技支撑,因而科技自立自强往往成为现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渐进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过程。科技自立自强在特定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中也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进程,即从初步的科技自立自强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转化。所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背景下,科学家群体通过独立自主、勇攀高峰、臻于完美和自强不息的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在广度上逼近最前沿、在深度上抢占制高点、在速度上促进新兴科技快速发展以及在精度上精准调控研究进展,以更多更新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探索和发现自然奥秘以及解决最紧急、最紧迫的关键问题,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二、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基础

第一,自立自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积淀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恒久生命活力和持续世界影响的文化精华,它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构筑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刚健自强,生生不息”或“自强不息与创造革新”的自强维新精神(17)参见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第10页、第82页)。,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滋养下,中华民族自持自立、奋发图强、百折不挠,不仅创造了辉映世界的物质成果,而且以长期领先的科学技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科技自立自强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鸦片战争以降,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华民族进行残酷侵略和掠夺。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以“中体西用”谋求自强之术,但由于洋务派对列强的依赖性和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本性,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既无法实现科技自立,更无以达成自强、求富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一大批科学工作者怀抱科学救国的崇高理想,发扬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致力科学技术教育与研究。1940年中国共产党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坚持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三位一体,为边区经济建设和增强抗战建国物质力量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国科学社、中央研究院和著名大学的优秀知识分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刚毅坚卓、弦歌不辍、学术报国,为中国现代科学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人才,但在“救亡压倒一切”的特殊时期,科技自立自强还是难以实现的梦想。

新中国的建立为包括科技创新在内的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956年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先后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催生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和产业的诞生。从“科学的春天”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创新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日渐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动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不断迈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真正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习近平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18)参见《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858850)。。只有大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创造出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国之重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才能攻坚克难、蹄疾步稳。

三、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路径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党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互促共生效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性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只有继续更好发挥人民利益至上、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及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制度优势,才能不断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制度保障。

(2)立足四个面向,明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攻方向。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加剧,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欧美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仍然占据整体上的明显优势,社会利益关系等生产关系因素的分化越来越制约科学研究的方向、进程和成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支撑,锚定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19)参见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21年11月4日,第2版)。。

(3)强化四大主体,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整体效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同时,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创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主体支撑。

(4)补齐八个短板,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就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而言,还存在八个方面的不足: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科技评价体系还不适应科技发展要求以及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完善(20)参见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16542)。。克服这些长期存在的难点、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才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真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5)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科技贡献。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广泛造福全人类。通过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价值导向与路径选择

罗 天 强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也是我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复杂环境下加快我国科技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需要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在宏观整体上不断深化认识。

一、“自立自强”理念是统领我国科技工作的灵魂

“独立自主”是我党自建党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始终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并深刻体现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基础而关键的作用,受到我们党高度重视。

从新中国成立起,不仅在各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包括了科技事业的发展规划,还根据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国际环境的变化,适时制定了专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从而保证了我国科技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比如《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规划以及“科教兴国”“科技强军”“创新驱动”等发展战略。“国产化”是我国科技和产业界持续的、基本的奋斗目标,到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并不断升级,许多产业和科研水平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并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取得了诸如“两弹一星”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铁工程、“中国天眼”、深海探测器以及中国空间站等重大成就。从科技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的演进来看,“独立自主”科技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并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到改革开放“引进消化”“自主创新”的发展,再到新时代“自立自强”的深化和提升。

我国军事和许多重要生产领域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尤其是一系列重要事件或遭遇,影响着我国科技规划的制定和科技理念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遭受核威胁、苏联撤走援华专家,到“96台海危机”、“银河号”事件、国际空间站项目排斥中国,再到美国举全国之力无理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还包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科技决策失误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都在向我们昭示“科技自立自强”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国家科技理念是指引科技发展的价值导向,关涉国家科技发展方向、性质、特征和科技经济发展的持续与安全。尽管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国际间的科技竞争也越发激烈和复杂。习近平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21)参见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18-05/28/content_ 5294322.htm)。。因此,我们必须依靠自立更生,不断推进国家科技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建立起相对独立完备的具有强大抗压能力又充满活力的科技经济体系。

科技“自立自强”理念的明确提出,是对传统科技“独立自主”思想的升华,中国科技不仅要“独立自立”,更要“发愤图强”,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引领我国科技工作的共同价值目标和统领我国科技工作的灵魂,应成为指导我国科技持续稳健发展的国家意志,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决策者应自觉将“自立自强”理念融入到科技工作中。

此外,技术与科学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技术具有不同的存在形态,产业形态的技术是支撑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科技“自立自强”也因此体现在产业的“自立自强”上,因此,我国产业发展也要赋予“自立自强”的价值理念和灵魂,保证我国科技事业及产业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方向,避免出现技术由我国自主创新而进入产业后却丧失主导权的情况。

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第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实现经济、政治、社会、国防和科技等全方位的高度发展,科技的高度发展又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防强大以及国家目标的重要基础。“科技立则国家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如果科技的运行和发展受制于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

第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总体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11个方面,由于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决定了科技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真正保障总体国家安全。

第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支撑国内大循环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保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同时,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造就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需要。

第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的力量源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人民的中国智慧和方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推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体现大国责任和担当,需要强大科技经济实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可以提高我国科技经济“势能”,为向更多国家和人民转化科技经济“动能”积蓄力量,科学辩证地处理好“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三、国家计划主导和市场拉动调节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决策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推动科技及产业发展,为此可以采取以下两条实现途径。

(1)国家计划主导。对于关系国计民生、战略全局、国家安全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研发活动和产业发展——比如卫星导航、空间站、大飞机、高铁网络和国防科技等领先的或受制于人的核心科技和产业——需要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明确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整合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及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

(2)市场拉动调节。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构建有利于充分激发人的科技创造力的创新创业市场环境和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及面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产业创新,如华为5G、大疆无人机等,即是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优秀代表。

为此,需要认真研究总结成功的创新企业和科研工程的科技生产关系,为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借鉴。科技生产关系是科技生产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关系到科技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正义的科技生产关系和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稳健提高。 我国科研机构、高校和产业界要加强团结合作,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自立自强”的高质量国家科技体系。

四、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手段创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具体路径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需要大量创新人才的支撑。科技人才是科技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全面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水平需要造就大量科技创新人才,包括战略科技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继续成长,进而又推动创新实践的发展,形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的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需要高水平的科研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科技生产也是一样的道理。科学和技术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科学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新技术的诞生往往依赖科学上的突破,科学技术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都是围绕客观物质规律的认识和应用展开的,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人们不仅能够认识和应用自然规律,也能够生成和应用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规律,这些新规律通过实验手段的“移植”和“放大”来实现科学向技术的转化。这样的新规律具有人工性和地方性特点,使实验技术条件和手段的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研究手段的创新和科技创新活动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战略工程的实施,以华为为代表的众多高科技企业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投入,这必将为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巨大作用,也为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高水平科技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笔中“黑科技”
高水平花样滑冰竞技人才的培养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科技助我来看云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