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 以“五个融合”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2022-03-02赵效锋蒋华勤
赵效锋 蒋华勤
多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理实”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校地融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地生根,并向着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的方向迈进。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连续4年位居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一名和《广州日报》全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民办高校第一名。
推动产教融合,打造优势专业“集团军”
黄河科技学院坚持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学科链,围绕学科链部署专业链,精准对接河南省六大战略支柱产业,打造智能制造、信息工程、生物医药等六大优势专业集群,获批省级重点学科5个。学校积极发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打造优势专业,在全省率先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專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特色、品牌专业29个。此外,学校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进一步理顺“专业+产业”“专业+行业”“专业+企业”的合作机制,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创”协同创新平台。与京东物流、汉威科技等企业合作建立现代产业学院8个,与阿里巴巴、华为、惠普等企业合作建立订单班10个、校企工作室1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52个,与省委网信办、奇虎360公司合作建成河南省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基地,与宇通客车合作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首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
突出“理实”融合,打好双创教育“组合拳”
实践出真知。创新人才培养的结果和效果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体现出来,因此,必须把强化“理实”融合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黄河科技学院坚持专业教学对接企业、衔接行业、链接产业的思路,坚持在理论教学中强化实践案例,在实践教学中夯实理论支撑,持续深化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课堂教学—学术活动—创新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创业实践”层层递进的“理实”融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探索了“课堂+园区+企业”的“三元合力”人才培养路径,让学生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按照就业、创业、升学三大类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启迪创新“火花”,激发创业热情;通过园区实践,让学生进入创客训练营、创客工厂、众创空间等“双创”教育孵化平台亲历模拟、实战训练;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引企入园、共建实体、联合研发等方式,把科学家的实验室、技能大师的工作室等搬到学校1.2万平方米的实习实训场地,以创新产品开发为核心,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专创融合,搭建“双创”孵化“大舞台”
专创融合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黄河科技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推进课程融通化、队伍“双师”化、实践联动化、平台产业化发展,2 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8门课程被认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学校构建了“创客工作室—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学校获评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黄河众创空间获批首批全国众创空间,并与大学科技园双双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
依托全链条创新创业“培养—孵化”体系,学校扎实推进“三个孵化”。一是孵化成果。近年,学校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多项,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2银6铜的成绩,荣登“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二是孵化成长型企业。近5年,学校辅助在校生创办企业197家。三是孵化人才。学校培养了“河南省创新创业十大标兵”“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入选者等一批先进典型。学校获评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教育部举办的颁奖会上作为全国四所典型高校之一进行发言,展示了学校的综合创新能力。
强化科创融合,锻造科技创新“生力军”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推广应用的重要技术依托。高校不仅要构建科研创新体系,更要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科技创新与创业孵化相融合,推动“科创+产业”同频共振。
为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黄河科技学院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通创新和应用“最后一公里”,促进科技成果向社会和教学“双转化”。同时,通过“筑巢引凤”构建人才高地,学校汇聚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50余人,获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8项,获政府产业化引导扶持资金1800万元。学校的16个研发中心全部成功孵化企业,其中超级电容器研发中心孵化的校办企业——河南华中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为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人造卫星等提供电容器。孵化企业产品服务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125家单位。
推进校地融合,拓展协同创新“朋友圈”
坚持地方性和应用型是地方高校办学的基本定位,融入地方、服务产业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走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化办学道路。黄河科技学院植根中原、服务地方,坚持寻求校地融合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平台优势,努力构建共生共荣、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校地融合新格局。学校通过建设高端智库,服务政府决策,与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共建河南省数字乡村创新中心、河南新经济研究院。学校的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受省发改委委托开展全省“双创”基地的第三方评估,为建业集团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学校两项成果入选2019年CTTI来源智库年度精品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全国仅7家),多项研究成果得到省委书记楼阳生、副省长武国定等省领导的专门批示。
学校积极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郑州市政府、中科院软件所签订三方协议,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受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建设河南省高校专业建设评估预警平台、市属高校教育信息化2.0专项;与二七区政府共建“U创港”创业综合体,被郑州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教育资源倾情服务社会,依托各类教育培训基地为地方培训各类人员3万余人次。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今后,黄河科技学院将继续以国家与地方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推进校企联盟、校协联姻、校院联合、校政联动,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努力当好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人才库”、产业升级的“动力源”、党和政府的“智囊团”,为中原出彩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责编:泰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