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厚篇

2022-03-02董国财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道人知者厚道

董国财

阅读训练一

查道吃枣

道性淳厚①,有犯②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③,民讼逋负④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⑤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⑥,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⑦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⑧。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⑨。

——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释

①淳厚:质朴敦厚。②犯:触犯,冒犯。③笞罚:拷打责罚。④逋负:拖欠赋税﹑债务。⑤计直:计算货物的价值。直,通“值”。⑥第:官僚贵族的大宅子。⑦茕独:孤单,孤独。亦指孤独无依的人。⑧屑意:介意、在意。⑨周给:周济救助。

译文

查道为人淳朴厚道,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他处理的事都宽大仁恕,手下小吏犯有过错,从来没有鞭打责罚过。百姓中有被告发拖欠赋税、债务的,有时候查道拿自己的钱替他补还,因此不予追究。曾经有一次外出巡查,路边有甜枣,仆从摘来献给查道,查道按照枣的价值将钱挂在枣树上然后离开。查道小时候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当官后他住在京城,家中仍然贫穷,因为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以及赏赐,全部散发给了这些人,但从不计较。他和人相交,情意恳切,十分周到;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待之更加厚道,大多给以周济。

【模拟演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有犯不较(      )

以是颇不治(      )

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

不以屑意(      )

(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尝 出 按 部 路 侧 有 佳 枣 从 者 摘 以 献 道 即 计 直 挂 钱 于 树 而 去。

(3)这段短文写了查道哪些事,试概括出几件;从中可以看出查道是怎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1)冒犯;追究;住宅;介意、在意(2)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3)有人冒犯能宽恕,手下有过失不鞭罚;老百姓拖欠税赋、债务他代偿,仆从摘枣给他,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独者尤其优厚,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中的孤独无依的人。查道性格淳厚,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

阅读训练二

朱熹疗足

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②,旋③觉轻安。公大喜,厚谢④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⑤,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⑥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⑦,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⑧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

①朱文公:朱熹。②针熨之术:针灸的方法。术,方法。③旋:不久。④厚谢:重重地感谢。⑤筇:一种竹子,可做拐杖。⑥勃窣:匍匐而行,跛行。⑦大作:大兴、大起。⑧罪:惩罚,治罪。

译文

朱熹患有脚病,曾经有个道士用针灸的方法为他治疗,不久便觉得轻松安适。朱熹非常高兴,重重地感谢了他,并且送他一首诗写道:“几年来我凭借着细竹竿行走,如今,一针下去就觉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门时放下拐杖,笑得像个儿童,现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蹒跚而行的老头了。”道士拿到诗后径直离开。没有几天,朱熹的脚病发作得非常厉害,比没有针灸时更严重。朱熹急忙让人寻找道士,(但这时)已经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朱熹叹气说:“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想追回赠送的那首诗,唯恐他拿着这首诗招摇撞骗贻害他人罢了。”

【模擬演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尝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 )

旋觉轻安(  )

厚谢之(     )

甚于未针时(   )

(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某 非 欲 罪 之 但 欲 追 索 其 诗 恐 其 持 此 诗 误 他 人 尔。

(3)短文结尾“公叹息”的含义是                ;从中可以看出朱文公是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1)曾经;立刻、马上;重重、优厚;比 (2)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3)对道人拿着他的赠诗再去贻误其他病人的忧虑。仁厚(厚道),性情率真,能为他人着想。

【妙笔点评】

《钱氏家训》有言:“存心不可不宽厚。”《论语·雍也篇》也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一个宅心仁厚的人必定能宽容待人,身上自带一种人性的光芒。仁厚至简,一如查道吃佳枣挂钱、朱熹赠诗后追悔,其中都藏着一份仁厚。

查道的仁厚根深叶茂。不必说有人冒犯能宽恕,手下有过失不鞭罚,也不必说老百姓欠钱他代偿,单是仆从摘枣他挂钱就可窥一斑。人在做天在看,枣树无言佳话流传,他留下的口碑屹立千年。朱熹对一首赠诗的追悔也是仁厚的一种。仁厚之人犹如披一件旧袄,穿越历史的风霜依然带着温度,面貌可亲。

“厚德载物”和“仁厚”中都有一个“厚”,虽然厚度不同,但还是有些血缘。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怀一颗真诚的心善待、宽容别人,就是一个仁厚的人。

古往今来这样的人真不少——

宋仁宗堪称代表。仁宗游园口渴,负责带水的人偏不周到。他不忍吭声,怕有人因此吃“罚单”,仁宗的“仁厚”,不负其名。

亚历山大也留下佳话。他能纡尊降贵,跟躺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对话,热问贴了个冷回答:“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面对如此傲慢,亚历山大不但不怒,还挺羡慕人家的境界。

达摩祖师也自有一套。山匪来寺庙打劫,他凛然面对。论功夫,匪徒的刀剑不在话下,可他不躲避射来的火箭,焚身教化,最终撼动了一颗颗冥顽不化的心。再好的说教不如仁厚来得更奏效。

米里哀主教也用了同一招。在《悲惨世界》里,冉阿让吃他的饭,睡他的床,偷他的银盘子,他还以德报怨,用一副银烛台把对方的良心从魔鬼那儿赎回来。仁者无敌。

因为仁厚,莫言的母亲把饺子送给乞丐,马季力排众议为德云社题字,弘一法师圆寂前还叨念火化他时别伤到小蚂蚁……仁厚够厚!

仁厚是一种美德,是一条原则,是一门艺术、一种智慧、一种信仰、一种境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取决于社会仁厚度,仁厚就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标尺。

猜你喜欢

道人知者厚道
厚道
厚道
古语积累
黄鹤楼的传说
《论语》佳句精选
神算
神 算
厚道人的三种品质
厚道
后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