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学子“树洞”刷屏,照亮的不止一个人

2022-03-02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硬座学杂费树洞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一个人也好。”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树洞里》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

“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这位学生来自安徽,为了省钱,2014年从老家坐着硬座一路北上。这趟列车很难买,更多时候他拿着一个小马扎坐着看书,度过火车上的一宿时间。

文章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同学吃西瓜喝饮料时,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里想办法用最少的钱吃到最可口的饭菜;无法承担班级出游花销,错过了和同学的合照……这些内容琐碎而朴实,却又能直抵人心,令人动容。

“每年要写两封信,一封是给发放奖学金的企业,一封是给基金会的。”在获得资助的同时,这位学生也会定期给那些给予他帮助的企业和组织送上一封手写信。此后,他通过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获得了保研资格。

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每学期回家时,他也会去看看这些孩子,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说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资料来源:中国日报网、极目新闻、光明网等)

《在树洞里》金句摘录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认为,厚德载物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一切, 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

我接受了这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的回报,匹配我的德行,去资助像我一样的孩子,这就是未来我要做的。

学弟学妹们,当你们拿到钱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有很多贫困的人,他们连饭都吃不起,清华给我们这么多机会,这么多资助。也许相比于你们的家庭收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们是否应该发自肺腑的感谢这一切偏爱呢?

看看这么多的回复,这么多的点赞,它印证了什么?印证了清华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有大爱的。虽然我们平日里嘻嘻哈哈,但是我们依然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依然可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们依然可以做到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心有暖阳,何惧人生沧桑!

适用主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向阳而生;心怀感恩,推己及人;贫富定义被纠正……

运用示例

文章触动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位,原因不仅在于“树洞”的主人对于命运、生活真诚的态度,还在于其文字背后所蕴藏的精神成长。身处困境的他一直在奋斗,但他的字里行间没有任何对命运的激愤,反倒以平和的心境,坚持在逆境中奋勇向上。艰苦的生活没有让他丢失自尊,反倒让他对社会、学校充满了感恩,学校图书馆免费提供的开水都让他欣喜不已。虽然每个月只能花400元,但对“知识改变命运”有着笃定的价值追求,并且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业。

从“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的黄国平,到“放牛娃成长为北大博士”的肖清和,再到今天的“清华贫困生”,寒门贵子之“贵”,贵在于他们通过苦难的磨砺实现了精神成长,具有同龄人很少具备的坚强意志和强大内心,长期生活困顿却没有因此让其心灵扭曲、精神荒芜,而是像石缝中的野草一样身心健康蓬勃成长。——项向荣,《钱江晚报》

无论是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古之圣贤,还是如今艰难求学、知恩图报的清华学子,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倔强纠正着人们对于“贫富”的固有定义。人的“贫富”从不单以物质占有来衡量,精神上的富足也应该被人们所关注与肯定。“树洞”中的学生虽自称“困难户”,但人们没有看到诉苦,看到更多的是他对待同学的真诚、对待社会的感恩、逆境求生的独立与敢于规划未来的乐观。最重要的是,他懂得给予。“因為穷过,所以更觉帮助的可贵。”对于寒门学子来说,走出大山并不难,难的是走出将自己固化为索取者与弱势者的“大山”。

物质上的贫穷不与精神上的富有绝对挂钩,现在的贫穷不与未来的富有绝对挂钩。文明在进步,人们有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不妨在“贫富”之上增添一些注脚,丰富它的含义。让精神文明与道德品质在社会“贫富”评判标准中占多一些比重,给物质贫乏者在进行自我定位时不再被“贫困”限制了发展的空间。——魏泽鸿,红网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硬座学杂费树洞
找到自己的树洞
硬座蛮舒服的
硬座蛮舒服的
树洞里的秘密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2016年秋季起免除普高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
2016年秋季起贫困高中生免交学杂费
“硬座宝”硬座一秒变卧铺
我国高职高专学杂费的地区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