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样滑冰里的“花样音乐”

2022-03-02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花滑拉威尔冰场

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有着200余年的历史。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举行,花样滑冰被列入比赛项目,可以说是冬奥会的元老级比赛项目。不过,最早的花滑比赛并没有配乐,而是一项无声运动。

1932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花样滑冰的寂静被打破。一支乐队走上冰场,为所有选手伴奏,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被循环演奏了十多遍。从此,各种美妙的音乐让花样滑冰选手如虎添翼,这一项目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随着花滑运动的不断完善,选手们对音乐的选择逐渐增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适合的音乐,但仅限于没有人声的纯音乐,古典音乐被大量运用于比赛中。以下几首曲子是花滑赛场上的“大热门”,成就了许多精彩唯美的瞬间:

《波莱罗舞曲》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于1928年为他的好友、俄罗斯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创作的曲子,并于同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由于全曲只有一个主题,连节奏也没有发生变化,在首演时有观众称拉威尔是“疯子”。这首简单纯粹的曲子简直就是为舞蹈而生。

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上,英国花样滑冰组合杰恩·托维尔和克里斯托弗·迪恩凭借出色技能与《波莱罗舞曲》的完美结合,赢得了满分,获得奥运金牌。如今,《波莱罗舞曲》依然是热门曲目,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选手金博洋就以这曲作为配乐,创造了好成绩。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一定想不到,自己一生中最后的作品《圖兰朵》有朝一日会在冰场上屡屡响起。2003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选择了《图兰朵》,两人行云流水般的滑行、高质量的三周跳接两周跳、抛跳等动作与音乐的意境完美融合。当《今夜无人入睡》的旋律响起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维瓦尔第《四季》等名曲因为观众接受度高、故事感强,符合花滑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演绎故事的要求,也常常出现在比赛配乐中。

(摘自《华西都市报》2.22)

猜你喜欢

花滑拉威尔冰场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西浦学生刘雨晴:我与冬奥的花滑故事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美国花滑队员接连“控告教练”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论钢琴作品中艺术性与花滑技术性的融合方式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