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第六中学田佳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第六中学 田佳艳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示化与体系化的教学方式,高中物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知识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仅仅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就难以对知识点有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教师需要将其简单化,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让学生能主动探究并应用物理知识。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物理教学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物理理论基础,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物理知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引导,建立清晰的物理学习的目标,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思维导图能将物理概念、公式、定义等串联起来,并让学生能思考和探究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一个整体。
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点的再次整合与构建,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展开物理知识的教学,能使知识点更加形象和直观的被呈现出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学生梳理出清晰的逻辑架构,促进学生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学习物理知识,提升物理学习效率。
此外,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学生对物理知识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并对其进行延伸和拓展,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构建出完整的物理学习体系。由此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信息的加工和整合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高中物理涵盖了很多实践性与探究性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物理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思路,采用了教学新理念和新手段,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部分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的听取知识,加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自主思考和实践。久而久之,学生物理学习的思路就会越来越狭窄,出现思维定式,知识的延伸性不强,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难以提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生的互动性比较少,多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教学,教学氛围不够活跃。部分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效率不高,难以将思维导图与物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这就影响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多学生难以利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都难以有效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良好的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为开展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前预习中,为学生布置适合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能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和方向。这样学生就可以准确抓住物理学习中的重点知识,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思维导图为学生设计预习的问题。如“导致超重和失重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展示预习的重点,让学生能对牛顿第二定律有充分的认识,并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课前预习对展开课堂教学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借助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减少预习的盲目性。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难点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很多知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相关的知识点时,这节课的内容需要让学生对力的平衡有全面的掌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难点或者问题,部分学生对平衡态不能理解,对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也不能全面分析出来。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的难点展示出来,如平衡态及其特征、物体受力的分析、合成与分解的状态等,然后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学习难点进行一一讲解和突破。这样学生就可以将预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对共同力、平衡状态等知识有明确的学习和认识,使物理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借助多媒体、微课等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利用Flash动画或者PPT等,让思维导图更加清晰,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准确把握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针对性地加以化解。
(三)思维导图在课堂互动中的应用
物理学习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应用的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践和主动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探索物理知识。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延伸更多的知识点,丰富学生的物理视野。课堂互动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互动,教师能综合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要将思维导图与课堂互动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分析知识并应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对知识的学习,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要先提醒学生思维导图中应该包括定义、公式、产生的条件、导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电动势能以及相关的说明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拓展,设计互动的话题:怎样理解反电动势?并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者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等方式,借助思维导图分析反电动势的定义、公式等。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学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四)思维导图在复习巩固中的应用
物理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碎片化的学习中,就难以形成完善的学习体系,对物理知识点没有整体性的把握,反而会影响到物理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知识,使得物理学习能系统化。例如,在复习《圆周运动》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顾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特征,并将其绘制在思维导图中,然后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特征等进行回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掌握圆周运动的内容。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其具有怎样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将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拓展思路,从日常的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化解生活问题。思维导图在复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能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并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将知识灵活应用。同时,借助思维导图还可以实现体系化的复习,使得物理复习的逻辑性更强,能有更为清晰的复习思路,增强学生对物理公式、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记忆能力。
四、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为学生构建清晰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抓住物理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物理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绘制有效的思维导图,使得物理教学图示化和体系化。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学习,增强物理知识之间的衔接性,提升物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