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女性的热爱与追求
——论伊莎贝尔的回归

2022-03-01郭现莹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德伍德伊莎贝尔人格

郭现莹

(新乡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发表于1881年的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以下简称《画像》)是美国19世纪心理现实主义作家亨利·詹姆斯早期的巅峰作品。在该作品中,詹姆斯塑造了一位美丽、独立并富有想象力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的形象。她跟随姨妈杜歇夫人从美国来到了欧洲,在拒绝了几次看似完美的婚姻之后,嫁给了半吊子艺术家奥斯蒙德,从此陷入了婚姻的牢笼。在经过了不幸的婚姻之后,伊莎贝尔回到花园山庄陪伴即将去世的表兄拉尔夫。这时,她的美国追求者戈德伍德于花园山庄再次求婚。但是,她毅然决然选择返回罗马,回归家庭。

目前,伊莎贝尔选择返回罗马、回归家庭的动机成为国内外批评家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社会、家庭和作者自身等角度分析伊莎贝尔回归家庭的动因。本文主要从19世纪中后期出现新女性的影响、伊莎贝尔对欧洲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荣格原型理论分析伊莎贝尔回归家庭的动因。

一、伊莎贝尔:新女性形象

19世纪中后期,由于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美国妇女思想上受到了启蒙主义、理性主义的影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从此,“女权主义”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胡江波认为“新女性是一个单身且受过高等教育、经济上自主的群体,是独立、坦率、蔑视传统的形象”[1]。

琼·韦斯特认为“新女性”追求的首先是经济上的独立和独立的自主意识[2]55。在《画像》中,詹姆斯塑造的伊莎贝尔形象是19世纪后期典型的新女性形象。伊莎贝尔经济独立,继承了姨夫老杜歇先生的大量遗产,并且有独立的自主意识。

伊莎贝尔独立的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她拒绝了沃伯顿勋爵和戈德伍德的求婚,而同意了一无所有的追求者——半吊子艺术家奥斯蒙德的求婚。沃伯顿勋爵富有财产和权力,是英国绅士的标本。但是,伊莎贝尔认为沃伯顿勋爵所具有的财产和权力对于她是一种束缚,因而拒绝了他的求婚。戈德伍德是美国的工业巨子,漂洋过海来找伊莎贝尔。当他向伊莎贝尔求婚时,伊莎贝尔感到了像石头一样的压力,所以,她也拒绝了戈德伍德的求婚。奥斯蒙德一无所有,即小说中所描述的“他没有职业,没有名声,没有地位,没有财产,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一切”[3]184,但伊莎贝尔仍认为她和奥斯蒙德的结合会实现自己向往的自由和独立的美好人生。因此,伊莎贝尔选择了奥斯蒙德,从此陷入了不幸的婚姻。

在小说结尾,戈德伍德在花园山庄再次向已婚的伊莎贝尔求婚,但是她仍选择返回罗马,回归到她那不幸的婚姻。究其原因,伊莎贝尔表面上是新女性,追求女性自由和独立,但是在潜意识中,传统女性的思想仍深刻地影响着她,伊莎贝尔的自我意识始终徘徊在新女性和传统女性之间。

伊莎贝尔的传统女性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在19世纪中后期,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美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欧洲传统文化和习俗仍然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社会。在传统社会中,女性的主要任务是服从丈夫、取悦丈夫、照顾丈夫和孩子,她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财产完全归丈夫所有,甚至她们的穿着只是为了代表丈夫的身份,女性是丈夫的附属品。在《画像》中,尽管伊莎贝尔继承了姨夫老杜歇先生的部分遗产,但是婚后的伊莎贝尔处处服从丈夫、取悦丈夫,并且她的财产在婚后归奥斯蒙德所有,不能支配自己的财产。

伊莎贝尔的女性意识充分说明了19世纪的新女性虽然经济独立,但是她们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社会的影响。

二、伊莎贝尔对欧洲传统文化的热爱

伊莎贝尔热爱知识,尤其喜欢欧洲传统文化。因此,伊莎贝尔最终在选择回归地时没有选择美国,也没有选择英国,而是选择回归到罗马这个蕴含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伊莎贝尔热爱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同时,伊莎贝尔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欧洲传统文化催化了伊莎贝尔想象力的迸发。在第三章,伊莎贝尔初次登场。姨妈杜歇夫人决定带她返回英国。她对伊莎贝尔说:“我住在一座古老的宫殿式建筑里,那里发生过三起命案。这是我所知道的,我所不知道的不知还有多少呢。”[3]23这立即引起了伊莎贝尔强烈的好奇心,兴奋地同意了和杜歇夫人一起返英的建议。当伊莎贝尔来到花园山庄这个古建筑物的当天晚上,她便不知疲倦地坚持要求拉尔夫带她欣赏他收藏的名画,表现了她对欧洲文化的热爱,对新知识的渴望。

伊莎贝尔对欧洲文化的热爱也影响了她对婚姻的选择。面对她的四个爱慕者,即表兄拉尔夫、沃伯顿勋爵、戈德伍德和奥斯蒙德,她选择了一无所有的奥斯蒙德。这缘于她热爱欧洲传统文化。当伊莎贝尔第一次来到奥斯蒙德的山顶别墅时,她马上被奥斯蒙德收藏的大量艺术品所吸引,甚至奥斯蒙德教育女儿帕茜的方式,伊莎贝尔也认为是欧洲传统文化的表现。伊莎贝尔认为奥斯蒙德的别墅简直就是一所“世外桃源”。伊莎贝尔坚定地把奥斯蒙德当作欧洲传统文化的代表,认为他虽然物质贫瘠,但精神富有。同时,伊莎贝尔认为,她物质上的富有恰好和奥斯蒙德精神上的富有互补,使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欧洲文化。

在小说结尾,伊莎贝尔之所以没有选择回归美国,还在于罗马作为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保存了数千年的历史遗迹,这极大地激发了伊莎贝尔的潜在想象力。罗马璀璨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伊莎贝尔,“她觉得非常愉快,她甚至愿意相信,这是她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刻”[3]270。罗马的艺术文化也提升了伊莎贝尔的道德观念,升华了她的精神境界。

三、伊莎贝尔独立意识的自我实现

荣格的原型学说蕴含了集体无意识原型,即人格面具(persona)和阴影(shadow)。霍尔认为,“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4]48。阴影指的是“人性中的阴暗面,或指人性的兽性面。这是精神中最隐蔽、最奥秘的部分”[5]。

在《画像》中,伊莎贝尔跟随她的姨妈杜歇夫人从美国到欧洲的过程,就是她人格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渐从阴影与人格面具分裂过渡到阴影与人格面具和谐统一,即自我实现。

幼年时的伊莎贝尔失去了母亲,父亲对她又爱护不够,因而她的阴影是软弱的,渴望得到年长者的爱护和保护。在小说的第二章中,伊莎贝尔初次来到花园山庄,拉尔夫对她说:“她(笔者按:指杜歇夫人)收留了你。”[3]16她马上反驳道:“你的意思是她收养了我。是的,她喜欢当保护人,她也待我非常好,但是……”她继续说,露出一种急于把意思表达清楚的神气,“我更重视我的自由。 ”[3]16

伊莎贝尔对“自由”夸张的情绪反应,与她的阴影,即渴望得到别人的保护有必然的联系。

伊莎贝尔的人格面具是她独立自主的思想。人格面具是在社会交际中个人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展示的人格。伊莎贝尔登场前,姨妈杜歇夫人在信中说伊莎贝尔“颇能自主”[3]9。伊莎贝尔独立自主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戈德伍德、沃伯顿勋爵和表兄拉尔夫。戈德伍德和沃伯顿勋爵先后向她求婚。表兄拉尔夫劝说父亲赠与她大量的遗产以“给她的帆增加一点风力”[3]172。甚至,老杜歇先生也认为她“非常有趣”。

然而,在奥斯蒙德的山顶别墅,奥斯蒙德与帕茜的父女形象唤起了伊莎贝尔心理深处的无意识原型阴影。“他(笔者按:指奥斯蒙德)把她(笔者按:指帕茜)拉出了坐位,让她站在他的膝盖中间,靠着他的身子,同时用一条胳膊围在她细小的腰上”[3]241。伊莎贝尔渴望拥有这样一个父亲,爱护她,保护她,正如奥斯蒙德爱护帕茜一样。

伊莎贝尔和奥斯蒙德结婚以后,伊莎贝尔是不幸的,但在这不幸的婚姻中,伊莎贝尔的内心在不断地思考,逐渐使自己的无意识原型阴影和人格面具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在第四十二章中,詹姆斯描述了伊莎贝尔深夜壁炉前的思考和认识:她意识到自己精神痛苦的根源不仅是她丈夫奥斯蒙德婚前戴的假面具、他的极端自私自利以及其道德卑下,还有她本人对他的违心欺骗——把自己装扮成维多利亚时期的淑女、一个顺从的女儿。在不断思考和认识中,伊莎贝尔逐渐成熟,因此有了她在修道院对梅尔夫人所说的话:“我相信,我应该感谢的是你!”[3]536伊莎贝尔感谢梅尔夫人,是因为梅尔夫人设计的婚姻牢笼使她逐渐成熟。并且,伊莎贝尔相信,通过合适的方法,她仍会获得幸福。戈德伍德在花园山庄再次向她求婚时说:“我们完全可以做我们喜欢做的一切,在这个世界上,谁能够约束我们?有什么能够限制我们,谁有丝毫权利在这个问题上干涉我们?这完全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我们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它。”[3]566这一番话使伊莎贝尔感到窒息,因为她已经从一种单纯的、不成熟的思想境界过渡到了一种成熟的、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的思想境界。戈德伍德的这番言论更使她意识到自己的最佳选择就是回归家庭,用最合适的方式解决她的婚姻问题,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幸福,这也是她最终选择返回罗马、回归家庭的原因。

四、结语

亨利·詹姆斯在《画像》中刻画的伊莎贝尔受传统思想影响,总是在新女性和传统女性之间徘徊。但是,伊莎贝尔却又是一个理智的思考型女性,她在不幸的婚姻中仍然坚持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在不断思考和认识中获得自我实现。亨利·詹姆斯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主人公伊莎贝尔是19世纪末中产阶级的典型新女性形象,反映了同时期美国女性自我意识发生了变化,她们逐步摆脱了家庭束缚,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追求。

猜你喜欢

德伍德伊莎贝尔人格
双胞胎幼崽
布加迪三款世界顶级超跑 在2022年古德伍德速度节上亮相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22个“生命之吻”
《纸牌屋》最终季剧情提前揭秘
上品“好木头”
盲人也能“看”世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依莎贝尔·普瑞斯勒:这一世,只需负责貌美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