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2-03-01徐丹丹
徐丹丹
(宁德师范学院教务处 福建宁德 352100)
随着近些年来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和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所以教师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师范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师资和承担基础教育的重要战略基地,因此其被推动新时期教师教学改革最新前沿阵地。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教学改革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必须学会审时度势,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还要勇于直面挑战,以迎难而上的心态积极主动的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以及充分体现出自己教师教育方面的独有办学特色,是新师范背景下师范院校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全新挑战
(一)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且课程结构十分缺乏合理性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在培养应用型师资时,更加侧重于院校学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注重强调师范生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掌握,忽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培养,由于师资培训体系相对封闭,致使所产生的课程结构体系过于滞后和僵化,从而导致师范生知识结构单一、培养口径狭窄、创新意识不足以及综合能力不强。通识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以及学科专业课程这三个部分构成了国际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在我国师范教育当中,学科专业课程十分突出,教育课程与通识课程被彻底忽视,尤其是在教师职业因素当中,如何妥善解决“教”的教育课程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不能明显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既不能将师范生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以及教师教育专业要求充分体现出来,又无法将新师范背景下深化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所带来的全新要求和变化完全体现出来。在当前师范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并未广泛普及应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型教育理念、全新课程功能以及教学结构等,从而导致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严重脱节。
(二)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和时间较短
在新师范背景下的教育实践课当中,训练师范生自身的从教能力和培养师范生快速适应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主要任务。我国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分为两种,即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而在这其中教育实习是重中之重。在一体化师范生教师教育当中,教育实习是全面培养师范生通过实习过程中累积实践知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师范生从学生角色逐渐转化为教师角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在当前新师范背景下,我国各大师范院校进行的教育实习目前还存在如下不足:第一,内容过于简单。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科专业教学时,教研工作、团队组织、了解学生以及班级管理等多项工作并未建立起合作关系,几乎零接触。其二,形式单一,从实习指导方式上来看,依然沿用以往让实习生直接进入到中学或者小学校授课的单一模式,创新性严重不足。其三,时间较短。当前师范院校通常在最后一年安排教育实习,时间大约为5—6 个星期,然而将动员、准备、总结以及结束等工作时间除去,真正的教育实践时间仅剩3—4 个星期。在这期间,不仅要备课,还要见习听课,都结束以后才可以站在讲台正式讲课。第四,学生个性发展被忽视。课程往往只从社会需要方面考虑,极少会顾及师范生就业发展需要,从而导致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年轻教师“千人一面”,严重缺乏个性和创造性[1]。
(三)教师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现今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扶摇直上,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师范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迅猛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从而导致社会对优质的教育资源需求提出较高要求,进而致使教师供求关系出现明显变化,主要表现有:第一,师资质量问题突显。当前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养与新师范背景下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高中教师既明显而又突出。由于现今社会上的普通高中规模日益扩张,大量年轻教师迅速补充到教师队伍当中,而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严重缺乏,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产生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日渐减少的小学学龄人口,让小学和初中对教师的需求趋于和缓,甚至部分地区师资已经开始有所冗余,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当前中小学对于师资需求的最主要矛盾;虽然高中教师存在大量缺口,但质量问题却已然浮现,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和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明显。加大培养和培训年轻教师的力度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当中的重中之重内容同时也是妥善合理解决现今师资质量的重要关键。第二,亟待更加科学合理化的布局师资结构。调整中小学布局与中小学教师的供求关系变化相结合,加大改革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人事制度的力度,并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另外,严格把控教师的入口关,坚决杜绝教师队伍里出现没有教师资格的无关人员。全面实行教职工的全员聘任制,让教师竞争上岗,学校择优聘用。除此之外,对于在职的教师,学校应当定期考评其业务能力,及时发现并淘汰超编教师以及不合格的教师,做好分流工作。从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来看,其入学率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战略性调整,教师供求矛盾又被重新提出来[2]。
二、新师范背景下构建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调整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
立足于新师范背景下,虽然现阶段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教育这种混合模式逐渐转向二者相分离模式,但是在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课程当中“混合”模式的应用依然十分广泛,在其改革过程中,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是主要内容,尤其是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调整师范生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同时尽可能不增加课时总量,并在此基础前提之下,快速而又全面的形成课程模块,并将各课程模块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强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而且这种“混合”类型课程体系具有双专业的性质,其既能够全面提升新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又能够让其知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改变,在短时间内,这种课程体系是可行的。一般情况下,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外语等诸多普通类型的文化课程包括在通修课程以内,其主要是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以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就是对师范生开展的通识教育。在当前教师教育专业当中,标志性课程是教师专业课程,在这其中包括一系列培养师范生教师教学技能以及师范生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主干课程,如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教育教学技能等,这可以妥善合理解决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行业“教书育人”问题。所谓学科专业课程,通俗来讲就是在课堂上学习今后所教授学科的基础专业知识。在实践课程当中,通常包括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等。当课程基本结构已经确定下来以后,需要根据不同课程模块具备的不同特点对形成模块之内的课程体系进行逐一细化,通修课程除了开设品德、政治、计算机、外语等必修课程以外,还需要开设选修课程,如与文化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而这类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类,即人文类、艺体类以及科技类。按照师范院校的相关规定,师范生至少应该选修8 个学分。教师专业课程总共分为四组课程、两个层面和两种形式。四组课程是教师教育技能、教育学课程、教育技术课程以及学科教育学课程。两个层面是教师教育技能与教育学科理论。两种形式则是选修课和必修课。综合实践课程除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以外,应当将教育实践课程当作改革重点。具体如下,组织学生尽早参与和体验教学实践;通过组织开展的教育调研可以对基础的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毕业论文中列入教育调研课题;并将开展的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等当作大学生日后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积极开展科技制作和各种实验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能力;不断改革教育实习,同时教育实习的时间也应适当增加[3]。
(二)科学合理化的设置教育类专业课程
科学合理和严谨规范地对教育类课程进行设置,并深入研究组成该类型课程要素之间的功能定位和内在联系,不仅可以对学科知识完整性和逻辑关系进行充分保证,还可以整体优化课程设置。我国应当对发达国家设置课程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并提出与我国师范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相适应的构想。第一,加大职业技能和教育理论课程的所占比例,将师范性特点充分突显出来。为将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全面突显出来,师范院校应当不断加大教育类课程课时的占比,让其可以达到课时总数的1/4。师范院校不仅要设置基础教育类课程,还应当开设教育理论课,如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以及青少年心理学等,这样可以与中小学校的未来发展联系更加密切。另外,应当将教育技能课程的综合化充分体现出来,例如,班级管理、教学技能训练等。第二,在教学教育类课程时,应当注重强求实效性。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应当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在注重理论讲解的同时还应重视实际指导,从而让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在具体教学形式上,应当有机结合大班讲授和小班学习等不同教学模式。在大班上课时,教师主要以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为主。所谓小班学习,实际上就是班级学生不超过20 名,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采取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学习模式。课程教授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不仅可以选择在课堂讲授,还可以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举办讲座,演讲等[4]。
(三)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越发多元化
在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越发专业化和综合化,当前师范院校正在面临巨大挑战,其不仅要保证不断提升师范生综合化水平,还要让师范生扎实掌握教师职业技能,因此建立起“以学生为本”这种教学模式刻不容缓。例如,搭建课程“模块”和“平台”。师范学院普遍应用“混合型”的教师教育模式,所以增加课程量是必然的,因此师范院校需要为师范生搭建好完善的课程“模块”和“平台”。首先,师范院校应在通修课程、教师专业课程以及学科专业课程当中合理选择出既相对完整又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必修课程,从而构建出可以将共同发展要求充分体现出来的必修课程“平台”;其次,在构建选修课程“平台”时,应当以师范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和专业方向为根据。若将上述内容所提的四类课程当作横向的“模块”,那么在选修课程“平台”上,还可以设置诸多纵向的“模块”,在学习必修课程时,师范生可以从专业方向入手,以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为根据选择选修课程。另外,综合实践课程,当师范生完成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后,师范院校需要为师范生提供能够自主进行选择的空间[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师范院校开展广泛调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同类型院校改革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经验,并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设置出多维立体的教师教育课程,优化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紧密结合教育实践和学科理论,从而构建出能够将新师范背景下的现代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思想以及与实际相符合的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