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探析
2022-03-01沈星华
沈星华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高新区幼儿园 江苏盐城 224056)
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 号),课程思政理念旨在帮助教师将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困境解救出来,尤其是在教育成果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的现状是,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这导致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隔着一道“鸿沟”,两类课程不能紧密融合。而且在全球化的当下,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由于新媒体的兴起,来自国内外各种不良社会舆论的影响,学生将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价值产生动摇,进而产生信仰危机,直接影响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高等院校是培养国家储备人才的摇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实验基地,是思想政治理论先锋的红色孕育基地,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阶梯的基础,其以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为目标,是学生成长的萌芽教育,学前教育学融入课程思政,其实是将思政融入学前教育的过程,让学龄前儿童提早接受德育教学的刺激。高校学生更应当有着正确的政治观念,正确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从而将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因此,将学前教育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要,关系着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基础和思想指导。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领学生自我领悟
目前,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老套,没有将课程思政和专业学科知识相融合,导致课程思政理念和学前教育学科形成“两体两面”的局面,然而,按照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这种局面是与之相背离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师本身做起,以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启发学生重视思想政治知识。一方面,教师应当将课堂作为课程教育的主阵地,利用好课堂时间,在学前教育的各个部分融入思政教育,进行道德育人和专业育人。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增强道德观念、政治理论的教学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课程思政和学前教育学科的融合不是靠教师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全体学生、学校和教育机关的共同努力,四者拧成一股绳,全方位配合,这样才能做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授业解惑的主要环节,在整个学前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课堂上紧紧抓住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理念这一中心,才能达到立德树人、传道授业的最终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先向学生展示学前教育有哪些部分可以与课程思政密切融合,再按照每一个学科章节的属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找出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切入点,在讲学前卫生学知识中的“急救技术”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急救视频,让学生感受抢救过程中的紧张气氛,也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再例如,教师在讲授“预防传染病”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采用激励机制,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鼓励学生知识抢答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以及感染传染病后的注意事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情境创设,挖掘多元化教学策略
教师应当深度研究学前教育学科大纲,将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原理中有关价值观、世界观、法制教学、心理健康等“课程思政”元素的知识点,设置一个相对应的学科知识点表格,通过建立思维导图或者学科框架的方法,将学科知识“触点”串联起来,同时,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隐性学习与显性学习相结合,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相搭配,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教师还应当挖掘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实现课内和课外双向贯通。首先,教师应当积极联系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后勤工作者,允许他们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参与其中,尤其表现在学生内务方面。学校应当制定严格的学生行为规范和住宿内务整理要求,教师督促学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另外,学校的后勤工作者,对于关系学生安全健康的基础设施应当保持干净整齐,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融洽的氛围里,感受着装整齐的重要性,也让学生认识到校园环境卫生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在内务方面,班主任或者学校负责后勤检查的工作人员,应当公事公办,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检查学生的内务,对内务从严要求。因为干净整齐的内务,能够反映一个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其次,在课堂内部,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创设有利于学生品性熏陶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和教师转变视角,角色互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前体会教师的角色,在往后从事实际教学时,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学龄前儿童的行为。例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扮演学生,一部分扮演老师,模拟学龄前儿童课堂教学的过程,体会学龄前儿童为什么会多动,为什么吃饭会把菜汤撒在地上,帮助学生在日后成为教师时更加有耐心、有爱心地对待他们,也让学生在模拟教师的过程中,体会教师蹲下来和学龄前儿童交流的原因。
三、加强思政教育,综合评价
课程评价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引导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对课程评价的关注,其指出,教学评价应当体现素质教育和课程评价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评价的功能。高等教育设置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前教育的人才,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具有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但是课程思政与学前教育学融合后的教学效果是怎样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了解,因此学前教育学课程评价显得格外重要。科学、及时、负责的教育学课程评价,有利于及时挖掘学生的专业潜能,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应当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指标,将课堂当中是否融入思政教育作为一堂课好坏的基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专业技能。
课程思政领域下的学前教育课程评价,要求教师采用素质教育下的课程评价标准,以积极的导向为目标,采用组合多种评价方式,进行全方位评价。例如,在学习学前教育理论时,由于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打分机制,让学生积极举手互相提问,教师采用“优秀、良好、希望”三个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同时让获得希望指标的学生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继续带领大家回忆本节课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帮助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让该学生在原来的评价结果上更进一步。而第二次评价,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相评价的方式,以见证该学生的进步和促进自我发展。
教师在综合评价时,应当避免出现传统教学评价的问题,除融入课程思政之外,更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避免闭门造车。以往的学前教育学学科考核评价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评价的主体仅限于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也就是其实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过程流于形式,缺少教师互相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领域下的课程评价,需要扩大评价主体,增加评价人员的种类,通过释放探究性题目和开放性问题,以达到让教师更加重视运用课程思政融合学前教育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独立表达的效果,促进学生产生对学龄前儿童关切的情感体验,感受学前教育学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讲授一堂课的时候,可以通过邀请其他教师听课的方式获得教师的课堂评价,也可以采用组织研讨会的形式,将这一节课单独拿出来,供全体教师学习和交流。
四、榜样示范,促进学生行为塑造
榜样示范是教育者促进学生行为和态度积极改变的一种基本方法,学习者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和学习,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并且能够预判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在课程思政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学也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教师应当加大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引导,牢筑学生的人生信仰、价值观和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能够在面对诱惑时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在课程思政下,进行行为教学,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文化观念。另外,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熟悉规章制度的内容,也让学生认识到,规则是制定出来的,制定出来的规则就需要遵守,那么规则的制定者同样也需要遵守,也是在告诉学生,教师和学生在规则面前享有同等的地位,都需要遵守班级规章制度,而教师是规则遵守的带头人,教师的作风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除了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也需要发挥班干部的表率作用。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组织具有楷模作用的人,是班级成员的榜样,班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班集体的建设和班级成员的作风,班干部应当在班级内部树立公信,以身作则,以严格的标准约束自身,发挥自身的带头模范作用。例如,班干部可以通过举行班级思想教育大会,以报告的形式向班级成员讲述自己的行为事迹,以自身的行为感染在座的其他学生。另外对班干部的选拔,需要以学生的积极性和课程思政的效果为参考指标,考查学生是否对班级事务认真负责。班干部的表率作用也可以形成班级内部优良的学习氛围,在争创优先的个体上你追我赶,形成竞争意识,促进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课程思政和学前教育学的融合也对教师和班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班干部在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塑造的同时,应当及时纠正班级内部的作风建设,消除班级内部的作风隐患,推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自我改进、自我革命和班级内部的净化。
课程思政和学前教育学的融合,其实可以加快德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传播,是素质教育发现的必然趋势。教师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之上,由于大学课堂与高中课堂不同,大学生除了上课,其实在生活中见到教师、班主任或者指导员的时间不是很多,这是由大学自主学习的氛围决定的,那么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榜样。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为课程思政教育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和学校协商建议思政学习办公室,主要负责定期带领学生学习优秀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事迹,双向互动,让学生和教师互相影响,互相学习。
学前教育学中,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第一位的,学龄前儿童自我意识较差,受环境影响较大,而教师与幼儿的陪伴时间较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行为建设产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热情、负责、关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同样的道理,教师在大学课堂中的表现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无形的课程思政教学应当受到教育机关和学校的重视。因此,学校应当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学生的学风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将教师的风范和道德修养作为考查的一项指标,敦促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结语
教育是发展人、塑造人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学前教育学关系着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行为素质,因此课程思政理念应当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新时代,转变教学观念,引领学生自我领悟;情境创设,挖掘多元化教学策略;加强思政教育,综合评价;榜样示范,促进学生行为塑造等这一系列的措施都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资助和支持,学生也应当主动投身到课程思政的学习中来。但是高等院校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的融合仍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教师和学校应当放平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思政教育传播出去,拓宽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加深思政教育的途径,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奠定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