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在“对分课堂”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022-03-0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课本美术

初 征

(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 吉林长春 130000)

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于一个人终身性的发展和进步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向好发展,我们对于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仅仅满足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现在则将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涵养、体能素养等内容都列进教育系统重点培育要素。在经济物资获得极大充斥的今天,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养等培育任务获得空前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小学生审美教育重要途径之一的美术课堂,成了我们今天需要集中关注的教育领域。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小学生群体养成良好的审美欣赏能力、艺术创作能力,是小学生在其学习阶段中所无法忽视的重要教学部分之一。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习惯于将相关知识以灌输式的方法全部传输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对于自己感到疑惑、充满不解的内容缺乏自主探索和交流沟通的机会。为此,我们将积极响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之中,希望在这种科学的教学模式中,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增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创造能力[1]。

一、“对分课堂”基本内容

在2014年,负担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张学新导致提出了“对分课堂”,并对其进行定义。“对分课堂”对于教育界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迅速在教育界得到广泛应用与好评,在教学中其具备神奇的“魔力”,能够合力的将课件的讲授与讨论分开,使传统的教学课堂划分成两个部分,教师利用其中的一部分进行知识的讲解,另一部分留给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为了避免两个部分出现分化现象,就在两个部分中间插入内化吸收环节,因此又被教育界称为“魔力课堂”。在授课中,使用“对分课堂”的授课核心就是在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之后,为学生的交流与讨论提供一些时间基础,让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消化与吸收,一些比较常见的而简单问题,通过学生在小组谈论中获取答案,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额问题,就需要小组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在全班交流中,通过教师的协助获取正确答案。在课堂学习中,“对分课堂”根据授课的推进次序,划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和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也可称为PAD课堂(PAD class)。”形象的描述了“对分课堂”的流程。

“对分课堂”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学中并不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主体位置,既不迎合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主体”,也不提倡现行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是将两者进行整合,发挥讲授与讨论两者结合的作用,让课堂教学实现“以学为主”。“对分课堂”的使用,不但重视谈论与授课的结合,还从课堂管理与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变革,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对分课堂”,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讲授美术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谈论的作用,有效的提升美术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率,成为实现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性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总是在教师绝对的威严形象下接受课本美术知识,导致学生严重缺乏主动性思维。学生在接受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机械地复制和背诵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很少针对某一美术理论知识展开主动性思考,形成机械化、被动化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开拓[2]。

2.教师侧重于理论讲解,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术是一项情感因素、实践因素以及创造因素都极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将美术理论和美术实践进行深入的融合交汇,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和创造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习惯于为学生讲解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而在动手实践方面,则没有过多的督促和管束。在面对一系列美术作品时,教师总是以公开展示的方式为学生传输很多创作背景、创作手法、画面因素、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知识讲解,却忽视学生在相关理论方面的实践能力。很多学生多次听到教师对于写实画法、抽象风格、堪培拉画法等理论知识,却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这些美术概念的内在含义,只能跟随教师长篇大论的讲解浑浑噩噩。

3.师生之间缺乏丰富且有效的交流沟通,学生创意难以充分表现

丰富且有效的沟通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很多知识通过多方主体的讨论和交流,反而能够得出更加清晰透彻的结论。传统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总是处于压倒性服从的教学状态。教师在课堂上紧锣密鼓地完成课本知识的讲解,除了必要性的提问,很少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内容交流和沟通,即便有,也总是以简单的课堂提问和教师的直接讲解为主。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针对课本知识和美术作品的密切交流,教师很少真正了解到学生对于某一美术作品和创作方式的真正想法,总是以统一的知识理解强加于学生,不利于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美术在“对分课堂”模式下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实施策略

1.增强学生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我

小学美术教学旨在以丰富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并且以丰富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增强美术素养。对分课堂是指教师将具体的课堂时间相对而分,前半部分时间由教师展开课本知识的讲解,后半部分则鼓励学生群体展开互动式讨论。对于课堂中所讲解到的内容,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深入的讨论和探析。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教师在课堂前期要以学生的美术理解能力、知识储备程度、学习目标等要素作为切入点,对于相应的课本知识展开富有趣味性的导入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专注于自己的教学状态,还要时刻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发现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感到困惑,就要及时调整思路,帮助学生重新理解。在课程后期,教师在完成本节课内容讲解目标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对于本节课所讲到的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

在课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同龄者的姿态加入学生的讨论活动。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以课堂旁观者、辅助者的角色出现,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课程讲解过程中,学生没有充分理解的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学生表达出并不确切的观点时,教师要避免以严厉的态度给出批评和判断。相反,为了鼓励学生的表达积极性,教师要先从学生表达正确的部分入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尤其要表扬其努力探索的学习态度。其次,再根据学生所表达错误的部分,教师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通过相关知识的启发和学生一起找到问题的正确理解方式。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往往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各自内容的填补。每一位学生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所熟练掌握的内容板块不同,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可以从同学身上审视到自身的缺陷和优势,也可以从交流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获取全新的理解方式。教师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时间积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强对知识的透彻理解。

2.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提升美术创造思维

丰富的思维碰撞能够给学生打开创作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尽量以同龄人、好朋友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面前取得信任感,让学生将老师作为自己的朋友,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

美术课程需要以艺术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欣赏能力、提高艺术创作能力。教师以对分课堂展开小学美术教育,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协调对应。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至关重要,教师要适当缩减自己在课堂中单向讲解的活动比例,在课堂开展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本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状态中,其思维活动才能更加活跃,对于一系列相关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在主客双方的不断分享和探讨中变得更加深入、更具综合性。

教师不要一味地将自己的美术创作方法传输给学生,要在充分尊重学生自身想法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思维探索。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们对于同一美术作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教师要将这种哲学思维充分融入自己的美术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在美术创作和欣赏方面的独特看法。

当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展现出较为独特的表现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并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启发。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表达自己在学生作品中所获得的感受。在教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赏析内容说出自己之所以会这样做的真正意图。在这样的过程里,教师和学生之间根据创作内容形成交流互动的良性循环,完成各自想法的补充和完善,从而有效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增强学生实践创作活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

单纯的理论学习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则让学生产生极高的参与兴趣,并且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灵感。教师在对分课堂中要充分融入课堂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按照课本中所讲述的美术创作方式展开实践活动。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美术课程的趣味性、艺术魅力往往可以得到放大,教师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提到的一切美术创作风格、创作方式,都可以在学生动手模仿、创新的过程中得到印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课本内容中提到的知识往往更加容易理解,印象也会变得更加深刻。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单纯的课本讲解让学习过程停留于表面,难以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认知。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户外采风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亲身感受其鬼斧神工。在完成基础性的知识讲解后,教师带领大家在大自然中仔细观察其一草一木,认真欣赏画册上的花草树木和现实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存在哪些区别,又存在哪些联系。如果我们所看到的美术作品并没有像现实生活中一样,如实表现相关事物,教师就要在户外采风的过程中带领大家深入思考其中的缘由。教师能根据每一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索和发现得到不同的答案,随后,教师还要引导大家对这些不同的见解展开讨论,并且采取相应的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在这种大家共同努力的实践过程里,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新颖的美术见解,而且教师也会在学生的奇思妙想中获得更多的艺术灵感。

4.课程讲解充分利用“留白”空间,增强学生创造力

在中国传统美术创作历史中,很多画家都讲究“计白以当黑”,喜欢在画面中留白,用空白的画面来赋予作品更多的想象性空间。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留白的教学方式,在完成基础性理论知识讲解的前提下,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留白”时间,让学生针对刚刚学过的课本知识进行自主反思。在这一时间段,教师尽可能将课堂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重新审视教师讲解过的课本知识。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里,教师可以以欣赏的方式看待学生的创作行为,避免过多干涉学生的创作行为。

此外,教师在课堂中的留白还意味着要在适当的时间里给予学生进行知识探讨的空间。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展开知识拓展,往往能够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如果教师将所有课堂时间都进行教学讲解,则很有可能在引起学生逆反性心理的同时,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在科学的教育理念中赋予学生更大的课堂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和教师一样拥有平等的课堂掌控时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才是教育事业中真正的主体,学生的学,在于其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而不只是知识背诵。在小学美术对分课堂中,怎样以切实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重要论点,本文从过往教学经验展开批判性审视,依据学生自身的成长特征、教育事业的发展走向,提出了诸多应对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教师能够以更加高效的课堂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美术认知,并且以开放性、互动性的美术课堂赋予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当然,教学创新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时刻保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的状态,为当代小学生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课本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