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3-01马丽娟
马丽娟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甘肃定西)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必学的技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处在科技时代的教育环境下,要对新颖的教育理念有所关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面对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教学也走向信息现代化。就小学阶段而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身为新时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投入课堂,用恰当的语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技能,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以下是本人依据自身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心得。
一、引入现实因素,培养学生应用思维能力
处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下,面对落实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品格与必备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身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一员,要懂得引入现实因素,将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科价值,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应用思维能力的良性发展,构建精彩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信息世界”这一节为例,在初始学习阶段,我对学生说道:“我们稍微留意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如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教室里的黑板报等。那么信息的定义是什么呢?你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合理的解释吗?”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信息技术的现实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是数据、消息,充满价值。这样,以引入现实因素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技术的学科价值,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充足的动力,掌握本节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应用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精彩绽放。
二、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思维能力
面对生本教育理念的实施,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已经被当代教师高度认可。加强合作学习正是广大教师为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所付诸的实际行动。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身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要了解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以引导学生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为例,在初始学习环节,我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从观察计算机的外观出发,共同总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回答,由此培养学生观察意识,以及与人交流的基本生活技能,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每一部分的名称。然后,我对学生说道:“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共同组成了计算机系统,共同决定着计算机工作能力的高低。”接着,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计算机的用途,使学生认识到在科技时代,计算机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学习任务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做了系统的梳理,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这样,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助力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民主课堂的热情,切实达到了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运用竞赛模式,培养学生竞争思维能力
竞争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点,而学生将来总是要步入社会的。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思维能力,应是教师的义务与责任。基于此,在核心素养要求的影响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有为了学生发展着想的教学态度,在课堂上运用竞赛模式,让学生拥有强烈的课堂参与感,令学生在竞争性氛围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最终实现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以引导学生学习“指法练习”这一节为例,首先,我以投影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基准键,帮助学生认识了手指的分工,以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用键盘打字的速度,激发了学生学习指法的兴趣。然后,我对学生说道:“要怎样才能够像老师一样双手自如地使用键盘输入字符呢?答案就是勤加练习。”接着,我给予学生熟悉指法的时间,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其正确的操作姿势以及坐姿,对学生说道:“打字,最重要的就是在指法正确的基础上提升速度、准确率,所以我们要深刻识记键位。”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篇短文,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看谁能够又快又准地完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精神,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键盘操作。最后,我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做了系统的评价,希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通过竞赛模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思维,使学生学会使用“学打字”软件,为学生打字效率的提升助力,加深了学生对指法的印象,实现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加强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强调劳逸结合,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游戏与学习也是可以联系的。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有些教师认为游戏和学习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无法产生联系,所以学生在教师以单一教学策略营造的枯燥氛围中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身为新时期的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新颖的教育观念,加强开展与教学内容相符,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活动,以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以引导学生学习“纸牌游戏”这一节为例,首先,我向学生说道:“同学们对电脑游戏一定十分感兴趣,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一部分电脑游戏不仅能够锻炼思维,还有助于熟练操作鼠标的技能,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玩纸牌游戏,提高我们单击、双击与拖动等操作鼠标的熟练程度。”然后,我一边演示一边为学生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强调了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否则就不能顺利赢得游戏的胜利,从而激发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加强游戏活动,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课堂参与度,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本节知识的学习乐趣,顺利实现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循序渐进提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是紧随时代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这门学科是充满学习难度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问题教学法时,必须摒弃传统时期错误的教学指导,杜绝在课堂上引入繁杂的问题,以免打击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信,影响学生身心良好发展。基于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当对教材有深入研究的态度以及实际行动,从而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提问,以期能够顺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完成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任务。
以引导学生学习“学会使用鼠标”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导入阶段,我对学生提问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老鼠?如果有,仔细观看你们的电脑,哪个地方外形长得最像老鼠呢?”从而引入这堂课的教学主题。然后,我对学生提问道:“鼠标的作用是什么?”于是让学生思考,我在屏幕上通过演示鼠标,助力学生了解握鼠标的基本姿势,帮助学生认识鼠标左键和右键的作用。之后,通过指导学生打开不同的软件,从鼠标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懂得鼠标的双击操作以及拖动的作用,使学生整体掌握鼠标的用法。通过循序渐进提问,使学生以活跃的思维参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基本水平,顺利完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有所了解。其次,身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本着尊重学生的教学思想,将更多如引入现实因素、加强合作学习、运用竞赛模式、加强游戏活动、循序渐进提问等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应用,期望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愈来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