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沟通在培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01白宏玉
白宏玉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特殊教育学校,甘肃定西)
培智学校是为智力障碍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的专业教育机构,以寓教于乐、育残成才为办学理念,致力于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生活技能、社会适应力、独立能力等,以此为其后续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思想品德作为培智学校教育体系内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智力障碍学生行为、认知等会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培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为研究焦点,从创设沟通环境、实施活动化教学、家校双向沟通三个方面探究深度沟通在培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培智学校学生因智力不足,所以在认知发展、心理发展、行为适应等方面低于同龄人水平,加之其辨别是非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十分薄弱,在思想品德方面会出现诸多问题,如无法正常参与集体活动、难以形成合作意识、行为习惯不佳等。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培智学校教育体系内的核心内容之一。深度沟通以沟通支持为核心,将其运用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可以使培智学校学生逐步学习并掌握沟通技巧,让自身的行为对所处环境、身边人等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其适应并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需把握培智学校学生特点,以科学系统的深度沟通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丰富深度沟通机会
良好的沟通环境是培智学校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深度沟通的先决条件,唯有契合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符合培智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内在规律,可以激发学生深度沟通动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深度沟通机会,并且显著提升深度沟通的质量。为此,建议教师或协助者将深度沟通应用于学生的例行活动、游戏活动之中,以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目标,落实深度沟通。
(一)安排可预期的例行活动
穿衣、洗澡、上厕所、课间活动、上课、吃点心等是培智生每日会经历的例行活动,其中包含着诸多思想品德教育契机,教师将这些例行活动呈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并采用科学、系统的深度沟通技巧与培智生进行交互,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和帮助他人的品格,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其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良好用餐习惯养成教学为例,培智生在排队打饭时缺乏耐心,吃饭挑食、饭后虽然可以将餐具放回指定位置,但缺乏自主清洗餐具的意识。为改善此种现状,培育培智生节约粮食的品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午餐场景,提供饭菜的模型供学生选择,并以语言进行指导:“同学们,我们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要浪费,要全部吃完。”当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需第一时间给予积极回应:“真棒,你选了西蓝花、小玉米饼、蔬菜汤和鸡腿,营养均衡,你能保证吃完吗?”部分沟通障碍学生可能以点头示意,教师要毫不吝啬地赞扬其表现,使其认识到选择自己喜爱且营养均衡的食物并吃完是一种正确的行为,以此达到行为强化的目的。在引导学生按顺序排队、清洗餐具时,教师也可以沿用上述深度沟通方法,能够显著激发学生深度沟通动机,使其在活动内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积极开展互动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智生喜爱的游戏活动,也是培智生道德行为主要发生的阵地。主要原因在于培智生乐于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并且能够在游戏中进行探索与感悟。教师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积极开展互动式游戏活动,为师生之间的深度沟通留出空间[2]。
以《谁勇敢》小品表演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呈现教材插图,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接下来,请学生分别扮演陈松和张勇,体验两名小朋友捅马蜂窝的动机、行为结果。当陈松指出张勇不敢捅马蜂窝是因为他不勇敢时,教师提出问题:“看到这里,大家觉得谁勇敢?”大部分学生表示“陈松敢捅马蜂窝,张勇不敢,所以陈松勇敢。”教师不予评价,请两名学生继续表演,当表演到陈松和张勇的脸被马蜂蜇起大包,张勇疼得掉眼泪时,教师再次提问:“大家还觉得陈松勇敢吗?”学生表示:“张勇更勇敢。”教师深度追问:“张勇都哭了,他还勇敢吗?”学生认为:“张勇虽然哭了,但是他不顾自己的安全保护了陈松,所以很勇敢。”
在上述游戏活动案例中,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对陈松和张勇的行为动机、行为后果进行深度探索,在与教师的深度沟通中明白了何为真正的勇敢,也了解到生活中一些危险的事情不能做,真正发挥了师生交互的作用。
(三)调整教学中的沟通行为
为了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深度沟通的价值,教师需要根据培智生的特点对沟通行为进行调整。首先,适度放慢沟通速度。培智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能力、沟通能力有限,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时很容易出现不理解的现象。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体,紧紧围绕学生的道德基础水平、学习特点等适度放慢沟通的速度。例如,当学生难以回答出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路,等待学生慢慢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如,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再次探索,请其从新的角度切入,重新思考问题。宽容、尊重与保护培智生,才能逐渐增强其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其次,用语言配合手势动作。当培智生难以理解部分道德行为或学习内容时,教师需要意识到沟通不仅仅可以依靠语言,还可以通过眼神的交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轻轻摇头,用手势表示制止,能够使学生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当学生自主改正后,教师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认可,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后,用视觉辅助或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现图片或实物等都契合培智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笼统为具体,以视觉为媒介强化师生间的深度沟通。
二、实施活动化课堂教学,维持深度沟通行为
培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视域下,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培智生为主体,依靠培智生自主活动、自发参与、自我感悟的以促进培智生认知、情感、行为等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式。深度沟通与活动化教学的有机整合,可以为培智生营造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契合的学习情境,将潜在的道理显现出来,将复杂笼统的事理等形象化、直观化,通过反复、不断地演示、强化、刺激等使培智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知与启迪,从而让其在情境内有效学习,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比如,在讲解“爱护花草树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自制“爱护花草树木”公益牌活动。首先,以谈话为导入:“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许多植物朋友,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如果我们不爱护这些植物朋友们,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大家看(出示沙漠等图片),土地干涸、水被污染,都是因为我们不爱护植物朋友。大家看到这些有什么想法呢?”“我们要保护植物朋友。”“怎么保护呢?”“不让别人摘花,踩草地……”“那我们来一起制作爱护花草树木公益牌吧,大家可以绘画,也可以写标语。”其次,请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图画、写标语。最后,展示学生自制的公益牌,请学生集中讨论评选出最佳作品。
上述活动既包括师生间的沟通,又涉及生生间的沟通,能够培育学生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品质,并促成学生保护花草的意识。
三、推行家校共育,与家长建立双向沟通关系
深度沟通的应用不仅局限在思想品德教育上,还涉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深度沟通。部分家长教育思想滞后,对孩子的期待较低,没有意识到良好道德品行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一些活动的参与不够积极,也未能与教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此,教师需要以家校共育为契机与家长建立双向、深度的沟通关系。一方面,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理念、“五育”并举观念,定期向家长发布学生在课堂上的视频,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孩子的进步,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同时,向家长发送教育相关文章与视频资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正确的教育方法,激发家长的教育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提升家长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配合程度,并使家长对孩子未来独立生活、融入社会充满希望;另一方面,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掌握培智生当前的道德成长水平、存在的思想品德问题等,与家长共同商讨学生的培育方案、方法等,指导家长采用正确方式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从而使家长与教师在相互配合、相互协同中共同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除此之外,要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如以种植园的活动培育学生劳动技能,使其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形成良好的环保态度与意识。再如,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道德观念,学习人物良好的道德行为。活动后教师需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学生的情况,委婉指出学生的问题,请家长配合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总之,培智学校学生是较特殊的群体,其智能较低、理解与学习能力有限,且存在沟通及智力障碍。若想切实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促成培智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教师便需要把握深度沟通的内涵,将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通过安排可预期的例行活动、互动式游戏活动等创设沟通环境,为学生提供深度沟通机会。同时,调整沟通行为、实施活动化课堂教学,维持深度沟通行为的同时增强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并获得启迪。最后要推行家校共育,与家长建立双向且深度的沟通关系,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培智生思想品德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