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022-03-01曾晶晶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素养音乐过程

曾晶晶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榜山第二中心小学,福建漳州)

音乐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当前的学习、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同时融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音乐反应及学生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它既包含基本的音乐听觉、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同时还包括读谱、听音、节奏、乐感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音乐素养是学生身上彰显的灵动学习表现,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并推动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具有多元意义。

(一)音乐素养的培养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实施美育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以唱歌为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更要综合运用媒体技术、情景渲染、技巧互动、学习展示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有效感知音乐的节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愉悦的音色体验。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把握自己的声音,对声音表现做巧妙处理,从而更好地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多元化特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要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性发展,让学生感知内容的优雅,推动学生的学习创新,彰显学生的思维活力。

(二)音乐素养的培养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实践

小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欲望,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喜欢唱歌,热爱律动。在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不要单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推动,而是要让学生具备艺术思维,学会有效想象。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平台,推动学生积极展示,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体验、逐步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学习探究的习惯,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还可以与舞蹈、美术、戏剧、诗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大胆展示、积极创造,在长期持续的学习中提升音乐素养,引领学生不断进步。

(三)音乐素养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不仅有其审美性特征,同时还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在小学音乐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贴近各个学段学生的情况,给予有效的教学建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歌曲的特点、艺术手法进行巧妙的剖析,使学生进行有效审美,从而让学生对一些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有效认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还要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唤醒学生的艺术天赋,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用音乐来表达美,升华情感体验,推动积极学习意识的养成,让他们更好地在学唱、感受律动中提升音乐素养,为学生音乐审美开启新篇章。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要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必须以丰富的学习活动为主题,让学生积极学习、有效实践。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学习表现欲望浓厚的特点,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依序合唱歌曲,通过组内成员的切磋、磨合,组间竞争展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唱的热情。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情景表演活动,如《牧童谣》《放牛歌》都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相应舞蹈和剧目,以更好地彰显这一阶段学生的童真、活力。

(二)主体性原则

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这一系列目标的达成,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价值。教师不能单纯将知识抛给学生,而是要通过生动、鲜活的手段引领学生学习认知,让学生把握对音乐的旋律、歌词节奏、歌曲内涵等,以学生的学习表现更好地以学定教,教师也可以有效落实因材施教,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引领学生不断进步。例如,在学习有关动物的歌曲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鲜活认知,让他们尝试趣味表演,有效地模仿,以更好地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一学小鸭子的叫声,学一学小猴子的动作,还可以模仿一下小企鹅走路,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让学生演一演、猜一猜、说一说、做一做、唱一唱。这样学生不仅感知了音乐的旋律,而且能够更好地捕捉音乐传递出的细腻情感和丰富人文因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实践性原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以实践为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有效审美。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一些乐器来演奏,无论是简单的口琴还是小鼓,还是钢琴、小提琴、古筝、葫芦丝等,都要鼓励学生有效尝试。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开阔的视野,对一些古典歌曲、现代名曲、民俗音乐、流行歌曲等进行全面学习和有效鉴赏。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实践,通过师生互动学习表演,更好地突破音乐学习难点,推动学生积极进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营造活力课堂,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对策

(一)精心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音乐教学的落实不仅是简单的学唱和演唱,更要依托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创新展示。课件的使用可以有效发挥音乐自身的美育价值,让学生聆听伴奏的同时,观看丰富的图片,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充分挖掘音乐素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推动学生积极赏鉴,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例如,在《牧场上的家》这首曲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首先从多民族文化入手,让学生有效认知牧民的独特生活特点,进而使学生对草原引发无限向往。教学中,在处理四三拍节奏时,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一拍画一根草,三拍画三根草,让学生跟着图片学习理解,让学生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积极律动。

(二)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实施有效的音乐训练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声部训练,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更好地聆听演唱、创作实践。首先,教师要创造安静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仔细聆听,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让学生积极区分音色强弱、长短、音高等,使学生对音乐形成基本的听觉意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唱与奏。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打击乐器进行一些声部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的律动感。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赏鉴意识,深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如动物园,让学生想一想天空中飞的有哪些动物,它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接着,教师通过钢琴的高音区模仿鸟的叫声,再通过低音区模仿大象、老虎、狮子等的声音,通过器乐训练和学生的动作模仿,更好地营造欢愉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音乐赏鉴的热情。

(三)学习与展示相融合,注重音乐的实践展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合唱、独唱、律动等各种方式有效展示。以合唱为例,在让学生把握音准的前提之下,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同一声部旋律基础上实现多个声部的和声效果。针对每个作品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要让学生学会敏锐判断,以更好地让整个演唱过程的速度、力度、节奏、呼吸都能整体协调,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示自我,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情感的代入能力。

演唱训练的过程中,还要通过科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助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唱出声音,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手势来表示一些短小乐句,要求学生在音高、音准、节奏等各个方面有效把握。依托科尔文手势能非常有效地进行二声部、三声部甚至多声部训练。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一些游戏互动。例如,在欣赏课上,让学生学会用人声或者是乐器来表现各种声音效果,看哪个学生模仿得更像。运用自然界的各类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易的乐器。这可以使音乐课堂更加有趣。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愉快成长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其实施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稳定的兴趣爱好。因此,在音乐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可以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和提升,让学生在听到音乐时可以主动做出反应,增强对学生良好乐感的培养。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学习为例,可以先让学生感知节奏,接着再让学生尝试进行队列动作训练,最后让学生带着昂扬的激情演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类歌曲可以让学生边唱边模仿相关动作,从音乐作品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乐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创新展示能力。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拓宽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除了课本上的一些歌曲之外,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古典音乐、西方音乐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效欣赏,使学生对多民族音乐进行有效赏识。

总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同时要鼓励学生创作实践、游戏互动,以彰显课堂活力。同时,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展示互动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猜你喜欢

素养音乐过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圣诞音乐路
音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