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Vlog新闻报道模式中播音主持人身份的变革与转型
2022-03-01王明娟
王明娟
(桐乡市传媒中心广播部 浙江 嘉兴 314500)
Vlog 主要是一类视频记录的形式,在刚出现的时候没有和新闻结合在一起,它是一种文字博客的扩展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托于手机相机录像功能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与单纯的使用手机记录下新闻事实并发布到网上,Vlog新闻这一类型新闻更偏向于抒发个人真实情感,同时这也造就了这类新闻的私人新闻视角。传统的播音主持人要如何适应Vlog新闻这种新兴的新闻报道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析传统身份的变革和转型方式,为工作加入新鲜血液,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融媒体时代。
一、Vlog新闻的兴起与特点
Vlog也就是视频播客,是集合图像、文字以及视频为一体的,作者从自身的视角对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进行拍摄和剪辑,制作成了带有自身浓烈色彩的视频日记。根据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短视频的用户已经达到了9.27亿这个巨量数字。伴随着视频制作的门槛逐渐降低、数字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观众们对于自身个性化视频表达方式的需求越来越高,Vlog的这种形式也被慢慢用到了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传统的新闻行业将要面临一场新的变革。
Vlog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特点就是第一人称私人化的表达,这也是它和传统新闻最大的区别之处,也是很多观众选择观看这类新闻的原因。私人化的第一人称表达非常真实,能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不做作,和真人秀有些许类似。同样因为这一特点,要求Vlog新闻一定要和其他的新闻类型一样,保证信息的真实性。Vlog选择了私人化的表达方式,也就确定了它的去中心化特点,新闻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大众的视角,更加直观,可视化的表达,有更强的代入感,也回归了新闻对于人的关注。以第一视角作为切入点能够使目标更加清晰,也放弃了套话和官话,表达的更加真实,能够表达出来作者最真实的反应,而且观众可以汲取到更加有效的信息。
国内许多媒体于2019年对此做出大胆的尝试。例如在两会期间,中国日报推出了Vlog新闻节目《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央视也推出了《我的上会Vlog》节目;习近平访问希腊以及参加金砖五国峰会期间,央视推出了《康辉的Vlog》节目等。伴随着Vlog新闻的发展,Vlog新闻中的主播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他们带着观众们直抵新闻现场,并且和观众们进行互动,进而使新闻更具有亲切感、互动性以及沉浸感。本文将对新闻Vlog中的主播表达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他们在使用Vlog进行新闻报道时的方法技巧,进而分析整个主持行业进行Vlog新闻制作的身份转变策略。
二、Vlog新闻中主持人媒介形象的个性化变革
新闻主持人的媒体形象不仅仅只是台前的展现,是在可见与私密之间进行调整而且能够自由切换自己的前台身份。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台前指的是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是已经处理过的内容;幕后主要指的是后台,指的是制作新闻的整个过程。以康辉的新闻Vlog为例,就是把幕后放到了台前,记录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包括配音间、整理行李以及空闲时间为观众们揭秘一些特定场合等等,这些都是隐私可见化的表现。把新闻背后的场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公开能够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并且还原了新闻本身的面貌,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原生态的新闻,真实体验到最真实的新闻。
此外,新闻主持人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让叙述者自身参与到了新闻的整个过程中。此时的Vlog新闻主持人是有自身意愿的主体,在描述的过程中这种自身的意识,通过使用动作以及细微的表情展示出来。观众们在看新闻的时候,新闻主持人比较个性化的形象能够拉近和观众们的距离,建立起较为亲密的关系,主持人展示出来自身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能够给观众带来熟悉感和参与感进而形成好的互动,直接把新闻和感受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们获得更好的沉浸式体验。这样的叙述视角也完成了人民群众视角和官方视角的转换。观众们在得到习近平出访相关信息的时候,不只是被动地了解参会的时间安排和内容,还可以获得好的参与感,也就是新闻主持人变成了民众视角的乙方,以新奇的情感发现内容并传递给观众。
多媒体不断融合的环境之下,新闻主持人不再只是新闻的传递者,同时也是新闻故事的亲历者、叙述者,使得传统新闻的编导方式得到了改变,转变了之前传统新闻传递过程中主持人处在较高位置,观众们处在较低位置这样不平等的话语态势。Vlog新闻的主持人与观众可以进行较为平等的沟通和互动,主持人通过第一视角的方式拉近了和观众们的距离,更容易形成情感共鸣。主持人康辉在Vlog新闻中通过自身的视角表达所见所闻,以自拍式的视角给观众们带来更好的参与感,提高观众们在新闻获得体验。
三、Vlog新闻中主持人媒介形象的网络化变革
新闻主持人的报道方式应该呼应网感。打造主持人媒体形象人格化、多元化以及立体化的形象主要依靠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多媒体融合环境之下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应该进行传统风格的创新,满足观众们的需求。主持人想要塑造一种亲民的媒体形象,在语言形态上的变化是很重要的,语言风格应该更加口语化和通俗化。传统的新闻主持人进行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和形象都是较为固定的,很容易引起观众们在感官上的疲惫;在创新的Vlog新闻播报方式中,语言要富有情感,并且展示出来对于事件的态度,更加具有人格化。比如主持人康辉在介绍巴西水晶宫的时候,他的语言中就加入了很多形容的词汇,例如华丽、漂亮等等,还使用了一些面部表情来表现对于这座城市的喜爱。而且主持人康辉的语气刚柔并济,改变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官腔官调,新闻主持人的语气具有个性化和感染力,让观众们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
新闻主持人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应该加入一些网络习惯,提高语言的网感。多媒体融合的新闻传播主要是以网络作为媒介,受众中网民的比例越来越高,受到网络的影响效果非常显著。所以在进行题材比较宏大的报道时更应该注意网络的关注点,尽可能多的使用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观众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网络语言的使用就是其中一个非高效的途径。容易记忆、形象且独特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它不仅可以非常准确的表达出来事物的含义,还能够拉近和受众的心里距离。新闻主持人为了能够形成自身的个性化报道方式,在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可以不受限于新闻自身,还可以对报道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进而吸引观众。比如主持人康辉在Vlog新闻里面,为了能够满足观众们对于领导人出访准备工作以及新闻幕后工作的好奇心,他对记者的配音设备以及采访工作前的准备等等进行了“揭秘”,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因此主持人的形象也更加立体和多元化。
四、Vlog新闻中播音主持人媒介形象的标签化变革
融媒体环境之下的主持人形象已经完成了从符号性到人格化的转变,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特点变成了分辨某个主持人的重要因素。传统新闻重视的是新闻本身的内容,主持人只是报道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新闻信息,新闻主持人被当做是符号形象对新闻内容进行服务。但是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新闻主持人主要担任的是叙事者的角色,通过自身的独特视角进行内容呈现,不断向人格化进行转变。新闻主持人的符号性正在慢慢减弱,他们人格化的形象越来越立体化,丰满化。比如主持人康辉的Vlog新闻里面,他作为一个主持人在新型新闻的呈现之下已经变成了一个视频博主,不只是一个单一的符号,而是变成了一个拥有独立主观意识的新闻叙事者。播音主持人在Vlog新闻中起着整体内容的重要呈现、链接工作,他们成为了其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个人形象也慢慢呈现一种标签化的发展趋势,逐步成为新闻内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闻主持人在新闻节目里面表现出来一种个性化的形象,让自身具有标签化的特点。标签化促使形成了新闻主持人的IP,也就是新主持人成为一种效应或者一种现象。IP是从网络领域延伸出来的一个术语,有着品牌的含义在内,主要包括情感,故事,粉丝以及传播渠道,价值观体现等等,在某一个群体或者领域内有很强的影响力。
新闻主持人在Vlog等网络视频节目中通过独特的自我表达形式,成为这个栏目的IP 形象,甚至承担着展示国家形象以及传递国家声音的作用。新闻主持人形象标签的塑造,不仅仅可以塑造个性化的形象,还能够增强媒体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并且这种Vlog新闻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提高观众们对于主持人的认识,进而形成IP 形象和品牌形象,显示出新闻主持人媒体形象的重要性。
结语
Vlog模式下的新闻报道过程中传统主持人的身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了屏幕前观众们的老朋友,这是个性表达和硬核信息结合的体现,使得新闻在多种形态信息的包夹下牢牢将引导力掌控在手中。这也是以央视为首的诸多传统主流媒体在转型之路奋力探索的表现。在技术、内容以及多媒体不断融合的大背景下,只有在原来发展规划上进行创新突破,更新双方关系认识,在了解观众们需求的基础上,发展以人为本的内容为王,才能够更加贴近用户,实现主流媒体对于观众的引领,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新闻主持人应该找到适合自身的角色位置,实现自身角色价值的增值,在进行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持续学习各个行业的知识,拓展自身的眼界,在不断提升自身新闻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这样才可以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未来融媒体发展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