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log的类型特质及其在新闻中的应用分析

2022-03-01

新闻传播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叙述者日志博客

王 敏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黑龙江 150036)

目前,对于Vlog(视频博客)这类视频形式主要有两种定义:视频日志和日志视频。从本质上讲,它是图像日记和文本日记的一种特殊形式。以视频日志为例,如今的受众更加关注日志内容本身,视频作为传输日志内容的形式载体发挥作用。而与定义方式“视频日志”相比,“日志视频”则更关注视频形式,日志内容则服务于视频。总体而言,Vlog的主题非常广泛,可以很好地记录个人生活日常,也是生活琐事的集合。[1]基于Vlog的多方面优势,近年来新闻报道开始较为广泛地应用Vlog,例如在2019 的两会报道中,Vlog 便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两会Vlog”主题阅读量达到1.5亿次。在专业领域和大型国家级会议中新闻报道的应用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Vlog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势必进一步加深,因此进一步做好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推广应用是尤为关键和必要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Vlog的类型特质

在Vlog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类型特质也在逐渐的明确化,集中体现在内容和呈现这两个方面,这让Vlog拥有更多的独特之处。

在内容方面,Vlog 的内容较为个性化。Vlog 承袭着Blog的多项特征,比如开放、个性与共享。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下,Vlog的开放性、互动性更为强劲,并且互联网媒体资源日益丰富。用户在实际使用Vlog时,虽然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夸张的情节和内容,但它仍然可以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和细节,这也是视频博客与主流短视频娱乐的一大区别。正因如此,用户在使用Vlog 时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当Vlog为了吸引用户时,就必须去注重拍摄主题的内容,努力让拍摄内容呈现出创造力,完美凝结出视频的主题。[2]除此之外,Vlog 要注重语言观点的表达,在屏幕前向他人讲解自己的故事时,要直接或间接地去表达观点与看法,让叙事内容更加客观、更为个性化。一旦Vlog有良好的内容主题,凝练着个人的人格魅力时,势必可以得到用户的关注与共鸣。

在呈现方面,Vlog的叙事呈现较为艺术化。从Vlog呈现的角度来看,Vlog本质上是一种编辑艺术,材料的应用和后期的编辑尤为关键,这也是完善Vlog 演示的有效手段。无论视频博客中的主角是否在镜头前,他都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信息或身体符号来承担整个视频的演讲者,努力在视频博客作者和公众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的对话空间。需要注意的是,Vlog创造的虚拟对话空间与直播之间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在叙事时间和空间方面,这应该属于电影和直播之间的差异。由于这是一项后期编辑工作,观众的想法与视频博客提供的视频内容可以更为一致,并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可想象的艺术空间。

二、Vlog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语态的亲和改变

Vlog的出现,打破了新闻报道原有的威严感,塑造出了一种更为亲和的姿态,且可以较好地弥补民间与官方的传播断层。在“两会”期间,两会Vlog可以让用户更加便利地“进入”到事件的空间中去,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成为事件的“当事人”,形成更加绝妙的亲身体验,以记录式的方式营造出了一种进程感。另外,Vlog在语态改变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体验与表达,传播者与受众可以建立情感共鸣,这与当前诸多社交媒体的发展特性是较为一致的。

(二)再塑新闻生产流程

基于Vlog的个性特征,新闻生产流程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这让Vlog 成为了新闻报道生产的增量重点。在使用Vlog进行新闻报道时,策划、拍摄、剪辑、包装均需要去精心设计,所形成的Vlog作品可以较大程度上助力于新闻媒体的转型,从而获得网民的认可。除此之外,基于Vlog的短视频社交产品优势,新闻报道的内容能够有更多的延伸与创新,可以让一些正能量的新闻报道“出圈”,与用户形成高黏度的互动,这同样可以促进新闻生产流程的再塑进程。[3]

(三)报道格局的拓展提升

受制于版面或者时长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新闻报道视角较为有限,无法满足用户诸多方面的需求。在Vlog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可以更多去挖掘侧面选题,报道格局也可由此而提升。

具体而言,Vlog的新闻报道主题、揭秘幕后、体验与感悟这方面的内容很少出现于传统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之中,即便看起来像一些“边角料”,但所起到的锦上添花的效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些侧面选题可以通过Vlog的形式展示在受众眼前,使受众对重大新闻事件有一个更为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台前与幕后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使新闻报道格局更加立体化。

三、Vlog在新闻中的应用

Vlog 短时间火爆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比如平台发力、受众动机、个人表达诉求、明星效应加持。首先,从平台发力这一角度来说,平台尝试使用虚拟网络来打通多层次互动,同时基于全新的移动技术与流量赋能,可以让Vlog迅速进入到大众的视线中。2018年9月,微博平台发出了Vlog 正式召集令,今日头条也推出了首个明星Vlog计划。在这些平台发力和扶持下,Vlog逐渐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突破口,无形中吸引着更多的热爱者加入其中。其次,从个人表达诉求这一角度来说,在视频社交时代Vlog呈现出戏剧化、内容化和场景化的特点,在“后台”状态上用户可以有话语主动权,同时也可以去建构自我形象,提升网络状态下的好感度,与受众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联结,在充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和个人表达诉求后,Vlog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后,从新闻报道这一个角度来说,Vlog在新闻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台前幕后,故事化的叙事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二是视角转变,可以借助第一人称来有效消解新闻报道的严肃性。

在这个阶段,Vlog本质上成为了一种展示主题和规划的方法。Vlog之所以具有生命力,主要是因为它的主题和历史,这也强烈地突出了Vlog记录的特点,这与新闻的报道功能一致。当用户将视频日志应用于新闻时,创作者可以自行控制编辑内容,以确保视频日志内容真实、完整和客观。[4]在过去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谈论“故事”时“表述苍白”的问题,这实际上降低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可读性。事实上,讲故事的过程对新闻报道尤其关键,特别是在描述一些更复杂的新闻事件时,更需要使用“讲故事”的元素加入其中。在新闻的信息传播中,存在着四个重要的元素,即同步、过程、场景和现实。Vlog新闻可以平衡这四个因素[5]。以《中国日报》在“两会”期间推出的Vlog系列《小妹妹两会第一次体验》为例,每集的持续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巧妙地呈现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情感,具有历史特色,有足够的趣味性,因此吸引了更多的用户。

从报道角度的变化而言,早期的新闻中叙述者以旁观者和侦探的身份出现,但在视频日志新闻中,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叙述者可以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他们可以作为整个事件的专家和整个事件的叙述者,这很好地打破了传统新闻独特意义上沟通不足的问题。此外,从镜头语言的角度来看,很多视频博客新闻都是以“自拍”的形式出现,叙述者在整个新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拍摄者或者讲述者完全参与整个新闻活动,这实际上缩短了与受众的距离,形成了更密切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受众很好地剥离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官方媒体带来的严肃感,在互动体验上更加亲密。

结语

Vlog 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优势是较为显著的,也是值得进一步去大力推广和应用的。当前Vlog 新闻虽然获得较好的发展,但整体应用格局还未形成,在视角转变和台前幕后两个方面的应用依然有所不足,所以后续要进一步加大Vlog 多场景的应用,以此来满足新闻报道的诸多需求。■

猜你喜欢

叙述者日志博客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扶贫日志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游学日志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博客天下
一种基于粗集和SVM的Web日志挖掘模型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