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压力有积极作用
2022-03-01张衡
张衡
年底,我常听到一些朋友倾诉,被各类总结、考核、评比、汇报、验收压得喘不过气,加上家庭琐事,忙得不可开交。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项业务过关比赛,赛前总在担心:“汇报内容会不会有纰漏,还有哪些可以完善?”“上台时会不会紧张忘词?”“应该穿什么衣服合适?”“如果不能通过怎么办?”感觉那几天过得很慢很煎熬,虽然我心里清楚,可能到现场就好了。
现代生活充满大大小小的压力,美国医生霍尔姆斯和雷赫研究了不同生活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他们选取了典型的43种生活事件按平均分数的高低依次排列,比如对亲人或配偶死亡赋分100、离婚73、与上级有纠纷23,分数越高,代表对个体影响越大。这种影响不仅是心理影响,甚至会导致很多身心疾病,如紧张性头疼、溃疡和结肠炎、过敏、支气管哮喘以及癌症等。
当然,我们并不会经常遭遇这些重大生活事件,更多碰到的是日常频现的“小确丧”。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提出,日常生活琐事的累积,也可能和配偶或家庭成员死亡一样,对个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体重问题、睡眠问题、上下班堵车等,当一系列麻烦事碰到一起,就会引发巨大压力。这些琐事可能使个体达不到预期目标,带来受挫感,从而引发焦虑和恐惧。这提醒我们,不是只有重大事件才会影响我们,很多看似只是小问题,但如果不给予重视,日积月累,同样会对我们的身心产生很大影响。
面对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压力事件,我们要调整好心态,不要一味地把它们当作洪水猛兽,压力有时候甚至会有积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通过实验研究,提出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其基本观点是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呈现倒U型的相关性,当动机强度中等,即中等程度的压力时,最容易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焦虑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比如前面提到我参加比赛的事情,适度的压力和焦虑可以让我更好地完善内容,更加精益求精地做好准备。如果我毫无压力,一点都不准备,天天睡大觉,最终表现则会一塌糊涂。如果我压力太大,天天吃不好睡不好,也会影响准备效果,导致表现不佳。
所以,对个体来说,压力具有主观性,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压力水平,才更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不影响身心健康。当感觉压力水平过高时,我们就要积极尝试做调整。对于现实性压力,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改变认知来进行调整。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过情绪ABC理论,他认为情绪是一种反应(C),这种反应看起来是由外部事件(A)导致,但实际上A并不能直接诱发C,起关键作用的是中间的桥梁——信念(B)。比如朋友们对即将到来的年终考核(A)很焦慮(C),看起来是A-C,实际是A-B-C,其关键的可能是B,这个B可能是“表现不好,我就是个失败者”“表现不好,我的职业生涯就完了”“表现不好,我一年就白干了”“表现不好,我会被辞退、被嘲笑”等信念或判断,可以看出这些B存在很多过分概括、夸大和以偏概全的问题,这些基于想象而不是事实的危机感,会增加我们的压力、焦虑、恐惧和失控感。因此,如果能够对信念B进行改变,就可以降低压力或焦虑程度。(作者系省妇联“莫愁心理联盟”心理专家)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