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与日本——东盟生物保护合作
2022-03-01王瓒玮
王瓒玮
东南亚国家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名录中约20%的动植物及海洋生物物种。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三国分布有世界上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的六个。
长期以来,日本将东盟各国视为开展环境外交的战略要地。日本对东盟的環境合作与援助起步较早,又是其国家“印太构想”的一部分。
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报告曾指出,气候变化正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的各种生物资源受到了气候变化和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速度加快。如不进行保护,到本世纪末,东南亚生物多样性将损失42%,这意味着半个地球的生物物种将惨遭毁灭。显著的直接影响体现在降雨量的变动,这使物种的自然栖息地被改变,加大了脆弱物种的灭绝风险。科研人员曾对东南亚鸟类栖息地的纬度范围进行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最近二三十年间已有94种鸟类的栖息地的上下限都移动到更高纬度地区,从而造成某些种群灭绝。间接影响来自于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的厄尔尼诺现象。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振动(ENSO)”,太平洋东部温度上升,干旱和火灾风险大幅提高。目前的科学论断认为,“南方振动”加上低效能的土地管理是东南亚国家易于发生重大火灾的主要原因。另外,受“南方振动”影响,整个东南亚已陷入较长的干旱期,森林枯死率和可燃性显著提高。这种状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极为不利。
除自然变动外,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影响也很大,包括扩大耕地面积、城市化、濒危物种贸易等。农业是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的支柱产业。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都在通过增加耕作面积的方法来提高农业产量。耕地扩大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为代价而进行的。国际和国内市场对棕榈油需求量的增加,也刺激东南亚国家破坏大量原生林和二次林,改建油椰子种植园。这些行为对生活在森林中的物种造成了极大影响。另外很多珍贵的野生物种因非法交易而濒临灭绝。总体而言,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非常复杂的现象,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综合治理体系。
目前,东盟国家响应联合国号召,将缓和与适应政策相结合,致力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专家和政策部门正在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计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相结合加以研究。但生态系统适应性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科学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生态关系十分复杂,需要国家、区域、全球等多方面探索。
日本与东盟国家的环境合作由来已久,已经建立起多渠道的对话与交流机制。特别是日本在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绿色复苏的大背景下,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久前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发布了《碳中和目标下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联合行动宣言》,这为日本—东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净零损失”的实现指引了新的方向。
其一,以推进东盟各国脱碳社会转型为主线,促进日本—东盟环境领域各项合作与援助。鉴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实现经济社会的脱碳转型才是解决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根本所在。日本在《日本—东盟环境合作倡议》框架下,以“日本—东盟统合基金”为支撑,落实2020年末制定的《基础设施海外拓展战略2025》,主打高质量环境友好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涉及废弃物循环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在气候变动领域中,设置“日本—东盟气候变动行动议程”对话,共同制定脱碳战略政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双方将在世界生物分类、东盟遗产公园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侯鸟与栖息湿地保护数据库构建等方面加强合作。此外,日本还通过东盟+中日韩(“10+3”)、东亚首脑会议(EAS)等区域间框架下的环境部长会议积极寻求与东盟的环境合作空间。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经合组织(OECD)、东亚东盟经济研究中心(ERIA)等国际机构进行多元合作。
印度尼西亚莱姆贝海峡以丰富的海洋生物而闻名。图为一只极为罕见的毛章鱼,皮肤上覆盖着细微毛发,闪闪发光,并可变色,目前仅在莱姆贝海峡被发现。
其二,“释放”自然力,加强绿色投资。2021年10初,经济咨询公司AlphaBeta、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公司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布《新自然经济:亚洲新浪潮》报告,提出创造自然积极型经济能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增加大量就业岗位、推动企业共同应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危机。为落实“碳中和”战略,日本政府较早时期便开始在国内外展开绿色经济建设布局。2020年11月,日本环境省与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联合启动“生物多样性商业贡献项目”。日本企业通过建立绿色产业链,加强与东盟国家商业往来中对原材料利用、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把控,为东盟提供自然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和服务。此举不仅可以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控制污染物排除,还能防范外来物种引进带来的风险,减少区域生物多样性负荷。日本企业还在东盟地区积极探索“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方式。这一摸索将促进新定价模式、新金融产品、跨境碳交易等创新型体系的建立,从而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日本经济界还将在削减食品废弃物、汽车绿色循环系统创新、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与东盟开展合作,践行联合国《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